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运输保险 2

第五章运输保险 2


案例二:车辆在水中强行启动,导致发动机损坏, 应否赔偿
• 1999年7月,北京地区多日连降大雨。美国某国际公 司驻京代表因公务回国,由司机谢某驾车送他到机场。在 行驶至一立交桥底时,前方因发生交事故导致道路堵塞。 此时暴雨刚下过不久,雨水汇集在桥底部,没过了谢某的 汽车底盘。为及时赶上班机,并尽快脱离困境,谢某打着 发动机想将车开到地势稍高的路面。岂料此时积水已慢过 汽车排气管。发动机启动后,活塞的巨大吸力将雨水从排 气管倒吸进汽缸,导致曲轴连杆折断。该车已投保了车辆 损失险,于是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就发动机的损坏提出了 赔申请。

对本案而言,问题关键点在于可否以侵权法来要求赔偿。 机动车交通事故法的目的大致包括:惩罚因放意或过失造 成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使其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赔 偿受害人的损失;以明确的法律规则使人们行为的后果具 有可预见性;寻求较为廉价的处理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方法 。机动车交通事故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又不 限于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的理论研究通常侧重于对侵 权法一般理论的掌握。这当然非常重要。现代生产方式带 来的损害赔偿问题,侧重于许多侵权法的具体分支,这些 具体分支因为其归责原则的特殊性而被称为特殊侵权行为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最初被作为过失侵权行为来处理, 给受害人获得损害赔偿带来严重障碍:受害人要证明加害 人的过失极为困难,损害的发生与行为人过错之问的因果 关系更是复杂微妙,受害人获得赔偿的程度取决于加害人 的赔偿能力。国外有的学者对道路交通事故采取过错责任 的做法,给予极严厉的批评罾,无过错责任遂有取而代之 的趋势。作为加害人转嫁交通事故侵权责任风险的法律机 制,道路交通事故第三者责任险应运而生。为了保障受害 人的基本生存利益,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机动车第三人 责任强制保险机制。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公民都可能成为 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
四、机动车辆保险险种
• • • • (一)机动车辆商业保险 1、基本险 (1)车辆损失险 (2)第三者责任险
• • • • • • • • • •
2、附加险 (1)全车盗抢险 (2)车上责任险 (3)无过失责任险 (4)车载货物掉落责任险 (5)玻璃单独破碎险 (6)车辆停驶损失险 (7)自燃损失险 (8)新增加设备损失险 (9)不计免赔特约险
机动车辆保险的特点:
• • • • • • 1.保险危险具有不确定性与难测性 2.保险赔偿方式已修复为主 3.保险费采取无赔款优待方式 4.保险单属于不定值保险形式 5.保险赔偿采用按责免赔方式 6.保险期内可以多次获得赔偿
三、机动车辆保险的内容
• • • • • • • • • (一)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1.车辆损失险 (1)碰撞责任 (2)非碰撞责任 (3)合理的施救、保护费用 (4)责任免除 2.第三者责任险 (1)保险责任 (2)责任免除
• • • • • •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1.概述 2.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责任 3.除外责任 4.保险期间 5.保险赔偿处理 6.垫付与追偿
•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与第三者责任险的区 别 • (1)保险属性不同 • (2)赔偿原则不同 • (3)赔偿范围不同 • (4)赔偿限额不同 • (5)经营性质不同
• 评论: • 保险条款中明确规定,机动车辆在全部损失的情况下 ,按保险金额计算赔偿,但保险金额高于实际价值时,以 不超过出险当时的实际价值计算赔偿。根据保险的损失补 偿原则,保险人应当在责任范围内对被保险人所受的实际 损失进行补偿,其目的在于通过补偿使保险标的恢复到保 险事故发生前的状况,被保险人不能获得多余或少于损失 的补偿。本案中保险人按调整后价值11.8万元计算赔偿, 足以使被保险人的遗属在当时的市场上购买与保险车辆同 型号的新车,已经使被保险人的损失得到了充分、有效的 损失补偿,因此是正确和合理的。
• • • • •
(二)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金额确定 1.车辆损失的保险金额 (1)按投保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 (2)按投保时保险车辆新车购置价确定 (3)按投保时保险车辆新车购置价由保险人和投保人协 商确定
• 2.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
• • • • •
(三)机动车辆保险的赔偿处理 1.机动车辆损失保险实行免赔规定 (1)规定免赔额(率) (2车辆的驾驶员将车辆私自借出致第三者损害,应 否赔偿 • 某贸易公司将一辆自用的桑塔纳轿车向保险公司投保 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该车平时由本单位司机王 某驾驶,并负责日常的保养和维护。一日,王某的亲戚李 某向其借车出去效游,王某碍于情面,便在未征得单位同 意的情况下把车子借给李某,并叮嘱李某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想李某在驾车出行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将一过路 行人撞成重伤,车辆也被交警部门暂扣。王某得知后,知 道无法向单位隐瞒,便向领导交代了实情。单位领导急于 将车辆从交警部门取回,便急忙派人向保险公司报案希望 保险公司能够对受害者承担赔偿责任,以利于事故快速处 理。
案例3 保险车辆被利器划伤是否属于保险责任.
某房地产公司购置了一辆黑色奔驰S500轿车并投保 了车损险。司机王某经常对其进行清洗。1999年5月,王 某驾车送经理与客户商谈业务,将车停在一居民小区内。 2小时后,王某下楼发现车辆前部、车门均被利器划伤, 划车者去向不明。该公司遂向保险公司报案,要求保险公 司对车辆重新喷漆所支出的费用予以赔偿
• 案例4 汽车市场价格变动,如何计算赔偿金额 • 张某1997年8月新购一辆桑塔纳轿车,市场价为13万 元,并以此向保险公司投保了车损险,期限一年,1998年 5月张某在高速公路上驾车,因跟车过近,不慎撞上前面 一辆集装箱货车,造成桑塔纳车全车报废,张某当场死亡 。张某的继承人持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 司认定事故属于保险责任,但双方在具体赔偿金额上未达 成协议。原因在于桑塔纳轿车的价格已于1998年初在全国 范围内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新车价格于1997年的13万元 降至11.8万元。张某家属要求按车损险保险金额13万元赔 偿。保险公司则以被保险人不应获利为由,坚持调整后价 值11.8万元计算赔偿。
• 2.保险车辆发生第三者责任的理赔原则
• • • • •
(四)机动车辆保险的赔款计算 1.车辆损失险 (1)全部损失 足额或超额投保时,赔款按实际价值计算 不足额投保时,赔款以保险金额为计算标准
• (2)部分损失 • 足额投保时,以实际修复费用为标准计算保险赔款 • 不足额投保时,以实际修复费用为标准,按比例计算保险 赔款。
• 分析: • 现行的《车险条款》对保险车辆使用有着明确的限定 ,即车辆使用人仅限于被保险人本人和其允许的合格驾驶 员,只有在上述人员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保险人 才承担赔偿责任,无论是车辆损失险还是第三者责任险都 是如此。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如果对车辆使用人 员不加以限制,则既不利于被保险人对保险车辆进行妥善 的使用与保管,也不利于对保险标的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 制。所以,对于车辆使用人作出限定是非常必要的。 • 在本案中,作为被保险人的某贸易公司,并没有对外单位 人员李某用本单位车辆作出许可,车辆是由驾驶员王某私 自借出的,所以李某不是被保险人允许使用保险车辆的人 员。对李某驾车造成的第三者损害,不构成第三者责任险 的保险责任,保险人对该起事故不负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典型案例研究
• 重庆市有一起典型的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例,从 中可以看出我国人身案件的赔偿与处理还有待完善的地方。货 运司机吴某外出送货,途中货车倒车卸货时不慎被张某碾压致 死。在法院进行案情调查时发现,吴某的公司贪图省钱并未给 其办理工伤和意外保险。法院作出判决如下:由保险公司支付 吴某的妻子、儿子赔偿款20万元:案外人崔某支付其余损失 30万余元;其他被告对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吴某 的妻子又以工伤赔偿为由,向重庆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 诉,要求运输公司支付丧葬补助金、因工死亡补助会和供养亲 属扰恤会等共计20.33元。2008年5月,仲裁委员会裁决运输 公司应支付丧葬补助会、因工死亡补助会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等 共计14.16万余元。运输公司不服裁决,认为这起事故只造成 了吴某死亡这一个伤害结果,而死者家属却要求获得两次赔偿 ,即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赔偿,该请求缺乏法律依据,因此请 求法院判令不支付吴某妻子、儿子有关工伤赔偿的请求。

