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

4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

4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
近年来,人们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区绿地覆盖率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由于高层建筑物的遮挡,使得城市绿地多处于建筑群之中,因此林下绿化成为当今绿化的热门方向。

具有耐荫性的地被植物凭借其适应能力突出、观赏价值高、培育栽植容易等特性,可以快速有效的缓解因乔木生长高大而出现的大面积林下空间,构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满足景观效果,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所以对植物进行耐荫性研究,对城市美化,合理利用林下空间进行植物造景有意义重大。

本文选取了4种地被植物荆芥(Nepeta cataria)、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堪察加景天(Sedum kamtschaticum)、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对4种植物进行不同的遮荫处理(遮光率为:30%、50%、70%和90%,以全光照为对照),经过4个月遮荫处理后,4种地被植物的外部形态、生理生化指数、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综合评价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遮荫强度对植物的物候期及形态特征产生影响。

4种植物在不同遮荫处理下进入初花期的时间延迟,且花期天数延长,开花量减少,荆芥和黄芩在90%遮荫处理下不开花。

4种地被植物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株高增量均随着遮荫度上升而先增大后减小。

其中,荆芥和毛茛在50%遮荫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堪察加景天和黄芩分别在70%和30%遮荫处理下达到最大值。

4种地被植物的比叶重均随遮荫强度的增长而逐渐变小,在遮荫度为90%时数值最小。

(2)不同遮荫强度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产生影响。

伴随遮荫强度不断上升,4种地被植物的叶片含水量逐渐上升。

叶片含水量
均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90%遮荫处理下达到最大。

相对电导率均随着遮荫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其中荆芥、毛茛、黄芩均在30%遮荫处理下达到最大,堪察加景天在50%遮荫处理下最大。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荆芥和堪察加景天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毛茛和黄芩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

(3)不同遮荫处理对植物的光合日变化产生影响。

荆芥和堪察加景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

毛茛和黄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

而4种地被植物的胞间CO<sub>2</sub>浓度变化曲线均与净光合速率变化
曲线成负相关。

(4)不同遮荫处理对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参数产生影响。

在不同遮荫度下的4种地被植物测定出的光响应曲线均表现为抛物线型。

进一步分析得出,随着遮荫度的上升,4种地被植物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表光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均逐渐下降。

且在90%遮荫处理下的数值均小于全光照条件下。

(5)不同遮荫处理对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产生影响。

4种地被植物的Fv/Fm、Fv/Fo值变化趋势相同,均是随着遮荫度的上升而先增加后减小。

荆芥和堪察加景天在50%遮荫处理下Fv/Fm、Fv/Fo值最大,毛茛在30%遮荫处理下Fv/Fm、Fv/Fo值达到最大,黄芩在70%遮荫处理下Fv/Fm、Fv/Fo 值达到最大。

同时,4种植物在90%遮荫处理下的Fv/Fm、Fv/Fo值均明显小于全光照条件
下。

(6)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参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综合分析可知,荆芥可以在遮光率为30%<sup>5</sup>0%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

毛茛可以在遮光率为30%<sup>7</sup>0%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

堪察加景天可以在遮光率为50%<sup>7</sup>0%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

黄芩可以在遮光率为30%<sup>7</sup>0%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

进一步说明,这4种地被植物均可在疏林下种植应用,并能够达到景观效果。

但遮荫强度过大则会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出现致死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