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初三语中考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3月14、1日,应学校要求,我赴省城参加了陕西省初中语中考研讨会。
短短的两天时间,分别听取了几位老师的讲座:《2014年中考试题简析<特点—效果—建议>》、《201年陕西省中考阅读复习备考交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遵循规律坚持稳定突破难点——几个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诗歌练习讲析》。
几位老师的指导使我进一步把握了今年中考语命题的方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复习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我树立了一种幸福语堂,魅力语堂的理念,也引发了自己对语教学及中考复习的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考命题思想及原则
中考命题思想:中考重视双基,继续加强对语学科基础工具性内容的考查;继续拓宽考查范围,加大试题的覆盖面;试题具有选择性,体现人关怀,兼顾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坚持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着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注重考查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发挥考试评价的杠杆作用,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加以纠正;进一步提高命题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调整控制好难度,保证考查的效度和信度。
中考语命题依旧坚持语指导性、基础性、公正性、教育性、鲜明
性、人性、科学性及简约性的原则。
二、进一步明确了试题结构与内容
201年中考试卷的题数:
全卷共23小题,满分为120分。
①积累和运用部分共6小题,计17分。
②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3-4个子问题,计7分。
③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小题,计46分。
④作部分共1小题,计0分
整卷难度保持在06左右。
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和难题四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约为4:3:2:1
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自己的复习策略
记得在听取宝鸡市教研室曹公奇老师的关于《2014年中考语试题简析》讲座时,老师说2014年中考完毕自后,很多老师对中考试题尤其是涉及的阅读内容提出了质疑,认为阅读所选篇目地域性太强,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不同地域的学生似乎不公平。
初听完曹老师的话自己也认为其他老师的质疑很有道理,但曹老师的释疑却使我如醍醐灌顶,曹老师说,且不说中考命题原则的公平性,就拿考题说,比如2012年的阅读《游司马祠》和2014年的《核桃压枝低》,不是说生活在韩城或是商洛的考生就占了什么优势,如果考点把握了,不会因为命题的地域特色而影响答题,中考考的是对考点的应对能力。
一语惊醒梦中人,也改变了自己之前一些认识的不足,结合自己复以的
得与失,再梳理自己的复习思路,调整完善自己的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
把试题考查的依据回归教材,让学生用已知知识技巧去把握新题目。
要帮助学生建立语知识体系,比如说明就要知道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特点、说明的风格等。
注意平时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扎实基础,巩固知识。
2、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明确中考对基础、默写、阅读、写作的具体要求,比如书写的要求,让学生从根本上注意起书写、注意起答题思路、注意起知识积累的方向。
3、依据标、把握标、明确方向。
及时了解、重视可能增加的内容,注意阅读中体意识的树立,注意答题规范、用词准确。
4、注意引导。
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找到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本知识的迁移。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注意应用体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临场心理适应能力。
、借鉴方法。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可以借鉴语知识体系建立、语知识对接本、经典吟诵等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总之,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感到压力与喜悦并存,压力大在于我们复习任务的艰巨,学生要掌握的内容的庞杂;喜悦是因为我明白,只要自己明确方向,加紧行动,扎扎实实把语教学工作搞好,让学生夯实基础,逐步提高,我们共同的目的就达到了。
最后我以哈佛大学对幸福的定义“每天感觉有学习、成长的收获就是幸福”作结以勉励自己,为201年的中考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