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单元分析、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单元分析、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单元分析单元概述光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

如:激光掘进、平面镜、潜望镜、太阳灶、海市蜃楼、人体热谱图、验钞机、夜视镜、神奇魔术等等,大量光学知识贯穿其中,使物理学习充满魅力、充满活力,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的重要途径。

本章的内容涉及的都是光学基础知识: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色散现象,以及看不见的光等。

这些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传统内容。

由于本章的内容有“贴近生活、易于实验、知识浅、规律性强”的特点,大部分适宜在教学中设计成探究活动,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参与、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准确的概念、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4.认识凸透镜的汇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章节分析第一节光的传播本节是学习光学知识的第一课。

学生对光现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为此,要做好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特别是光在玻璃和水中)的演示实验或设计成学生实验探究。

本节要交待“光线”是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路径而引入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理想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

第二节光的反射本节的重点实验是探究光反射的规律。

本实验是学生碰到的第一个探究数量关系的实验。

教师要做好探究的计划,明确每个探究步骤地主要活动内容,要告诉学生应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不要等实验结束后才去回忆实验数据,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光路可逆是光学中十分重要的原理,教学中要充分予以重视。

最好做一下实验,让学生看到现象。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本节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

本节的重点是做好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找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

这个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历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

在探究中特别要重视:①找出像的位置的方法:等效替代法;②至少2——3次,这样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避免以偏概全。

并且,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规律,才有可能让学生分辨表象下的道理,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虚象”的概念是初中光学的一大难点,比较抽象。

此处可通过成像原理图PPT,用做光路图的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要提醒学生注意辅助线画虚线,垂线处要标垂直符号。

物像要关于平面镜对称。

第四节光的折射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

本节重点是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由于演示折射现象的实验可见度不大,建议安排分组实验,使学生在猜想、实验、观察、总结中得出规律。

教师要强调研究目标是研究“折射光线的规律”,所以规律描述时要把“折射光线”、“折射角”表述在前面。

对光的折射现象,要求学生解释有些困难,只要学生能听懂老师的分析,能识别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就可以了。

最好在现象分析中能让学生理解到“不管从水下往上看,还是从水上往下看,看到的都是被抬高的虚像。

”这一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折射现象作出更多的推断。

第五节光的色散本节要点在于做好光的色散实验、色光的混合实验,给学生创造接近科学的机会,这样才利于学生始终对物理学习处于好奇探究的心理状态。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已经广泛运用于现代社会,了解它们的基本知识对学生理解现代社会科技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本节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学习。

教师可以尽量补充一些材料,使学生获得真实而丰富的学习信息。

总之,本章内容中,无论探究什么内容,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要尊重学生的猜想,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第二章复习教学设计一、知识梳理二、识记巩固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天上的恒星、闪电,白炽灯,发光二极管,夏夜草丛中闪烁的萤火虫,深海中游弋的烛光鱼、水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能够自行发光。

我们能够看见周围的物体,必须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的,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的。

概括起来,可得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折射的规律和常见实例。

4.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5. 光的色散:6.物体的颜色:三、《光现象》问题梳理1.识别不同的“影”和“像”:识别不同的“影”:一般的“影子”是光直线传播现象,如“手影”、“皮影”,特别要注意以宇宙为空间看到的“日食”、“月食”现象都是与光直线传播的“影”有关;而“水中倒影”则是以水为镜看到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认识不同的“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际形成的,是实像;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的延长线(画成虚线)相交形成的,是虚像;岸上看到的水中的鱼(或鱼看人)是折射光的延长线(画成虚线)相交形成的,也是虚像。

2.为什么平面镜中的像“看上去远了就小”而“实验又证明是等距等大”?平面镜中的像“看上去远了就小了”这是客观事实,但千万注意一定是在“看上去”的时候发生的,这是由于眼睛的光学系统性能决定的,学习了下一章知识就会明白具体原因。

而实际上平面镜中“像与物等距等大”。

这是学生运用“替代法”,将物体放在镜前不同远近实验、多次体验到的,是不可动摇的客观规律;在判断像的距离、大小的问题中此种问题会多次重复考查到。

3.怎样做出规范的光路图?①把握要求,注意实虚线:如平面镜前的光线、物体用实线,镜后的线段、物体用虚线;反射、折射光路中,光的传播路径用有箭头的实线,光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

②把握特征,注意像(或光路)的位置:光路中典型的特征如:平面镜物像关于镜面轴对称;反射光路入射反射光关于法线对称;确定折射光斜射的光路时,不管从空气到水还是水到空气,始终是空气中光与法线的夹角较另一侧的光与法线的夹角大;从水中观察岸上的物体的位置时(或反之),可牢记“像”的位置特征:始终位于物体的正上方。

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

本章多处探究实验中都涉及到收集数据、分析、归纳的要求。

这对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方法大有益处。

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在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的探究中对这一步骤的教学不能忽略。

四、例题解析例1 (光现象判断型)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红布在绿光下呈黑色B.日食C.在看黑板上的字时,出现的“晃眼”D. 海市蜃楼点评生活中光现象例子比较多,要注意区分哪些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哪些由于是光的反射形成,哪些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哪些现象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解析布是不透明的物体,它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因此红布就只反射红光,在绿光的照射下,红布吸收了绿光,于是没有反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看起来呈黑色;日食是由于太阳、月球、地球三者运行到同一直线上,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当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留下了影子,便产生了日食现象;在看黑板上的字时,出现的“晃眼”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光线向某一方向集中反射,这一方向上镜面反射的强光遮盖了粉笔字漫反射的弱光,人就感到“晃眼”;海市蜃楼是由于密度分布变化较大的空气相当于一层层密度不同的物质,远方物体发出的光在层与层之间发生折射,整体看来,光线就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望去,好像是上空的物体射来光线一样,它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

答案:D例2(概念规律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解析判断A是否正确的关键是懂得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镜面的夹角,当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0°,A错;对于B产生错解的原因是不理解光在任何表面上反射时,都严格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在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在粗糙表面上产生漫反射,但每条光线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B正确;由于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故C对;至于D,可由s=v 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所以D正确。

答案:B、C、D点评入射角、折射角是指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指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另外要记住光速的大小,不要与声速混淆。

例3 (实验探究型)1、研究针孔成像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象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象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但不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象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减少筒长,烛焰的象更明亮。

2.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 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为10°。

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 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

(1)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空:分析上述表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反射角等于入射角_______ 。

例4(光路型)1.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

一次小明没有像平时那样将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口,而是对着电视机旁的光滑墙壁,结果也达到了遥控的目的。

请你在图5-1甲中画出这种遥控方式中红外线传播的路径。

解析在电磁波家族的成员中,红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它也要发生反射、折射。

在这里我们将光滑墙壁看作是平面镜,就可以根据光的反射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完成光路图。

作图步骤:(1)将光滑墙壁延长(2)作遥控器的像点A(3)连接接收窗口C 和像点A,交光滑墙壁于点O,点O就是我们要找的入射点(4)补画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如图5-1乙。

点评作图时一定要规范,可以将光滑墙壁延长,像点、物点到镜面距离要相等,连线要与镜面垂直,光线都要标上方向正确的箭头,切记不要随手画图。

2.一人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其眼睛位置在下图中的A点。

当B点上放一物体时,此人能否看到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作出光路图加以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