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PET薄膜功能性PET薄膜1 聚酯BOPET膜特性聚酯PET薄膜多采用双向拉伸方式生产,一般称为BOPET膜。
BOPET薄膜具有强度高、刚性好、透明、光泽度高等特点;无嗅、无味、无色、无毒、突出的强韧性;其拉伸强度是PC 膜、尼龙膜的3倍,冲击强度是BOPP膜的3~5倍,有极好的耐磨性、耐折叠性、耐针孔性和抗撕裂性等;热收缩性极小,处于120℃下,15min 后仅收缩1.25%;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易进行真空镀铝,可以涂布PVDC,从而提高其热封性、阻隔性和印刷的附着力;BOPET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优异的耐蒸煮性、耐低温冷冻性,良好的耐油性和耐化学品性等。
BOPET薄膜除了硝基苯、氯仿、苯甲醇外,大多数化学品都不能使它溶解。
不过,BOPET 会受到强碱的侵蚀,使用时应注意。
BOPET膜吸水率低,耐水性好,适宜包装含水量高的食品。
BOPET薄膜因具有透明度高、无毒无味、抗拉伸强度大、挺度佳、抗挠度、不易破损、电气和化学性能优良、阻氧性和阻湿性好、耐寒(-70℃)、耐热(200℃),且耐化学腐蚀及尺寸稳定等诸多优良特性,从而使其在电子、电气绝缘、磁记录材料、感光材料、胶片、胶带、标牌、装饰、转移基材及各类包装等众多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从薄膜的厚度区分,6μm以下的BOPET 薄膜主要用于加工电容器膜,20μm以下的BOPET薄膜主要用来做带状基材(如录音带、录像带等)及大部分包装用薄膜,通常25μm 以下的薄膜称为薄型膜。
25~65μm的BOPET 膜多用于护卡、防伪、标牌、拆封拉线、胶带等;65μm以上的厚型膜则主要为了满足特种护卡膜、胶片、X光片、电工绝缘等较厚膜的需要。
2 BOPET膜市场概况及面临的问题我国BOPET薄膜起步于1965年,但全面发展却是进入21世纪后。
据了解,我国BOPET 薄膜产业近1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产能从2001年的11.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00.3万吨,成为全球BOPET薄膜第一大生产国。
近几年我国BOPET产能产量增长情况如下表1。
表1 近几年BOPET膜产能产量统计表年份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预计)产能总量(万吨)67.08 67.08 82.78 100.28 187年增加量(万吨)10.2 0 15.7 17. 86.72年增长率(%)18.8 0 23.4 21.1 86.5产量总量(万吨)53.91 54.25 60 90年增加量(万吨)21.41 0.34 5.75 30年增长率(%)65.87 0.62 10.6 50注:数据来源,中国塑料包装委员会2010年,BOPET薄膜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态势,订单来不及做,价格飙升,薄膜企业获利丰厚。
但2011年第一季度BOPET薄膜市场价格一改一路高歌的局面,再度陷入低迷。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BOPET专委会秘书长王德钧认为,去年BOPET薄膜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大幅上涨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一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迷,拉动了BOPET薄膜内需快速提高。
二是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带动了出口。
2010年我国BOPET薄膜出口量达到了15.6万吨,超过2009年1.5倍,创出口历史新高。
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复苏,需求量较金融危机时有所上升。
三是国内生产普通膜的新生产线产能没有完全释放,而国外这样的生产线在经济衰退时已经改变了工艺路线,生产高端产品了。
四是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这其中不排除有国外财团的暗中炒作,抬高价格。
王德钧指出,这些偶然因素叠加在一起带来的好光景不具有持续性,今年的形势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一季度整个市场行情一落千丈,有些地区市场价格已经跌破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BOPET薄膜生产线多采用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外先进设备,但国内企业引进的绝大多是生产普通包装膜的设备,而且是成套引进的,没有新颖和独特之处。
后期采购的生产线也是多追求高速度高产量,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高端产品技术引进或研发的规划。
这一方面造成了普通包装膜产能大量过剩,企业被迫降价销售,市场竞争激烈,出口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另一方面,应用在电子信息、太阳能、节能灯等新兴领域的高端BOPET薄膜产品却要从国外高价进口。
从海关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进口产品价格比出口产品价格高2~3倍,一些高档产品的价格甚至高出10多倍。
BOPET薄膜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
导致国内BOPET膜功能化、差异化发展的另一瓶颈是聚酯原料问题,当前特殊品种聚酯原料几乎全部被国外大公司垄断,而且其高端产品的原料几乎不销往中国市场,就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原料产品,除高额垄断价格外,供应量也经常受限。
因此,开发出国产高端聚酯薄膜原料,走国产化之路是真正提升我国高端功能化聚酯薄膜的关键。
