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短文两篇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 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 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拓展阅读
席慕蓉精美片段积累: 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 任它 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
18、短文两篇
《蝉》 小思 《贝壳》 席慕容
积累字词
liǎn 收敛 guō 聒聒 bēi
shù
宽恕
zàn
短暂 cuì 脆弱 gǒu
táo
淘洗
卑微
一丝不苟
作者简介
1、小思
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 (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fān) 。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 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 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 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 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 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 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 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 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蝉》自学导航: • 探究质疑一: • 文中“我”对“蝉”的感情有 什么变化? • 烦→惊→叹→恕
• 探究质疑二: 为什么会有这种 变化呢?
①
②
⑨
③
④ ⑤ ⑥
① 卵在树洞生 活10个月左右
⑧
⑦
②幼虫在六月 七月爬出来。
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 皮,成为二龄若虫 ④一年后,长大 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 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席慕蓉《无怨的青春•距离》
拓展阅读
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 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 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 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 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 它们忘记。 (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拓展阅读
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 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 在我之后不会停顿也不会结束,而我的来 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 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 印记。 (摘自《生命的滋味》)
探究质疑四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 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 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 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 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 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 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 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启示 我们无论生命长短,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好好 珍惜。
《贝壳》自学导航
讨论交流一:
• 找出文中描写贝 壳外形的语句。
“贝壳很小,却非 常坚硬和精致。回旋 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 或深或浅的小点。如 果仔细观察的话,在 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 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 样。”
讨论交流二:
• 找出作者抒情的语句。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 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 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 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 一丝不苟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 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 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 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 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 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 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 东西来吧。”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 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 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 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 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 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 样感动着世界。
写作手法不同
•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首尾照应的手法, 作者对生命的态度也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 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明。 • 《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 与贝壳进行比较,在文章结尾处明确地表 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描写手法不同
• 《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与朋友的对 话,揭示了蝉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意义。 • 《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①
②
⑨
③
④ ⑤ ⑥
⑥ 产卵后的第6 个夏天,羽化成 虫 ⑦成虫大约只
⑧
⑦
有两个星期的 生命。
⑧羽化后五六天,雄蝉以歌 声引诱雌蝉前来交配,等待 死亡
• 探究质疑三: • 文中作者对蝉的态度变化表明了他 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呢? • 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 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主题 • 《蝉》启示我们无论生命长短, 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好 好珍惜。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 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 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 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 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 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 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 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 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思考生命意义
请看一组汶川地震的图片,说 说怎样才算活得有意义。
敬礼男孩郎铮
迎接新生命
超越国界
倾听
我要读书
的一颗未 经琢磨的钻石。
——诺贝尔
生命意义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 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 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 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 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作者简介
席慕蓉 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 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她写诗 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 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 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 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 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 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 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 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 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 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 给幸福》等。
拓展 阅读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 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居 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为官,就应该造福一方百 姓,做人,就应该实实在在,真诚坦荡,多行善事。
阅读 摘抄
青
春 (之一)
席慕容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讨论交流三:
• 作者要倡导的人生 态度是什么?
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 生命,认真地做好每 一件事。
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提示:
可以从主
题、写作
方法两方 面来考虑。
主题不同
• 《蝉》启示我们无论生命长短,都要积极 面对,好好活着,好好珍惜。 • 《贝壳》启示我们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 命,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让我们的生命 充满光彩。
品味精彩语句:
• 找出两篇短文中你最喜欢的或者富有哲理 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一说你喜欢 这些句子的原因。
品味句子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 烦人的聒聒”,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秋风颜色”利用通感,巧妙地把听 觉转化为视觉,很有诗意。“秋风颜 色”代表着蝉生命的结束。蝉的生命 如此短暂,蝉却一直在等待,这让作 者对蝉的态度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