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佳县千亩“三优”苹果示范基地建设技术领域:申报(牵头)单位(盖章):佳县农业科技培训中心联系人:电话:传真:项目实施起止期: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申报日期:2012年 11月21日推荐单位(盖章):科学技术部星火计划办公室编报说明1.本报告由申请国家级星火计划重大项目的牵头单位填报。
凡申请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的单位(包括参加单位),均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不能是各级党政、立法和司法机关。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各项栏目不得空缺,无此内容时填“无”。
3.单位名称需填写与公章和银行账户名称相同的全称;开户银行的名称必须填写完整,如: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海淀支行紫竹院分理处,银行帐号必须填写完整,不能缩位、简化。
4.申请单位应认真填报每一项内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申报信息在网上提交成功,其内容将无法修改。
5.项目名称的长度和单位名称的长度均不得超过二十五个汉字。
6.项目方向:见当年星火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7.项目起止年限:项目起止年限一般为2-3年;投入人月数:指项目满月度工作量人员数;自有资金:项目申报单位将自有资金转为用于该项目的经费(不包括集资和借款);数字校验:填报时,注意栏目提示的取值范围或平衡关系。
8.推荐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或中央有关部委相关司局。
佳县千亩三优苹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苹果是我国重要果树树种。
河北农业大学经30多年的积累,已经审定优良品种2个——“天红1号”和“天红2号”,筛选出抗寒、矮化、早果和优质的中间砧2个,并提出了基于优良品种和矮化中间砧的优化的栽培技术体系,已形成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果“三优一体化优质苹果生产技术体系”。
陕西省佳县是革命老区,10多年来一直是科技部的科技重点帮扶县,2008年,佳县县委、县政府又聘请河北农业大学为佳县法人科技特派员。
在王家砭柳树会村三优苹果成功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拟在王家砭镇、方塌实施“三优一体化苹果生产技术体系”成果的推广,项目拟建立苹果优良品种、优良矮化砧木采穗圃和育苗繁殖基地20亩,建立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示范基地1000亩,项目预期新增产值6000-8000万元,为调整我县种植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优质苹果产业快速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为我县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
项目执行期间计划总投资额200万元,其中自筹120万元,申请科技部星火项目资金80万元。
项目建立规范化的苹果良种、矮化砧木采穗圃和种苗繁育基地20亩,项目期内提供一级优质种穗和苗木20万支(株),总产值200万元。
建立健全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示范推广体系,在王家砭、方塌新植中试示范基地1000亩,3-4年进入结果期,亩产优质苹果500-1000kg,亩产值8000-16000元,总产值800-1600万元。
进入盛果期后(6年左右),亩产优质苹果3000kg左右,亩产值4.8万元左右,总产值4800万元左右。
二、项目背景近年来,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
进入新世纪,中央又特别提出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快农业发展,突出解决“三农”问题,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当作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作为国家扶持和金融部门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地区东南、晋陕峡谷西岸。
佳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纯农业县。
全县可分为北部丘陵片沙区(约30%)、西南丘陵沟壑区(约52%)、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约18%)三种地貌;属暖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日照时数2754.5小时,无霜期157天,年平均降水量395毫米,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1986年被列为国定贫困县,199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2年被列为科技部重点包扶县。
佳县农业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凸显,是红枣的优生区和主产地之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枣乡”。
红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通过国家农业部和质监总局审批。
红枣占农业产业中主导地位,成功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
但单一的红枣经济很大程度上保证不了农民的稳定收入。
2009年,在科技部的帮扶下,在河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下,发展了“三优”苹果示范基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现提出建设千亩“三优”苹果示范基地进行产业推广,以带动更过的农民致富。
三、开发目标和实施内容(一)总体目标1、建立苹果良种、矮化砧木采穗圃和种苗繁育基地。
2、建立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规范化无公害中试示范基地3、建立健全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示范推广体系。
(二)经济目标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投资在前,回报在后,该项目从2012年开始投入,2014年完成,项目完成后红枣处于初果期,尚未达到稳定收入期,3-4年进入结果期,亩产优质苹果500-1000kg,亩产值8000-16000元,总产值800-1600万元。
进入盛果期后(6年左右),亩产优质苹果3000kg左右,亩产值4.8万元左右,总产值4800万元左右。
(三)主要内容1.建立苹果良种、矮化砧木采穗圃和种苗繁殖基地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现有基地,在佳县王家砭镇建立规范化的苹果良种、矮化砧木采穗圃和种苗繁育基地20亩,其中包括良种采穗圃10亩,种苗繁育基地10亩。
2.无公害栽培中试示范基地建设在佳县王家砭镇、方塌镇建立规范化无公害中试示范基地1000亩。
