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开放经济的均衡1.什么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和“净误差与遗漏”,它们相互之间在数量上怎样构成一个平衡表的关系?答:(1)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它包括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状况,是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国际经济交往的总和。
其中既包括用外汇收付的经济交易,也包括以实物、技术形式进行的经济交易。
国际收支反映的是某一段时期的经济交易流量情况,与国家资产负债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报表,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状况的重要文件,也是一个国家在制定外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时的重要依据。
通常,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划分为四类: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①经常项目。
它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
货物贸易主要指通过海关进出口的所有货物,服务贸易则包括各种形式的商业服务和一部分政府服务,这两个子项目的出口都可以从国外收取外汇。
收益项目包括劳动报酬和投资收益(利息、股息、利润、红利等)两项。
经常转移又称为单方转移,指的是不以获取收入或者支出为目的的单方面交易行为,包括侨汇、无偿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收支等。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项目记录的是资本性质的转移和专利、版权、商标等资产的一次性买断、卖断。
金融项目记录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
③储备资产。
指的是由中央银行持有,或由财政部门持有的可随时直接使用的金融资产。
④净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每一笔经济交易要同时记入有关项目的借方和贷方,数额相等。
但是在实践中,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是通过对各个子项目的统计进行的。
由于统计数据来源不一、时间不同等原因,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额。
为此,就需要有一个平衡项目——净误差与遗漏。
当贷方大于借方时,就将差额列入该项目的借方;当借方大于贷方时,就将差额列入该项目的贷方。
换言之,正是由于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存在,使得国际收支平衡表总可以实现平衡。
2.在复式簿记下,以下的国际交易应如何计入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一位中国居民从美国居民那里进口了价值50 000美元的商品,并约定3个月后付款;(2)3个月后,中国居民用他在纽约的银行存款付款;(3)美国居民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中国的B股股票;(4)美国居民购买的中国B股股票获得了600美元的红利。
如果这些交易发生在同一年,它们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额影响是什么?答:(1)借:商品进口50 000美元贷:短期资本流入 50 000美元(2)借:短期资本流入50 000美元贷:本国在外国银行存款 50 000美元(3)借:外国在本国银行存款50 000美元贷:证券投资 50 000美元(4)借:外国在本国银行存款 600美元贷:证券投资收入 600美元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影响:项目借方(-)贷方(+)差额商品50 000 -50 000间接投资50 000600+50 600其它投资50 00060050 000 -600合计100 600 100 600 03.什么是国际收支的失衡?失衡是否一定是坏事?国际收支中有许多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是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是否顺差就是好,逆差就是不好?答:(1)在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时,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是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各个项目区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交易: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前者是指企业、单位和个人由于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交易,如商品和服务的输出与输入、赠予、侨民汇款和长期资本的流出和流入。
后者是指在自主性交易产生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平衡收支的弥补性交易,如向国外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借用短期资本、进口商取得分期付款的权利以及动用国际储备等。
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是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通过自主性交易就能实现基本平衡,那么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则为失衡。
(2)国际收支失衡不一定都是坏事,应该分析引起失衡的原因。
比如一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常需要进口大量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而受生产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出口一时难以相应增长,因而出现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
不过,只要能确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适度引入外资,广泛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生产和出口,是有可能逐步调整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的。
因此,在经济安排得当的条件下,这种国际收支失衡具有过渡的性质,不是坏事。
(3)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若不及时调整,会直接影响对外交往的能力和信誉,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如果有大量逆差,则会外汇短缺,本国币值下跌,短期资本外流。
严重时会导致货币危机。
国际收支顺差也是失衡。
由于外汇供过于求,本币汇率上升,则会抑制出口,并增加国内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如果持续有大额顺差,不仅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而且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抗议和报复。
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都是失衡的表现。
认为只有逆差出现才是失衡,是片面的理解。
国际收支平衡,需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去把握:①保持年度收支平衡,对于保证当前的对外收支能力,是必要的。
但对国际收支平衡作较长期的考虑,则可突破必须保持当年度平衡的约束,作战略性安排。
②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安排国际收支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推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形成一个适合现代化要求的经济结构。
