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模式
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模式
目前划分资本运营模式的方式多种多样,莫衷一是,根据研究和关注重点不同,划分的角度各有不同。
我们认为划分资本运营模式
应坚持三个原则:一应该以实现某一战略意图为直接目的;二应该对
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具有特定贡献;三应该通过一种或几种具体运营手
段或工具来实施。
由于受市场开放程度、企业发展阶段、政府政策
环境等影响,国内企业集团的资本运营模式无论在多样性上还是在
实践深度上与国际市场中的大企业集团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
本文
将当前国内企业集团开展资本运营的主要模式划分为两大类型:内
涵式资本运营和外延式资本运营。
(一)内涵式资本运营模式
内涵式资本运营主要功能是优化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改善资本使用形式,提高资源利用功效,巩固提升现有支柱业务的发展方式。
主要资本运营手段有:实业投资、上市融资、内部业务重组等。
1、实业投资。
所谓实业投资是指企业集团投资于工、商、农等
传统产业,是所有投资途径中地位最重要的一种。
一种情况是在现
有业务处在上升期,市场前景较好,行业进入壁垒低的时期,企业
集团为把握机遇,需要通过持续性大规模投资,扩大现有支柱性业
务的总生产能力和经济规模,获取更多的超额经济回报。
另一种情
况是出于长远战略考虑,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集团会对有
接替意义的战略业务领域进行投资。
具体投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如在同一下属企业投资新建项目以提高经济规模,在不同地域新建
投资项目的同时新建企业以提高集团对新项目的控制力与支持度等。
2、上市融资。
融资是以获取大规模资金支持为主要任务,通过
调整资本结构,为企业近期发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是一种工具性
的资本运营手段。
采取大规模融资的企业集团一般是在业务发展势
头强劲,处于业务规模增长平台升级的阶段,内部资金周转特别是
用于再投资的资金出现短缺,需要从外部筹集资金,以支持企业集
团扩大投资。
融资形式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产业基
金等十多种。
国内企业集团的融资形式除向银行贷款外,以股票融资为主。
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是大型企业集团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最常见的方
式之一,根据上市业务在集团中所占比重分为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近两年整体上市倍受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青睐,成为募集资金、改善
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
根据取得上市资格手段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一
级市场直接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和二级市场买壳上市两种情况。
国内企业集团的债券融资也有成功实践,但是受政策限制仍较多,程序复杂,市场化程度低,融资规模不大。
3、内部业务重组。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国内企业集团普遍面临
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构建更加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既是夯实内涵基础的需要,也是构筑外延发展平台的需要。
当
企业集团经营业务领域过宽、产业(产品)生命周期面临重大变化、
市场及行业环境进入大幅调整期的`时候,企业集团一般会利用资本
运营的办法从纵向和横向调整内部产业结构,重新构造产业链,建
设相应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
(二)外延式资本运营模式
外延式资本运营主要功能是将企业集团的资源与外部企业或部门进行流动配置,提高企业集团资本控制力,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拓
展生存空间。
主要资本运营手段有:收购兼并、战略联盟、风险投
资和金融投资等。
1、收购兼并。
收购兼并是企业集团外延式发展最主要的手段。
当前即使在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收购兼并活动已非常
活跃,成为企业集团谋求规模扩张、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互补
能力的重要手段。
而且有些大型企业集团的收购兼并活动在国际市
场取得了探索性成果。
收购兼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直接吸收式购并、
控股型收购、实际控制型收购等,具体股权结构设计和操作手法灵
活多样,不一而足。
2、持股联盟。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为了降低生产总成本、分享收益、研究开发、进入市场等特定的战略目标,以直接或间接
的股权关系形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
当前在钢
铁行业、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等领域,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已得到
较多运用。
由于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尚不健全,风险投资和金融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