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之自喷井节点分析
自喷井的生产管理及分析
一、节点系统分析法: 压力表 应用系统工程原理, 把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 成若干子系统,研究各 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 响,为系统优化运行及 参数调控提供依据。
地面油嘴
安全 阀
油嘴
分离器 油层
井底、完井段
自喷井生产系统节点位置
1
二、自喷井节点分析
1、节点系统分析对象:整个油井生产系统
地面管线总压力损失,包括 P和5 P6
穿过地面 油嘴的压 力损失
地面出油 管线的压 力损失
回压 油压 套压 井底流压 油藏压力
油藏中压力损失
完整的自决的节点。 求解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压力
25
20
协调点
15
节点流出曲线
10
5
节点流入曲线
油藏渗流子系统
2、自喷井生产系统组成: 井筒流动子系统
地面管流子系统 油嘴(节流器)流动子系统
3、节点系统分析实质:协调理论在采油应用方面的发展
协
质量守恒
调
能量(压力)守恒
条
件
热量守恒
2
穿过井下 安全阀的 压力损失
油管总压 力损失, 包括 P和3 P4
穿过井下 节流器的 压力损失
穿过井壁 (射孔孔眼、 污染区)的 压力损失
9
井底为求解点
生产系统将从井底(节点6)分 成两部分: 油藏中的流动; 从油管入口到分离器的管流 系统。
简单管流系统
8
节点(井底)流入曲线: 油藏中流动的IPR曲线。
求解点在井底的解
节点(井底)流 出曲线:以分离 器压力为起点通 过水平或倾斜管 流计算得井口油 压,再通过井筒 多相流计算得油 管入口压力与流 量的关系曲线。 交点:在所给条 件下可获得的油 井产量及相应的 井底流压。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协调曲线示意图
产量
4
压力
25
协调点
20
15
节点流出曲线
10
节点流入曲线
5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产量
5
三、油藏油管两个子系统的节点分析
已知条件:油藏深度;油管直径;气油比;含水;油、气、水密度; 油藏压力;饱和压力(低于油层压力)及单相流时的采油指数。
井底为求解点: 当油压为已知 时,可以井底 为求解点。
IPR曲线 节点(井口)流入曲线: 油压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节点(井底)流出曲线: (井口油压)
交点:油井产 量及相应的井 口油压。
油压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7
四、无油嘴系统的节点分析方法
给定的已知条件:分离器压力;出油管线直径及长度;油 藏深度;油管直径;气油比;含水;油、气密度;油藏压 力;饱和压力(低于油层压力)及单相流时的采油指数PI。
交点:该系统 在所给条件下 可获得的油井 产量及相应的 井底流压。
节点(井底)流入曲线:IPR曲线
节点(井底)流出曲线: 由井口油压所计算的井 底流压与产量的关系曲 线。
管鞋压力与产量关系曲线
6
三、油藏油管两个子系统的节点分析
井口为求解点
设定一组产量, 通过IPR曲线A可 计算出一组井底 流压,然后通过 井筒多相流计算 可得一组井口油 压曲线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