实行矮化中间砧密植栽培,细长纺锤形整枝,高光效修剪,配方平衡施肥,半量、区域式节水灌溉和无害化病虫防治等标准化管理,实现4年生果树亩产优质苹果1000-1500kg。
3.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依托河北农业大学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进行现场指导,加强向全县适栽苹果地区的技术辅射,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管理,争取把佳县建设成闻名全国的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亩产优质苹果2500-3000kg,推进该区的农业增效、果农增收。
4.生态和环境保护对示范基地和中试示范基地,增施有机肥料,实行果园生草种植新模式,改良土壤、保护有益昆虫滋生环境,严格控制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使用,提倡生物菌肥,配方施肥,以虫治虫,以菌抑菌的生物防治新技术,实行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有效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四、项目技术方案(一)针对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在陕西佳县地区的成果转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进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在佳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引种试验示范园。
2、做好新品种(苹果优新品种、矮化砧木)的保纯和繁育工作,建立新品种采穗圃,提供嫁接繁殖用接穗;建立种苗繁育基地,生产优质种苗;进行标准化无公害管理和技术培训。
3、建立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中试示范基地。
在陕西省佳县建立规范化无公害中试示范基地,并对有关技术人员和果农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保证中试基地的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4、建立配套的技术推广体系。
在陕西佳县适栽苹果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形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的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推广网络,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进行现场指导,传播优新技术,尽快将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转化为生产力,增加果农收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促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
本项目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如下:(二)技术成熟度苹果是我国的主要果树树种之一,在过去的50多年里,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扩大栽培面积来增加产量,而影响苹果产业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果实质量差,优质果品所占比例低,与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在国内外三优栽培技术体系 苹果良种 矮化砧木 引种试验示范园 良种采穗圃 种苗繁育基地 规范化无公害种植中试示范基地 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推 广 基 地市场缺乏竞争力。
因此,我国政府根据国内苹果生产现状和国内外市场分析,提出“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高标准运营”的发展思路和“抓质量、走出去、上台阶”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苹果产业,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我国苹果产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分析导致我国苹果果实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1)乔砧密植的栽培模式不适应现代化苹果栽培的要求。
具体表现为乔化栽培模式及砧穗组合对技术条件要求高,必须采用精细管理才能提高品质,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2)现有主导苹果品种老化急待更新。
现有主栽品种存在着色不良,品质退化等问题,急需要更新换代。
(3)栽培技术体系不配套。
虽然在栽培技术上果农开始意识到树上管理的重要性,但仍存在树上管理技术与栽培模式不适应、技术体系不配套及地下管理不配套等诸多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河北农业大学苹果课题组在经过近30年的实践,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模式,引进国内外优良苹果新品种和砧木,选育出了适合我国苹果产区自然条件的新品系,并通过品种和砧木的组合试验,确立了最佳的砧穗组合,在此基础上与先进的栽培技术相结合,成功构建了优良品种、优良矮化砧木和优良技术相结合的“创汇型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2003年10月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体系的特点一是投入少,集中体现在省去了环剥、激素等促花措施;冬夏季修剪量大大减少;树体矮小,减少了打药、采摘等管理用工。
二是早果性强,产出高,增产达2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95%以上,亩纯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节约肥水,全年施肥一次,减少化肥用量30%以上,四是技术简单,管理规范,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对于提高苹果品质,促进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项目创新点(1)构建了苹果“三优栽培技术体系”。
系统研究了该体系中三大构成困素(优种、优砧和优化技术)在栽培制度创新中的作用,实现了苹果树体和生长节奏调控、生物产量合理分配和高品质形成的高效栽培模式。
具有成果成熟度高,技术操作简便,推广应用方便等特点,易于被广大果农所采用。
标志着我国苹果栽培制度变革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支撑。
(2)从32个红富士苹果新品系和自然变异株系中选出适宜的优良新品系,2005年通过河北省果树品种审定,定名为“天红1号”和“天红2号”。
另外,选出适宜的优良嘎啦新品系J021。
(3)在同一地点对20余种苹果矮化砧木进行10年系统研究,选出抗寒、早果、果实品质优良的矮化砧木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