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停止加热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6.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7.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8.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CO2的药品B、发生装置C、收集装置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A.A B.B C.C D.D9.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10.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11.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2.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13.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14.科学家发现的N(NO2)3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A.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B.N(NO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C.N(NO2)3属于氧化物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15.下列关于S+O2点燃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16.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17.“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18.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 O2的发生装置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19.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20.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然后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受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像(如图,a为纯净的氯酸钾,b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正确的是( )A.B.C.D.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__________(选填“上部”、“中部”或“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图1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

(3)利用图2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________(选填“A”或“B”)中溶液变红。

(4)图3是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图4是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已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则应选用图4中的__________(选填“X”、“Y”或“Z”)。

2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①缓缓通入CO2,点燃甲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丁中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丁中现象说明_____。

②点燃乙处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乙处玻璃管内_____.乙处现象说明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丙中有丁中液体进入丙的作用是_____。

熄灭甲、乙处的酒精灯(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

23.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测定室温下氧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组装实验装置。

②_____。

③把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称量试管与高锰酸钾粉末的质量为 m g。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⑦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 n g。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 a 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_____。

(3)写出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选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_____。

(5)该方法能测量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是依据氧气_____的性质。

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 V 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氧气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

(6)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4.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用装置A来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收集装置_____(填字母)。

(2)小明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红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图中的装置_____(填字母)。

二是将过氧化氧溶液加水稀释,若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必须考虑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4)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乙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①乙图中左边友生装置类似于图甲中的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室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注射器内的夜体_____用稀硫酸(填“能”或“不能”)代替。

②该实验看到_____处的棉花先由紫色变_____色。

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_____,化学性质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5.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内容步骤(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Ⅰ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Ⅱ推入适量H2O2溶液推入适量H2O2溶液(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26.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