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民素养教育
河西小学特色项目创建申请表
项目名称
小公民素养教育
负责处室
联系领导
项目背景
学校简况
项目开展的现状
小学生公民基本素养:是指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具备“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基本意识与能力。我校近几年来在小学生公民素养教育方面已作出种种尝试: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公民素质;在激励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民主参与意识;在消费维权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公民技能;在法制教育中普及学生的公民知识等等。以上这些,都为“小公民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开展的意义
近年来,学生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对待世界等方面出现了认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发生极端的偏激事件也屡见不鲜。这种忽视“人”的教育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也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计划实施“小公民素养教育”这一特色项目,整合我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系列活动,让学校成为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基础阵地,从而形成鲜明的、科学的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特色。
1、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和加强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力求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有体系、有步骤地循序推进。
2、通过班级建设,推进小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
(1)增设岗位抓常规。
(2)主题活动促发展。
3、加强阵地建设,扩大教育力度。让国旗下讲话、集会、橱窗、红领巾广播等成为小公民素养教育的重要阵所开设的课程都包含公民素养教育的内容,全体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增强公民素养教育的意识,针对不同年级,分层次、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公民素养教育。每门学科都要找准本学科开展公民素养教育的突破口。
5、加强“家校社”联合,推进小公民素养教育。
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社”联合阵地,建设和完善“三结合”的教育机制及网络。通过亲子沟通、专题讲座等方面的服务示范和组织社会实践及社会体验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在小公民素养教育方面达到最大值。
创建目标
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培育小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小学生的公民技能,普及小学生的公民知识。使学生具有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公民基本素养,成为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
创建内容
制订《河西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确定各年级养成教育要求,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制订《河西小学学生评优细则》和《校园之星评选方案》,把各项评优标准细化为易理解、看得见、做得到的行为目标,以此为纬,激发学生的公民民主参与意识;借助区消费者协会的优势,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公民技能;借助区司法所的宣传教育,普及学生的公民知识。
创建措施
1、加强学习和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学生观:每一个学生做合格的公民。
教学观:所有学科都能体现公民意识。
2、领导亲自实践,教师全员参与。
3、寻求专家队伍的支持。
预期效果
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要在这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改善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家庭管理等,让孩子们广泛参与各种活动,在参与中提升公民素养,树立公民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