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构成要素

景观构成要素


• (一)高起地形 • 1、分类
• 2、凸地形
表现形式有山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峰。 (凸地形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 也别是当其被较低矮的设计形状所环绕时,更如此。)
凸地形
• 3、山脊
脊地总体上呈线状,与凸地形相比较,其形 状更紧凑、更集中。(深化凸地形)可将视线引向某一 特殊焦点。
1、提供消耗
水供人和动物消耗
2、供灌溉用 草地、公园绿地以 及类似的地方
3、影响和控制小气候
4、控制噪音
水能使室外空间减弱噪音
5、提供娱乐条件
划船
(三)水的美学观赏功能
水除了以上较为一般的使用功能外,还有许多美化环境的作用, 大面积的水面,能以其宏伟的气势影响人们的视线,并能将周 围的景色进行统一协调。
控制视线
3、影响旅游线路和速度
地形可被用在外部环境中,影响行人和车辆运行的方向、速度和节 奏。在园林设计中,可用地形高低的变化、坡度的陡缓以及道路的 宽窄、曲直变化等来影响和控制游人的游览线路及速度。 (利用地形坡度和高低变化)
影响线路
4、改善小气候
地形可影响园林某一区域的光照、温度、风速和湿度等。从采 光方面来说,朝南的坡面意念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持较温暖和 宜人的状态。从风的角度而言,凸面地形、脊地或土丘等,可 以阻挡刮向某一场所的冬季寒风。
第四章 园林组成要素规划设计
第一节
造山理水
• 园林景观要结合地形造景,不同的地形、 地貌对不同园林景观的形成、园林使用功 能的实现和园林植物的生长等均有一定程 度的影响,在原有地形、地貌无法满足使 用功能和不利于表达设计意图时,就需要 对地形加以整理和改造。 • 在园林造景中,理水与地形塑造结合形成 景观的主体骨架。
一、地形、地貌
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意思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 伏变化。地形是指地面上各种高低起伏的形状。地貌则是 指地球表面自然面貌起伏的状态,如山地、丘陵、平地、 洼地等。 从园林的范围讲,地形包含山丘、台地、斜坡、平地, 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统称为小地 形。总之,地形是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 (一)地形的表现方式 1、等高线表示方法 (1)等高线概念 (2)等高线的性质 (3)标高点表示法
静水
2、水的状态
水分静水和动水两种,水的 设计是情绪和趣味.
动水
3、水的音响
运动的水,都会发出各自的音响
4、水的倒影
水不能夸张地、形象地反映出周围环境的景物。
(二)水在园林绿地中的作用
1、提供消耗 水供人和动物消耗 2、供灌溉用 草地、公园绿地以及类似的地方 3、影响和控制小气候 大面积的水域能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4、控制噪音 水能使室外空间减弱噪音 5、提供娱乐条件 游泳、钓鱼、赛艇、滑水和溜冰场
2、水的状态
水分静水和动水两种,水的设计是情绪和趣味。
3、水的音响
运动的水,无论是流动、跌落还是撞击,都会发出各自 的音响。 (水声也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或使人平静温和,或使 人激动、兴奋。水的设计包含了音响的设计)
4、水的倒影
水能不夸张地、形象地映出周围环境的景物。
1、水的可塑性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本 身无固定的形状,其形状是由 容器的形状所造就的。
• 在假山的设计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 其一,常以高大山景作为构图中心。 • 其二,除堆掇大山外,一般多设计小山作 陪衬 • 其三,山体较大或与水体结合构景时,宜 以东西走向。
• 2.置石 •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或附属性的造 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组 合形成不完整的山形。主要以观赏为主, 也常结合一些其他方面的功能。 • 置石的布置形式可分为:特置、散置和群 置。
自然式:保持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成的河、湖、溪、涧、泉、瀑等。 规则式:人工开凿成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圆池。 混合式:两种形式的交替穿插或协调使用。
1、湖
风景园林中的静态湖 面,多设置堤、岛、 桥、洲等,目的是划 分水面,增加水面的 层次与景深,扩大空 间感,或者是为了增 添园林的景致与趣味。
• (二)低矮地形
• (三)凹入地形 • 岫:不通的浅穴,位于山岩或水边。 • 洞:较岫更深,有上下曲折,可贯通山 腹
(凹地形 )
被称为碗状洼地。 所形成的封闭和私密性空间。(一个具 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 感和私密感。
(谷地 )
综合了某些凹面地形和脊地地形的特点。与凹面地形相似, 谷地在景观中也是一个低地,是景观中的基础空间,适合 安排多种项目和内容。呈线状具有方向性。
1.2、坚向变化的意义