• •
评析: 保险公司所承担的保险责任为保险合同中的列明责任 ,对于未在合同中列明的责任,保险人不予承担。因为除 外责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实际上是无法在条款中完 全穷尽的,所以在条款中才设置了“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 范围内的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这一“兜底”条 款。因此,在认定车辆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时,首 先应严格对照条款中的列明责任进行判断。对于明显不属 于保险条款列明责任,但同时又未在责任免除条款中列明 的,可以认定不属于保险责任。该案中车体被划伤不属于 保险合同中的列明责任,与刮蹭(实质是碰撞)存在着明显 的区别,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被保险人只能向致害 人要求赔偿。
• 分析: • 《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第一条第一款第4项所列的“暴 雨”责任,属于自然灾害。只有该自然灾害直接造成保险 车辆的泡损、淹没、冲失等损失时,保险人才依照保险合 同承担“暴雨”的保险责任。本案中保险车辆的损失虽然 是在暴雨过后的积水中产生,但完全是由于驾驶员在积水 中不当处理、强行启动所致,属于人为造成的损失,且损 失本来完全可以避免。因此,该车辆在损失原因已不是自 然灾害,与暴雨无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根据保险的近因 原则,造成本案中保险车辆损失的近因不是暴雨,因此不 属于保险合同中所列的“暴雨”责任,而是属于责任免除 中所列的“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和费用”。 对于该项损失,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并且,在2000年7 月份开始实施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中,已明确将“保 险车辆在淹及排气筒的水中启动或被水淹后操作不当致使 发动机损坏”列为责任免除。
• 甲单位购买了小汽车一辆,指定由该单位职工乙来驾驶。乙在 其单位负责人的指示下投保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为 图省事,乙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填写为自己的名字。不久, 乙驾驶该车在行驶途中与另一辆车相撞,车辆严重损坏,同时 也造成了对方车辆受损。交警部门认定乙在事故中负全责。保 险公司人员在理赔中确认该车在事故中的损失及碰撞责任都属 于保险责任,但该车并非乙个人所有,而是甲单位的财产,于 是以乙对该车不具有可保利益,保险合同无效为由拒赔。本案 争议的焦点是乙是否对该车具有可保利益。乙虽然不是该车的 所有人,对该车不具有所有权方面的可保利益,但乙作为驾驶 员,在单位的安排下驾驶该车,对该车负有管理权,因此在其 管理权限范围内,乙对该车具有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体现 为管理利益和因管理而获得报酬的收益利益以及责任利益。又 因乙是在其单位负责人的指示下投保的,说明投保行为得到了 甲的认可,所以乙有资格为该车投保。又因乙仅对该车具有管 理权利益而无所有权利益,所以乙在以所有人名义投保的车辆 损失险中无可保利益在第三者责任险中因管理责任而拥有可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