为此,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上有赤字是可以允许的。
4.美国经常存在大量贸易逆差,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其他国家如果处于类似的状况,人们通常做消极、悲观的估价;而对于美国,人们的判断却是它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好处。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出入?答:这种情况是由以下几个因素产生的:(1)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拥有特殊地位。
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是享有特权的货币,是各国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国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印刷美钞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不用像其他国家那样通过扩大生产和出口获得美元。
可见,美国政府可以从美元发行中获得巨额的铸币税。
(2)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是其经常账户长期逆差的必然后果,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储备购买美国的国库券,是外资流入美国的主要途径之一,使得美国在经常项目逆差的同时存在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巨额顺差。
(3)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之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悲观情绪,在于人们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持有良好的预期。
这种预期认为,由于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美国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要高于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投资收益,因此会有资本源源不断的输入美国,以弥补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从而使美国可以长期保持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
5.外汇储备少了,缺乏调节国际收支的力量;外汇储备多了,则意味着自己的财富被别人占用。
你认为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均衡点并有可能持续地保持之?答:(1)国际储备是一国或地区官方拥有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
传统上认为,国际储备的作用主要是应付国际收支失衡、维护汇率稳定。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动用本国的储备,平衡外汇收支;当汇率出现不正常波动时,可以动用储备,影响外汇市场供求,使汇率变动保持在经济发展目标范围之内。
在新兴市场国家国际储备越来越被看作是信心的标志。
储备越多,表明偿付能力越强,同时高的外汇储备对国际金融市场投机者也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在一些转轨经济体中,国际储备还常被用做改革基金,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支付困难。
通常国际储备资产包括货币性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外汇储备四个部分。
其中以外汇储备为主要组成部分。
外汇储备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货币资产。
外汇储备的第一个作用在于使一个国家能够应付对外贸易中对外汇需求的波动。
在这一点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使用特里芬(Triffin)法则。
该法则认为,一个国家为了保证进出口中的外汇需要,应该保持相当于3~4个月进口总额的外汇储备,以使该国在进出口上不至于出现大的外汇短缺。
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特里芬法则的水平。
外汇储备的第二个作用在于保证外债还款方面的外汇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该国的外汇储备应该能够满足短期外债到期而债权人不予展期所产生的外汇需求。
传统思维里关于外汇储备的第三个作用,是外汇储备应该足以抵挡短期资本流动(包括炒作性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外汇需求。
因为中国的资本账户是不开放的,从理论上讲,国际短线投机者无法利用资本的跨境流动来对人民币进行攻击。
从短期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应付这种需要是足够的。
(2)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是调节国际收支和市场总供求的重要手段,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这主要是因为:①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可能增加对货币均衡的压力。
②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的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
所以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国家来说是不合算的。
③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值而在短期内蒙受巨大损失。
(3)适度外汇储备水平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外开放的程度、对外信誉和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能力、外债的还本付息以及国家通过调整国内外经济和外汇管理来影响国际收支的有效程度等因素。
一个常用指标是认为应该维持相当于一国3~4个月进口额的外汇储备;另一个是最后清偿率指标,是指外债余额与国际储备的比,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130%。
不过这类指标只有有限的参考价值。
全面考察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必须结合各自的国情特点。
如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面对的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又极为复杂,保有较大数量的外汇储备,是审慎决策所必要的。
对外汇储备的管理:①要考虑资金安全;②要考虑保持流动性,即保证储备资产能够灵活兑现,以备随时运用;③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资产多样化的原则,应把一部分资产投资于稳定成长的证券上,以获取收益。
6.不少人认为,中国一方面放着大量的外汇储备不用,同时却通过借外债和吸引外资的方式发展国内经济,极不经济、极不明智。
这样的状况为什么就改变不了?答:(1)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原因:第一,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1978~2004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也有过几次波动,但保持了平均每年8%~9%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
2003年中国的GDP按汇率折算成11 670亿美元,2004年超过13 000亿美元。
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他领域包括国际收支领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我国出口增长速度很高,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长至2004年的6 558亿美元,出口增长平均每年达到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