• • • • • (一)改变立面形象 (二)合理利用光线 (三)创造心理气氛 (四)合理安排视线 (五)改善游人观感
二、平地、坡地设计
• 2.1.平地 • 平地一般是指坡度介于1%—7%的缓坡地面, 以利于排水。平地有利于群众性的活动和 人流集散,同时,平地的设置也可形成较 开朗的园林空间 • 平地按地面材料大体可分为草地、铺装地 面和泥土砂石地面三种
2、池
水景中水池的形态种类众多,深浅和池壁、池底 材料也各不相同。
3、溪涧
是自然山涧中的一种水流形式。
4、瀑布、跌水、落水
根据水势高差形成的一种动态水景关,有溪流、山涧、 跌水、瀑布、漫水等。
5、泉
喷泉,理水的重要手法之一,常用于城市广场、公元、 公共建筑或作为建筑、园林小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外 空间。
(二)地形的形式
1、平坦地形 比较平缓的用地统称为平地。 (1)为排水方便,要求平地有1%~7%的坡度,造成大面积平地 有一定的起伏。 (2)在有山水的园林中,山水交界处应有一定面积的平地,作 为过渡地带,临山的一边应有以渐变的坡度和山体相连接,近 水一旁以缓慢的坡度,徐徐伸入水中,造成冲积平原的景观。 (3)在平地上可挖地堆山,可用植物分隔、作障景等手法处理, 打破平地单调乏味,防止一览无余。
4、模型表示法
用于表现直观形象,具体。制作 地形模型的材料可以是陶土、木 板、软木、泡末板、厚硬纸等。
5、其他表示方法
(1)比例法 就是用坡度的水平距离与垂直高 度变化之间的比率来说明斜坡的倾斜度。 (如4:1、2:1等)第一数表示斜坡的 水平距离,第二个数则代表垂直高差。 常用于小规模园址设计上。 (2)百分比法 坡度的百分比通过斜坡的垂 直高差除以整个斜坡的水平 距离而获得。即上升高:水 平走向距离=百分比。 (2)百分比法 (1)比例法
等高线表示山涧
2、标高点表示法
在平面图上的标记是一个“+”字记号或一个圆点,并同时配有 相应的数值。擦黑能够用在地形改造、平面图和其他工程图上。
3、蓑状线表示法
蓑状线长用在直观性园址平面图或扫描图上,以图解的方式显 示地形。用蓑状线的粗细和密度来描绘斜坡坡度,越粗、越密 则坡度越陡。 蓑状线表示法 标高点表示法
(四)园林水体的形态与类型
水景大体上分为动水和静水两大类,静态的水景,平 静、幽深、凝重,其艺术构图常以影为主;而动态的水 景则明快、活泼、多姿、多以声为主,形态也十分丰富 多样,形声兼备,可以缓冲、软化城市中“凝固的建筑 物”和硬质的地面,以增强城市环境的生机,有益于身 心健康并满足视觉艺术的需要。 按水体的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类。
四、理水
• • • • • • 1.湖池 2.溪涧 3.瀑布 4.喷泉 5.岛 6.堤
二、水体
• • • • (一)水的特性与园林水景设计 (二)水在园林绿地中的作用 (三)水的美学观赏功能 (四)园林水体的形态与类型
(一)水的特性与园林水景设计
1、水的可塑性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本身无固定的形状,其形状 是由容器的形状所造。
5、美学功能
地形可被当作布局和视觉要素来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壤 是一种可塑性物质,它能被塑造成具有各种特性、具有美学价 值的悦目的实体和虚体。
1.1、设计原则
• • • • • 1.因地制宜 2.满足园林使用功能要求 3.满足园林景观的要求 4.符合园林工程的要求 5.创造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种植环境
凹地形
(四)地形处理与设计
1、地形处理应该考虑的因素 (1)考虑原有地形 (2)根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 (3)要有利于园林地面排水 (4)要考虑坡面的稳定性 (5)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2、地形处理的方法 (1)巧于因借 (2)巧改地形 (3)土方平衡与园林造景相结合 (4)安排与地形风向有关的旅游服务设施等有特殊要求的用地 3、地形设计的表示方法 (1)设计等高线 i=h/l(i:坡度%,h:高差m,l:水平间距m) (2)方格网法 (3)透明法 (4)避让法
(三)地形的功能与作用
1、分隔空间 地形可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 地形不仅可制约一个空间的边缘,还可制约其走向。一个空间 的总走向,一般都是朝向开阔视野。地形一侧为一片高地,而另 一侧为一片低矮地时,空间就可形成一种朝向较低、更开阔一方, 而背离高地空间走向。 2、控制视线 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个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 视景物和可见范围。
• 2.2.坡地 • 坡地按坡度可分缓坡和陡坡两类,坡度介 于7%~12%(4°~7°)之间的为缓坡, 介于12%~20%(7°~12°)的坡地为陡 坡。缓坡仍可作一些活动的场地,而在陡 坡上开展活动则比较困难。缓坡、陡坡常 作为山体与平地间的过渡地形,在园林中 的运用常形成一些变化丰富的景观,是园 林中游人游览的好地形。
返回
土方平衡与园林造景相结合
巧改地形 巧于因借
透明法与避让法
返回
2.3、地形的塑造
• (一)山形:堆山不宜对称 • (二)山脊线的设置:山的组合可以很复杂,但要有一
气呵成之感,切不可使人觉得孤立零碎,要“提纲挈领”
• (三)背景山的作用 • (四)山的高度的掌握 • (五)洞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