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师文案写作指导1

幼儿园教师文案写作指导1


其他孩子学他咳嗽,顿时一片咳嗽声,教
《咳嗽风波》 学活动无法进行
案 例
《种豆》


老师的回应方式为什么能激发幼儿活动的
兴趣?
《买小红花》
老师的回应方式为什么会让滔滔觉得
很失望、委屈?我们可以怎么做?
孩子为什么会纷纷模仿咳嗽?在活动中对
《咳嗽风波》 正常的偶发事件都需要停下来进行个别“反
馈”吗?
情感
感受、体验、乐意
三 个 维 度
认知
知道、感知、了解等
能力
能怎么样、尝试干什么
(二)活动目标的表述
1.表述的角度: (1)一般从幼儿的角度表述 常用“感受”、“喜欢”、“理解”、“感 知”、“能够”等。 (2)表述角度要一致。案例:我的名字
◆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 2.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分析:第一条目标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主语不一致,致 使逻辑混乱;“大胆地应答”与“大胆地在集体面 前说话”两点间互相交叉,缺乏整体考虑。

1.提问要有助于幼儿理解与学习教学内容。

2.提问要抓住活动中的关键性问题

3.提问要有指向性

案例:弯弯绕绕
思考:

老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她的提问有引发幼儿的思维吗?


针对幼儿的回答我们可以怎样设计提问?
分析:

教师原本希望通过乐曲旋律起伏的感觉让幼儿能体 会到曲线也是如此上上下下,从而感受这首乐曲的 旋律。但她的提问仅停留在“你听后想到了什么?” 这一浅表层次的问题,没有对乐曲的内容进行深层 次的发掘。
如果是偶尔的咳嗽而引发孩子们纷纷模仿,教师就
《咳嗽风波》
要反思教学活动内容与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幼儿学习水 平和学习特点?是否激发了孩子学习活动的兴趣?如 果连续咳嗽,老师就要从健康角度予以关心,
案 例
《种豆》
反馈类型及效果
积极反馈—让幼儿充分体验主动学习的成 功与收获,使他们的进一步探究 有了新起点。
幼儿园教师 文案写作
常德市第一幼儿园 王 玲
二0一四年七月
交流提纲
幼儿园有哪些文案工作?
为什么要做文案工作?
做好文案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如何撰写不同类型的文案?
幼儿园有哪些 文案工作?
教学活动 设计 课题研究 幼儿园 文案 论 文 教育教学 反思 观察记录 教学工作 计划、总结
《买小红花》
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孩子,这对滔滔这种顽皮的 孩子来说一时难以做到。可是滔滔也像其他孩子一样 需要关注和鼓励,但一次又一次的向老师求情,让他 失望的大哭。 教师应将评价的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变 化和发展上,多用纵向比较,慎用横向比较,重新和 孩子一起制定评选的标准,对照标准,让滔滔在“不 打人”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小红花。
一、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
1.在观察生活中发现问题:
问题来源于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因此,如何科学的观察 幼儿、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 观察的主要方法有:随机观察法、跟踪观察法、作品记录 法、画记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出一系列的“怎样教”的 问题,如“怎样培养习惯?”“怎样培养 能力”“怎样让孩子 学会干什么?”等等。
◆调整后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应答。 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2.确定表述的性质
(1)行为目标的表述。明确幼儿做什么,有什么结果类型。
表述时要注意分析幼儿的经验,分析活动的价值,明确活动 要达到的目标。<指向于知识、能力目标> 案例:大班《我喜欢的球类活动》
●在看看、玩玩、讲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球类运动项目和特点,知道 不同人喜欢不同的球类运动。 ●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球类活动,并建立初步的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展?案例:百鸟园
2.怎样让幼儿得到积极有效地反馈? 3.怎样在反思中及时调整与改进教育
策略?案例:整理小柜格
讨论:阅读下面3个案例,结合《纲要》、《指
南》精神,反思、评析案例中三位老师的 教育行为。

案例:假山种豆(中班) 案例:买小红花(大班)

案例:咳嗽风波(中班)
思考:(分组自由讨论10分钟)
不同类型文案 写作要点
教学活动设计指导

基本要素:
教材分析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内容本身要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活动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变化性。
活动要求和难度要适宜。

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1.活动中,老师是怎样回应幼儿的? 2.幼儿有什么样的表现?