3 产业政策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将功能性聚酯和功能性聚酯薄膜都列为了鼓励类产业项目。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类鼓励类二十、纺织1、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等];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十九、轻工14、真空镀铝、喷镀氧化硅、聚乙烯醇(PVA)涂布型薄膜、功能性聚酯(PET)薄膜、定向聚苯乙烯(OPS)薄膜及纸塑基多层共挤或复合等新型包装材料中国塑料协会发布的《中国聚酯薄膜行业三年发展振兴规划(2009年-2011年)》就明确提出,将配套应用在液晶显示器材行业的光学聚酯薄膜、太阳能领域的聚酯薄膜、电子材料用聚酯薄膜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重点。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和行业管理人员已经看到了功能性聚酯薄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
4 主要薄膜产品及市场4.1 包装薄膜4.1.1 聚酯热收缩膜聚酯热收缩膜是一种新型热收缩包装材料。
由于它具有易于回收、无毒、无味、机械性能好,特别是符合环境保护等特点,可用于集束包装、套标、封口包装、电池标鉴等领域。
聚酯热收缩膜属于新型环保包装产品,PET 热收缩膜的技术指标、物理性能、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均接近PVC热收缩膜,但由于是结晶材料,加工难度较高;改性聚酯PETG热收缩膜是当今各种类型收缩膜中收缩率最大的(高达78%)品种,而且PETG的温度-收缩变化相对平坦,因此可以预先调定薄膜的收缩率。
聚酯热收缩膜是近几年由国外引进,并在一些高端产品(出口产品)和领域中应用。
当前国内市场上,聚酯热收缩膜主要应用在电容器(热收缩套管膜)、电池商标(纵向拉伸膜)、PET瓶收缩标签(横向拉伸膜)等产品上。
聚酯热收缩膜以改性聚酯PETG为主原料,除热收缩套管膜采用吹膜工艺外,多以流延拉伸生产工艺为主。
PETG原料来源于美国Eastman 公司和韩国SK公司。
近一两年,在PETG价格高涨压力下,薄膜生产企业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目前热收缩套管膜(吹膜法为主)和电池商标膜已采用普通PET和PTEG按一定比例配混的原料方式,PET瓶用收缩标签膜也开始试用国产其它类型的改性PET品种,并取得了成功。
由于PET瓶收缩标签膜市场刚刚起步,市场需求量有限,今年预计全年用量在0.3~0.5万吨左右。
而电容器收缩套管和电池商标膜需求总量有限(一部分用于出口),因此当前国内聚酯热收缩膜市场需求总量在3.0万吨左右。
但随着聚酯收缩膜在PET瓶收缩标签市场上的逐步扩大,聚酯热收缩膜需求量会逐步增加,并有望在3~5年后突破10万吨。
4.1.2 热封聚酯薄膜普通PET属于结晶性聚合物,PET薄膜经过拉伸取向后,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结晶,如对其进行热封的话,会产生收缩变形,故普通的PET薄膜不具备热封性能。
PET薄膜在用作商品包装时,为解决其热封口问题,通常采用将BOPET薄膜与PE薄膜或CPP薄膜进行复合的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OPET薄膜的应用。
热封聚酯薄膜可改变聚酯薄膜自身热封性能差的缺陷,成为近年来产业关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包装材料,可直接用于食品、药品等内容物的包装,大大免去下游的二次复合加工程序。
目前热封聚酯膜的主要和潜在市场是香烟包装(利用其保香性),袋装化妆品包装(利用其耐化学性)、风味食品的包装(利用其阻隔性)、化学药品的包装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作为工业用途,如钢板复合膜、电容器复合膜等。
热封聚酯薄膜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和欧洲已经得到大量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可热封共挤薄膜的世界需求量(包括聚丙烯、聚酯等)在50万吨以上,国内需求量约10万吨,但其中90%左右为BOPP膜,主要原因是热封聚酯薄膜短缺,市场价格偏高。
但随着热封聚酯原料国产化、薄膜价格下降以及市场需求增加,预计年用量将很快超过5万吨。
同BOPP热封膜相比,BOPET热封膜阻隔性、保香性更佳,更适宜和聚酯材料热封包装的一体化回收处理。
4.1.3 聚酯扭结膜聚酯扭结膜为一种高性能环保新产品,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能,无毒无味,耐化学品、耐低温性能好,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和国际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条例要求,适合高速自动包装;耐寒性强,适合扭结食品的包装;熔化热封时,无恶臭和无有毒气体产生,符合环保要求;纵横扭结角度大无破裂,扭结力强反弹少,能紧贴糖果固定好,防潮保香耐油脂性能优,透明度光泽度高,无晶点印刷镀铝装饰性强,可更好地体现出产品的外观品质。
广泛用于糖果、小食品(牛肉干、凉果等)、礼品、水果的包装。
由于聚酯扭结薄膜比PVC薄膜的比重小,强度大,对于相同包装面积和强度要求的物品,可以采用较薄厚度的膜,从而大大减少用膜的重量。
例如:聚酯扭结薄膜的密度为 1.38g/cm3,PVC热收缩薄膜为1.4 g/cm3,相同厚度和重量的聚酯扭结薄膜比PVC的面积大。
而厚度为20μm的聚酯扭结薄膜比30μm的PVC薄膜强度还大。
因此包装同样物品,聚酯扭结薄膜用膜量(重量)仅是PVC的三分之二,下游用户不会增加成本。
如选择16μm聚酯扭结薄膜包装,还可以降低成本。
聚酯扭结薄膜取代PVC扭结薄膜对包装设备的要求是稍增加扭结角度(机械角度需调整至270度~360度之间),其它无任何改动要求,替代使用方便。
当前,扭结膜市场需求总量在3.5~4.0万吨左右,PVC扭结膜受环保限制要求,已经基本退出糖果等食品包装市场,目前以聚酯扭结膜和聚烯烃扭结膜及BOPS扭结膜为主,且聚酯扭结膜占有市场主导地位。
4.1.4 亚光、高亮等其他功能性聚酯薄膜亚光、高亮聚酯薄膜除具有普通聚酯薄膜优越的化学物理性能外,还具有与普通聚酯薄膜不同的光学性能,具有较好的镀铝和印刷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