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腹下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体会及疗效。

方法对90例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90例传统斜切口术的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比较,治疗完成后分别观察分析。

结果小切口组的患儿手术和住院平均时间与传统切口组相比明显缩短;手术后并发症小切口组比传统切口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传统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将皮肤切开至切口约5 cm长,依次将组织切开,腹股沟斜疝进行高扎术后,还须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切口缝合,术毕。

1.2.2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年龄在6岁以下麻醉方式皆为全麻;年龄大于6岁的患儿均实施连硬外下麻醉。

于下腹横纹处切一长度为2 cm的小切口,将皮肤切开后将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到腹外斜肌腱膜,于浅层处将切口牵拉向外上方,外环口暴露后将提睾肌捏住,在内环口精索处行钝性分离找到疝囊并进入,找到内环口,将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分离,对疝囊进行高位缝合结扎,并将疝囊远端旷置.为防止手术后出现睾丸高位,应将睾丸稍微往下牵拉,最后进行缝合。

1.3 术后处理术后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应注意护理,以防因误吸而发生严重并发症;避免为减少患儿不良情绪,在清醒后对患儿注射镇定剂;保护切口敷料并保持其干燥以防切口感染;为预防切口发生感染,应在术后2 d内应用抗生素。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術时间和住院时间小切口组手术需15~40 min,平均为(20±4)min;住院3~5 d,平均(
3.1±0.9)d。

传统切口组手术需30~55 min,平均(44±8.7)min;住院时间3~7 d,平均(6.5±2.3)d,传统切口组的患儿手术和住院的平均时间皆比小切口组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见表1。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男性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是因为腹膜中的鞘状突闭合不全或未闭合,其中左侧睾丸较右侧睾丸下降快。

故腹股沟斜疝以右侧多见,其发生率是左侧的5~7倍。

腹股沟可复性包块为小儿疝气的主要体征,至今,腹股沟斜疝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

腹股沟斜疝治愈一般只需进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传统的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因疝囊在腹股沟经高位结扎,经常不能称之真正的高位结扎,主要是受内环口位置高低以及腹内腹横肌和斜肌形
成的弓状缘等的影响。

因此,传统的腹股沟斜切口术并发症多,如易损伤髂腹股沟及附近神经,腹股沟结构遭破坏,高复发率,手术过程久。

沿腹横纹作小切口手术做到了真正的高位结扎。

本研究中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切口小,操作不复杂,轻微损伤,疤痕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恢复快等优点,故小切口方式的手术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毛锡金. 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41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21):54-55.
[2] 范海涛,刘永红,崔立晶. 微创腹横纹小切口在男性小儿先天性腹股沟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8(11):69-70,73.
[3] 薛建华.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106例诊治体会[J]. 河南外科杂志,2009(3):68-69.
[4] 梁艺超.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手术286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8):134.
[5] 陈雷振. 小切口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精索鞘膜积液和隐睾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2):150-157.编辑/许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