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1. 什么是企业?企业法人?企业法人应具备的条件?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法人是指具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企业名称、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住所等法定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法人应具备的条件:(1)依法成立;(2)有独立的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必须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公司企业各有什么优缺点?概念:独资企业,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合伙企业,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公司企业,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指由一人或者数人按照公司法设立的企业,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将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主要指有限责任公司))。
优缺点:独资企业:优点:独资企业需要较少的注册资本,创立容易;维持个人独资企业的固定成本较低;不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缺点: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的存续年限受制于业主的寿命;难以从外部获得大量资金用于经营;合伙企业:优点:合伙企业的风险和责任分散;合伙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合伙企业的资本来源广泛,出资方式多样;合伙企业缴纳个税而不是企业所得税,可减少开支缺点:合伙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企业信用能力有限,不能发行股票和债券;合伙人之间的连带责任使合伙人需要对其合伙人的经营行为负责,加重了合伙人的风险;合伙企业具有浓重的人合性,使其存续期限较短;有限责任公司:优点:有限责任公司降低了投资的风险;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缺点:对债权人保护不利;转移财产逃避税;逃避侵权责任3.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各自有哪些特点?有限责任公司,指由一人或者数人按照公司法设立的企业,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1)有2~50个出资者。
(2)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公司交纳企业所得税。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将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1)有限责任。
(2)永续存在。
(3)可转让性。
(4)易于筹资。
(5)对公司的收益重复纳税。
4. 什么是企业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包含哪些内容?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1)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是公司的决策机构。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4)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执行者。
是公司的执行机构。
5.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6. 什么叫生产过程?其组成部分及基本环节是什么?生产过程是指围绕完成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
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下列四个阶段:(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投产前所做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2)基本生产过程:把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而变成企业基本产品的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需的各种辅助产品的生产过程及辅助性生产活动。
(4)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服务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四个部分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技术准备是前提,基本生产过程是主体,辅助生产与生产服务过程是围绕着基本生产进行的。
生产过程基本环节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
7.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需满足哪些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指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和各个工序的流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时间,以充分利用机器设备和劳动力,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运转,减少损耗。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又称协调性,指生产过程各工艺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以及各工种工人的配置上,保持一定的比例,以适合生产要求,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又称均衡性,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有节奏地进行生产,保证在相等的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产量大致相等或稳步增长,避免前松后紧、时松时紧的现象。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道工序实行平行作业。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指生产过程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特点,能灵活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适应能力。
8. 什么是生产类型?各种生产类型有哪些特点?生产类型是生产结构类型的简称,是产品的品种、产量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企业生产系统技术、组织、经济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生产类型的划分及特点:1、合成型。
指将不同的成分(零件)合成或装配成一种产品,即加工装配性质的生产;2、分解型。
指原材料经加工处理后分解成多种产品,即化工性质的生产;3、调解型。
指通过改变加工对象的形状或性能而制成产品的生产;4、提取型。
指从地下、海洋中提取产品的生产。
1、连续生产。
它是长时间连续不断地生产一种或很少几种产品。
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储存。
2、间断生产。
输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是间断性地投入。
生产设备和运输装置必须适合各种产品加工的需要,工序之间要求有一定的在品库存。
1、订货生产方式。
它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开始组织生产,进行设计、供应、制造、出厂等工作。
2、存货生产方式。
它是在对市场需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产品有一定的库存。
9. 如何进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指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实行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要有一定的生产场地、厂房建筑和机械设备,而且要把这些生产物质条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加以组合,划分为若干个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车间,工段(班组)和其它设施(如仓库、运输路线、办公室等),进行生产的活动。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加工对象从时间方面进行合理组织,保持生产过程连续性,以求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规律:顺序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最长平行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最短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介于二者之间10. 如何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它有哪些表现形式?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或加工处理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企业生产能力受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和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3个因素的影响。
核定企业生产能力的主要步骤如下:(1)核定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2)核定工段、车间的生产能力。
(3)企业生产能力的核算与平衡。
生产能力一般可以分为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计划能力。
( 1 )设计能力,指在工厂新建或改建时由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规定的生产能力,是根据设计中确定的企业产品生产方案、全部技术装备及设计数据计算出来的。
( 2 )查定能力,指根据需要,在查定期以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等条件为依据,结合各种技术组织的效果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
( 3 )计划能力,也叫现实能力。
这是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计算出来的在计划期内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11. 设备有什么运动形态?分别称其为什么管理?设备运动过程可分为两种状态,即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和资金运动形态。
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是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或从选购进厂验收投入生产领域开始,经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的全过程,对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的资金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运行费用、折旧、收益以及更新改造自己的措施和运用等,对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经济管理。
12. 选择设备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合理使用设备?选择设备应考虑的原则: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
具体来讲,需考虑以下因素:(1)生产效率:应与企业的长短期生产任务相适应。
(2)配套性:性能、能力方面的配套性。
(3)可靠性:精度保持性、零件耐用性、操作安全性。
(4)适应性:与原有设备及所产产品相适应。
(5)节能性:能源利用的性能。
(6)维修性:可维修、易维修、售后服务好。
(7)环保性:噪音、有害物质排放符合标准。
(8)经济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投资费用。
设备的合理使用指使设备既不超负荷运转,又不能长期地处理低负荷、低效率的状态下使用。
合理的使用设备应注意:(1)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设备满负荷运转(2)严格操作程序,保证设备精度(3)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4)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工作制度13. 什么是设备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其有何规律?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企业为了进行生产,必须花费一定的投资,用以购置各种设备。
设备购置后,无论是使用还是闲置,都会发生磨损。
设备磨损分为两大类,四种形式。
(1)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A.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实体产生的磨损、变形和损坏,称为第一种有形磨损,这种磨损的程度与使用强度和使用时间长度有关。
B.设备在闲置过程中受自然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实体磨损,如金属件生锈、腐蚀、橡胶件老化等,称为第二种有形磨损,这种磨损与闲置的时间长度和所处环境有关。
(2)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经济磨损)A.设备的技术结构和性能并没有变化,但由于技术进步,设备制造工艺不断改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同类设备的再生产价值降低,因而设备的市场价格也降低了,致使原设备相对贬值。
这种磨损称为第一种无形磨损。
B.第二种无形磨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出结构更先进、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耗费原材料和能源更少的新型设备,使原有设备相对陈旧落后,其经济效益相对降低而发生贬值。
设备磨损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初期磨损阶段:磨损速度快,时间跨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