3.你觉得老师的这种回应方式妥当吗?为什 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案 例
《种豆》
教师回应方式
认真关注、真诚夸奖(动脑筋) 关切提醒(注意安全) 简洁提示引导(做标记) 消极评价:你平时不守纪律,还想的小红花。
《买小红花》
提问设计: 1.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树叶? 2.树叶是落在哪里被这些小动物看到的? 3.诗歌中的小动物把树叶当做什么了? 4.为什么小燕子会说:“来信了,来信了, 催我们快到南方去?”

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有利于幼儿逐层深入思 考。当这些问题解决了,幼儿对散文诗的内 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分析:

师幼虽然围绕树叶进行很多互动,但却没有 提及真正需要幼儿探索的内容。 我们可以根据要孩子探索的内容提出这样的 问题:“看一看,比一比,这些树叶有什么 不一样?”
这样明确了幼儿探索的目的,更便于幼儿思 考。


案例:变魔术 案例:落叶(中班语言)


散文内容: 秋风起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 叶落在草地上,小虫子看见了,躺在里面,把它当 棉被;树叶落在水沟里,小蚂蚁看见了,坐在上面, 把它当做小船;树叶落在小河里,小鱼看见了,藏 在下面,把它当小伞;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 见了,说“来信了,来信了,催我们快到南方去。”
● “我”的问题:“我这样做得的是什么?失的是什
么?”“还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孩子”的问题:他们快乐吗?他们喜欢吗?他们为什
么会 这样?
●“教材”的问题:难易程度如何?适合他们吗?贴近生
活 吗?内容科学吗?可以怎样改编?
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式:
1.科学式提问: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 2.价值性提问:应该怎么样?应该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 3.发散性提问:还会怎么样?还会是什么? 4.质疑式提问:仅仅如此吗?确实如此吗?
四、活动过程
把握三个关键点:


体现层层递进原则
设计有效的提问

预设好组织形式
1.把握知识衔接的关键点层层递进
案例:中班《吹泡泡》
2.把握材料投放的梯度层层递进
案例:大班《助跑跨跳练习》。可将跨栏高度从低到 高分为三种进行练习。《七巧板》、《小兵娃》
3.把握动作的完成情况层层递进
案例:小班《小青蛙跳荷叶》 目标:能在30-40厘米的圆圈中双脚连续跳 双脚并拢跳→自然摆臂、落地轻→动作正确连 续跳→加快速度连续跳。
2.在收集信息中发现问题:
在网络、书籍及孩子的行为表现中,我们都可以收集到有 益的信息。 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就会发现他人 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教育实际问题。如:“教给孩子什 么?”“用什么方法教?”“不同的孩子怎么教?”等等
3.在实践反思中发现问题:
反思是个体在分析自我经验、评价自我行为的基础上,依 据某种标准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所进行的批判性的思考。这些 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节、了解不同幼儿家庭背景、班级环境创设、对教 育教学过程的反思和课题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障:幼儿园在制度层面上为教师的文案书写提供支持和
保障,如提供各类记录本、相机、录音笔等记录设 备;设置专门的记录、整理和写作的时间段。

强化:定期开展写作的经验交流,以多种方式来鼓励和奖
励教师,提高老师写作的积极性。
思考=“问题”意识
消极反馈—使幼儿失去进步的信心与方向, 《买小红花》 加深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误 解与对立。 冷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宜的冷处 《咳嗽风波》 理一般会使偶发的无关事件“边缘 化”,不妨碍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发现问题
幼儿行为与教师的预期效果有差距:时 间一长孩子们渐渐对图示视而不见。
《纲要》中有关教育环境创设和幼儿主 动学习的理念和要求。 回顾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一步:发现幼儿 整理柜格的问题;第二步:想办法解决 (出现图示) ;第三步:期望用图示来影 响幼儿行为。 缺少幼儿亲身体验和主动参与 幼儿发现柜格乱的问题—体验带来的不 便—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设计图示)— 支持幼儿用共同约定的鼓励方法。
集体活动
同一内容、要求、方法的分组
组 织 形 式
小组活动
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的分组
个别活动
如何写好 教育教学反思?
要点:

反思的依据—— 《纲要》、《指南》 反思的内容—— 幼儿的发展与教育教学的适宜性。 反思的思路—— 发现、思考、尝试实践的循环往
复。


1.怎样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
(一)基本要求
1.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需要
2. 目标要具体、明确 3. 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
既符合孩子的现实需求又利于其长远的发展。
科学活动:沉与浮 年龄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活动目标
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对沉浮现象感兴趣。 能根据沉浮的标志图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乐意表述 自己的发现。 探索物体沉浮调节的方法,体验操作、探索活动的乐 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