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1.6小学科目二理论精讲1

(精编)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1.6小学科目二理论精讲1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社会起源说
2.英国教育家沛西 · 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
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3.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存在于动物界的教育起源说是(
A.生物起源说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
1.“教育”的由来——孟子 《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
广义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
狭义的教育——学校(“三有”)
3.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三、教育的属性
社会永历立
A.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第三章 学校与班级管理
第四章 教学设计 第五章 教学实施
第六章 教学评价与反思
各章节所占比例
2016年
2017年
模块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教育基础
30分 63分 46分 40分
学生指导
42分 15分 22分 2分
学校与班级管理 0分 12分 32分 34分
教学设计
62分 42分 42分 42分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社会起源说
)。
4.“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出自于( )。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教育的发展
古代社会
中国
封建社会
外国
近代社会 近现代社会
20世纪以后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
义务教育世俗化
(四)教育的发展——20世纪以后当代教育的特点:
①终身化 ②全民化 ③民主化 ④多元化 ⑤现代化
全民多现身
【例】请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 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u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u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u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 教育与社会发展 四 教育目的 五 教育制度 六 教师专业发展 七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的内涵 二 教育的属性 三 教育的起源 四 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有目的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本质 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区别于其他事物 现象的根本特征
社会 属性
(1)历史继承性 (2)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下列属于教育的是( A.幼猴学跳跃 C.师傅带徒弟 E.出生婴儿吸奶
)。
B.课外活动做航模 D.蜜蜂采蜜 F.努力学习通过资格证
三、教育的属性
2.在经济最贫困的地区能够奏出教育的交响曲,体现的是教 育的哪个社会属性(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继承性 D.不平衡性
(三)教育的起源
神话说
教育是神创造的 宗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利托尔诺、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 劳动和人的发展需要
米丁斯基、凯洛夫
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 “无意识模仿”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5.《论语》作为两千多年前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论著,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教育
思想上对我们有所启迪。以下言论中,不是出自《论语》的是( )。
孟禄
劳动起源说
(三)教育的起源
学说 生物起源说
主张 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心理起源说 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 沛西·能、利托尔诺
孟禄
劳动起源说 劳动中社会生产和人发展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本能生利息 心理仿孟禄 米凯爱劳动
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A.生物起源说
拓展延伸
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物质基础 2、脑力体力相分离——教育知识分子 3、文字及经验积累——教育内容 4、国家的产生——教育机构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教育的发展
古代社会
中国
封建社会
外国
近代社会 近现代社会
20世纪以后
(四)教育的发展——近代社会的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社会永历立
教育是有目的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本质 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区别于其他事物 现象的根本特征
社会 属性
(1)历史继承性 (3)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古代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现在是考公务员;古代考八股文, 现在考申论,体现的是教育的哪个社会属性(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继承性 D.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
孔子——《论语》 1.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性相近,习相远也” 2.关于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 3.关于教育的目标:“学而优则仕” 4.关于教育的内容:“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 5.关于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6.关于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
01
考情分析
考试题型 题型
单选题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
总计
题量
20道 3道 2道 1题 26道
每题分值
2 10 20 40
总分值
40 30 40 40 150
所占比重
26.6% 20% 26.6% 26.6%
70
95
01 02
目 03 录 04
05 06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二章 学生指导
Ø 一、课程安排及课堂需知 NO 刷屏
Ø 二、正确认知科目一与科目二
加群方式!
Ø 一、课程安排及课堂需知 NO 刷屏
Ø 二、正确认知科目一与科目二
Ø 三、跟课学习期间我要做什么?
课前
预习 了解
课中
理解 补充
课后
梳理 记忆
备考指南
一轮——跟课,听明白知识点 二轮——系统复习整本书,背简答题 三轮——刷题,巩固复习 查漏补缺 考前1-2周——系统复习整本书+笔记
发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现代教育理论
独立派:培根、夸美纽斯、 康德、赫尔巴特、杜威
其他派:卢梭、裴斯泰洛 奇、洛克、斯宾塞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
“教育学雏形” ——中国古代、世界第一本论述教育的专著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 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 3.“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 4.“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则。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大学》
2.明确提出“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不陵节而施”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3. “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西方)
古希腊三哲
苏格拉底—产婆术
讽刺—助产—归纳—定义 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创 柏拉图《理想国》
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西方)
昆体良 《论演说家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 2地位: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 法的专著 3阶段理论:模仿-理论-练习
①无阶级 ②生产性 ③内容方法简单
看来 我大怎的家么瞅钻好木哈
简单生产无阶级
(四)教育的发展——古代社会
古代社会的教育基本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阶级性、等级性 (4)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5)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劳教分离有阶级

小结
东方:《学记》、孔子

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创创 Your text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 or Copy Your text and paste it here

1.(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其中阐释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式教学
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