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神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神

2.11望神
2.111神的概念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其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

望神应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

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形神合一及“形与神俱的理论,说明形与神的关系经过无数实践证明,神的盛衰的确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

反过来看,如形赢色败,虽然两目有神亦是假象。

神来源于先天之精,如《灵枢·本神篇》言:“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但神又靠后天之精的滋养,所以《灵枢·平人绝谷篇》又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精与神的关系是: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则神旺;反之,精衰则体弱,体弱则神疲。

气与神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气是生命的动力,气能生神,神能御气,所以《图书编·神气为脏腑之主》曰:“气载乎神”,又曰:“孰知气充乎体,神以宰之气、神为人生三宝,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因此,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盈亏。

神也是五脏所生之外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灵枢·平人绝谷篇》也说:“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因此,望神也可以了解五脏精气的盛衰。

总之,神体现了人的生命活动,所以《灵枢·天年篇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神既是一身之主宰,必然于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表现于目光。

眼睛是心灵之窗,人的精神活动,往往于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以眼睛是可以传神的。

当接触病人时,要求经过短暂的观察,就能对病人的神气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这暂短的观察,应首先注意病人的目光神态,所谓奕奕有神,盎然外见。

此外,言谈举止,应答反应,面部表情等等,也都表现了人的精神状态和情志变化。

至于脏腑气血的机能状态,也是神的表现,又需从面色、声息体态、脉象等方面来了解,并不局限于望诊所见了所谓色之有神”,“声之有神”脉贵有神等等便是。

神的表现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望神的重点在于目光、神志面色和形态等方面
2.1.1.2得神、失神与假神握得神失神假神特征及临意义
关于得神与失神,张景岳有一段全面具体的论述。

《景岳全书传忠录神气存亡论》说:“善乎神之为义,此死生之本,不可不察也。

…以形证言之,则目光精彩,言语清亮,神思不乱,肌肉不削,气息如常,大小便不脱,若此者虽其脉有可疑,尚无足虑,以其形之神在也若目暗睛迷,形色败,喘急异常,泄泻不止,或通身大肉已脱,或两手寻衣摸床,或无邪而言语失伦,…或忽然暴病,即沉迷烦躁,昏不知人,或一时卒倒,即眼闭口开,手撒遗尿,若此者虽其脉无凶候,必死无疑,以其形之神去
也。

这里提出了据病人面目表情,言语气息、形态动静等方面来望神的法则,是可以举一反三的。

(1)得神: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在病中,则虽病而正气未伤,属于轻病。

有神的表现是: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表情自然,是心的精气充足的表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是肝肾精气充足的表现;呼吸平稳,肌肉不削,是脾肺精气充足的表现。

总之,这是正常人的神气,即使有病,也是脏腑功能不衰,预后良好。

(2)失神失神即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病到如此程度,已属病情严重阶段1
失神的表现是: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摸床,空理线;暗睛迷,瞳神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已脱。

神昏谵语或言语失伦,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呆板,是心的精气衰败;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肝肾精气俱衰;呼吸异常大肉已脱,是肺脾精气衰竭。

若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语,是邪陷心包,阴阳离绝的危候。

总之,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预后不良。

(3)假神: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并非佳兆。

假神的表现是: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这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

古人比喻做“残灯复明”,“回光反照”。

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候.
(4)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常见于虚证患者,是正气不足的缘故。

如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以致神气不旺。

神志异常包括烦躁不安,谵妄神昏,以及癫、狂、痫等精神失常的表现烦躁不安,神昏谵妄,多邪热客于心包或入于肾。

烦者胸中烦,神不安,多属于热。

癫病表现为淡漠寡言,闷闷不乐,精神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所致。

间或亦有神不守舍,心脾两虚者。

狂病多表现为疯狂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或自高贤自智、自尊贵、少卧不饥,妄行不体,多由气郁化火,痰火扰心所致,或为阳明热盛,邪热扰乱神明或由蓄血瘀阻,蒙蔽神明。

痫病多表现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多由肝风挟痰,上窜蒙蔽清窍,或属痰火扰心,肝风内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