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所谓估算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预算,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精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近似值。
为什么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么薄弱呢?经过分析,我觉得跟以下两个原因有关:其一,估算这个教学内容是我们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出现;另外,学习了笔算(精确计算)的内容,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审视估算教学。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认为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和一些听课老师和专家的交流,使得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需生活化
估算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怎样估算,这与问题的情境有关。
如果把估算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技能来训练,缺乏生活气息的估算,尤如无根之本、无源之水。
本课教学时,将估算内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学习,这样学生不但体会到估算在实际生活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兴趣。
2、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个性化
通过上课,学生给我十分深刻的感受:他们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学生想出很多估算方法,从我们教师的角度看,可能这些方法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
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通过两个题目自主操练之后,学生渐入佳境,想出的方法更有个性了。
充分体现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