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短语同时作状语和补语及语义差异的原因
介词是一种前置词。
介词的主要句法功能就是依附在其他词语前面整体构成介词短语。
一些介词短语既可以做状语又可以作补语。
例如:
(1)鸟在空中飞。
鸟飞在空中。
(2)我们给父母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我们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给父母。
这些介词引导的介词短语为什么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作补
语呢?换句话说,其他介词介引的介词短语为什么不能作补语呢?
一、一些介词短语能够同时充当状语、补语的原因
(一)语用习惯的差异
引介处所类词语的介词“自”“从”“向”“往”就是其
中的代表。
作状语时“自”和“从”、“向”和“往”意思分别相同,都是介绍动作发生的处所,但两组中都是前者引介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和补语,而“从”“往”引介的介词短语只能作状语。
例如:(3)我自陕北来。
我来自陕北。
(4)我从陕北来。
*我来从陕北。
(5)飞机向东方飞。
飞机飞向东方。
(6)飞机往东方飞。
*飞机飞往东方。
由于积淀在人们心中的语言习惯,人们很自然地在同样的语境中,会选择用“自”“向”来表达自己的某些观念或者事实,而不考虑用“从”“往”引导介词短语作补语。
沿用至今,类似“从”“往”引介的介词短语就被人们默认为不能作补语。
(二)介词本身的意义
大多数引介介词短语的介词都是单纯的介词,如
“于”“向”“以”“与”等,但有些介词本身还担负着动词的词性。
例如“给”。
“给”作动词时较为常用,意思是“把东西送出”这一动作,有方向性,即有动作的起点和终点。
作介词时,意思发生变化,约等于介词“为”的意思。
但介词“给”仍有作动词时的方向性。
(7)我给你唱首歌吧。
(8)我送给你一本书。
例(7)中,“给”可以替换成“为”“替”,意思不相上下。
例(8)中,作补语时,“给”就不能被替换。
因为此时,作介词的“给”具有了作“动词”时的方向性,起点是“我”,终点是“你”,而同样关涉对象的“对”“和”“跟”等就没有这层意义,所以不能介引表对象的词语作补语。
(三)介词介引的词语不同
介词本身不能作任何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一些词或短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才具有了句法功能,在句子中作状语、补语的句法成分。
介词后面词语的类型界定了介词短语充当哪种句法成
分。
例如:
(9)我们[按规矩]办理这些事务。
(10)[论条件],你比他强得多。
(11)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
例(9)、(11)中,介词“按”“论”“为”引导的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但却无法作补语。
这是因为在语义上,补语是用来描写、说明与谓语中心语相关的结果、状态、程度以及主观评价的,新状况的产生是与动作实施相关的。
例句中的介词短语“按规矩”“论条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之所以不
能作补语,是由于它们本身的意义只是谓语动词发生前的“主观意识”或发生时的一种伴随性状态,甚至与谓语中心语意义无关,后移到谓语中心语后无法说明与动作相关的结果、状态、程度等。
这类的介词通常都是表依据和缘由的。
二、介词短语作状语和补语语义差异的原因
介词短语作状语和补语时语义存在差异:
“到”“在”“于”引导的介词短语作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作补语时表动作行为致使事物到达或中止的处所;
“向”“自”引导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和补语时语义重点不同,前者的语义重点在谓语中心语上,后者则落在补语涉及的处所上。
“到”介引的时间类词语作状语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作补语时表示动作结束的时间。
“在”介引表时间类词语作状语和补语时有“未然态”和“已然态”的差异。
根据搜集的大量语
料,进一步分析出造成这些语义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谓语中心语的差异
介词短语作状语和补语时都与谓语中心语密切相关。
它们一个置于谓语前,一个置于谓语后,谓语中心语本身的意义影响了作状语和补语的介词短语在句中的意义。
介词短语作状语时,谓语动词多是非持续性动词,它表示的是一个点,而介词短语作状语时正是修饰、限定这个“点”的,表示“点”发生的时间。
作补语时,介词短语前的谓语通常是持续性动词,介词短语置于其后恰恰是说明这个持续性动作完成的时间。
例如:
(12)我们坚持到五月份就算胜利。
(13)这批货到明年才能进入市场。
例(12)中,“坚持”是持续性动词;例(13)中,“进入”是非持续性动词。
前者表示动作完成的时间,后者表示开始的时间。
(二)介词短语作状语和作补语时本身位置的不同
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分别置于谓语前后,这种位置的差别也造成了两种句法成分的意义差异。
例如“向”“于”“自”“在”等介引的表处所类的介词短语,就属于这种原因。
从整个句子所表达的整体意义来看,“向”“于”“在”引导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和补语时并未有多大差别。
例如:(14)我向开动的船跑去。
/我跑向开动的船。
(15)这座建筑于来年春季动工。
/这座建筑动工于来年春季。
以上这两组句子中,前后两个句子涉及的语言信息相同。
如例(14)中,话题都是“我”,“我”所要到达的目标是“船”,“我”和“船”之间通过动作“跑”达成统一目标,使整个句子的意思清晰、完整。
两句的真正差异在句子的语义重点上,这正是由位置的变化造成的。
无论介词短语处于哪种位置,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动作和处所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只不过是作状语时,场所选定先于动作;作补语时,场所选定后于动作。
由此,句子的重心发生转移。
三、结语
介词短语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只是从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的一个方面介绍了它的用法,其中也涉及了介词短语的语义问题。
当然,介词短语的常用型及复杂性也促使着学者们更加深入、全面地对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