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段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2.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
……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
这说明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3.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4.《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5.“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
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A. 中央集权的削弱B. 工商业赋税沉重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物质生产的进步6.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
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
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
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7.明清时期的江南乡村地区,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
乡村市场有草市、集市、乡市(大市)等多种层级。
例如清代以前,昆山大慈,原名“大市”,入清后才逐渐被称为“大慈镇”。
据此可知,当时的江南地区A.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层B.农工商业全面发展C.市镇是正式的行政建制D.市镇经济实力雄厚8.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9.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10.至元二十一年,元朝政府实行“官船官本商贩之法”,就是说,政府出本钱出船,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进行海外贸易。
获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个人得三分。
这个政策反映出元代A.实施“与民争利”的做法 B.封建海关赋税过于沉重C.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态度D.私人海外贸易空前发达11.读下图,据图中信息可知1840-1920年我国粮食商品率变化示意图A.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缓慢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迅速C.近代农民的平均收入大幅提高 D.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12.英国布菜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 ~ 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 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13.下图是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
出现上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破产 B.外商企业的刺激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14.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无力拨巨款直接投资,且不能承担亏损。
但全由私人办理又不放心,于是出现了这类企业组织形式。
这种企业经营管理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派来的人手中,这类企业亏损严重,致使商人视为畏途,不愿投资。
这类企业A.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加速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步伐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预示了美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15.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在起步之际,许多重要项目均由各地方督抚分别推动。
这一状况A. 起因于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B. 有助于中国近代化的均衡发展C. 根源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D. 加强了晚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16.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
从材料可知A.《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B.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17.1945年9月9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12日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
按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
由此可知,这一规定A. 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B. 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C. 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D. 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18.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B.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19.下表为1950年﹣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这表明我国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C.工业化发展粮食需求增多 D.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20.1954年,在一届人大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56年,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1964年,三届人大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经济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制定的首要任务B.实现国家富强是探索民族发展的重要目标C.四个现代化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D.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21. 1960年7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
8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
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A. 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B. 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C. 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D. 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22.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企业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
此规定A.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B.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C.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23.下表为我国部分年度的GDP增长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GDP下降是国家政策失误造成的B.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际环境C.市场经济最能促进经济的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24.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
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认识不断提高B.清政府威信的降低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D.革命派的大力宣传25.下表是根据邹依仁所著《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而得出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华人素质提高B.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C.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D.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26.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27.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
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
这些变化说明A.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B.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C.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D.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28.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
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
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
”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29.1896 年 8 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 4000 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 7000 余份,一年后达到 13000 余份,最多时曾销售 17000 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这反映了A. 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B. 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C. 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D. 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30.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
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
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
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这表明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31.16 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转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