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
课后练习
1、以兄弟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 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 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 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2、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 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 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3、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 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 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 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故宫 琉璃屋顶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璃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 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
总体特征
中国建筑 的特征
(三)~(五 ) 结构体系 (六)~(九) 外观装饰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中 国 建 筑 的 特 征
中 国 建 筑 的 基 本 特 征
总体
个别建筑构成
特征 主
结构
特征
装饰 次 特征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局 斗拱 部 举折和举架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整 体
总 体 特 征 结 构 方 法 外 观 装 饰
文章在九大特征前后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全文分为几个部分?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 建筑的影响。(1-2)
斗拱
立柱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屋顶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翘起如翼”的屋顶
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八、构件的装饰作用
构建露头。所有构件交接部分都 露出并加工成装饰部分。
美丽屋脊 雕饰瓦当
各式门环
霸王拳
三福云
脊吻
瓦当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
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 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
二、中国建筑有九大特征。(3-13)
三、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9)
四、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提倡 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
探究 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文 法”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词汇”指建筑材料, “文法”指建筑 的“规矩”, 这是比喻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 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 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 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 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 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 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 的个性。
检查学习效果
看看下面这些现代建筑, 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
红色
国家大剧院内
对称 红色 屋顶
珠 海 金 域 廊 院 小 区 规 划 图
上 海 金 茂 大 厦
塔 式 轴 对 称
重庆人民大礼堂
红色 屋顶 彩绘 对称
布达拉宫
课堂小结: 世界在发展,我们要不断发 展创新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但是,我们也不能摒弃富有 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毕竟民族的 东西,无论何时,都不能丢弃。
梁思成评价林徽因
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 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他诙 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 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 ‘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 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 ,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 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 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 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 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 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一、巴洛克建筑 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 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 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 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 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 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 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 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 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 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才女佳人
20岁的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 化圈。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 准的文学作品,其范围涉及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 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主要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 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 在她生前,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的存在。甚至林徽 因的早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落,因为她 的离去,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华的 结束。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九、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 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 地位的建筑潮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 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 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 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 现有环境融合。
探究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 的 各民族建筑 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 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 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 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 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 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 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辨字正音
• 墁地( màn) 接榫( sǔn ) 斗拱( ɡǒnɡ ) 帷幕(wéi ) • 蚂蚱(mà zhɑ) 脊吻( jǐ ) 屋檩( lǐn ) 柁墩( tuó dūn ) • 戗兽(qiànɡ) 影壁( bì) • 穹窿( qiónɡ lónɡ )
探究重点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析 题
研 究 对 象
研 究 方 向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呢?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写中国建筑的特征的? (要求:抓关键词语)
一、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房屋本身和 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屋 顶
房屋
台基
二、平面布置
鸟 瞰 故 宫
平面布置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
探究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 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 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 表现在哪里?用了哪些手法?
“拘束性”指建筑物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 “文法”,即惯例,但是可以在惯例下出现不 同的样式。这种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 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的风格,又具的独特性。 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所谓类比,即是用不同类(相同类)的两 种事物的比较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七、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 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 洲其它地区,形成了有各自特点的各 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 置。
八、现代主义建筑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 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 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 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 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 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 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五、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 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 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 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 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六、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 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 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 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 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 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 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 趣味和异国情调。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 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 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 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 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 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四、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 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 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 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 建筑。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十、折衷主义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 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 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 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 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 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 注重纯形式美。
谢谢,再见!
了解中国文化——中 国建筑的特征 ; 加强自然科学文章的 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作者简介
• 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长子,我国著 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 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15 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 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 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 1946年为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 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 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 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 副主任等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们英雄 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 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 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北京市计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