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实务》8-19章案例作业
说明:
1、因法律课程的特殊性,故看书的同时必须看指定的法律规定。
2、习题答案在课本和指定必看的法律规定中都可以找到。
3、如发现错误,请及时联系学院并转任课教师。
4、必看法律规定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总则部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八章
案例分析
案例1、甲、乙、丙三人各出资5万元合伙经营一咖啡厅,该店经核准登记,并起有字号。
合伙协议约定由甲作为合伙事务执行人,同时约定盈余均分,亏损由甲一人承担。
咖啡厅经营一年后,负债6万元,丁为债权人。
此时,甲要求退伙,乙、丙表示同意。
经查明,乙个人资产为3万元,同时乙个人欠戊4万元。
问:(1)甲、乙、丙三人约定合伙亏损由甲一人承担是有效还是无效?为什么?
(2)丁能否要求甲清偿合伙债务?为什么?
(3)乙欠戊的个人债务应如何清偿?为什么?
第十章
案例分析
案例1、2008年5月甲公司购进一批国内组装的彩色电视机。
甲公司明知该商品为国内组装却在商品标识上及商品广告上均谎称该商品为日本原装进口的彩电,并以进口彩电价格销售。
2008年5月9日下午,乙到甲公司购置彩电,乙详细询问导购员彩电是否原装进口。
导购员肯定回答:“绝对是从日本原机进口,所以不参与国产货的价格降价战,优质优价。
”丙购买时,甲公司开具发票的货名上注明原装进口彩电,价款为每台人民币3000元。
数日后乙偶尔发现电视一处标示为国内某地生产而产生疑惑,与甲公司交涉。
甲公司依然坚持商品是原装机,只有外壳使用国内部件。
乙诉诸法院要求甲公司赔偿。
请分析:
(1)甲公司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的什么义务?
(2)乙的诉讼请求是否能得到支持?如法院判决甲公司赔偿,甲公司应向乙赔偿的数额是多少?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案例2、2001年4月8日晨,北京橡塑制品一厂助理工程师张清用自家买来的高压汽筒给自行车打气,突然"嘭"的一声,汽筒内的高压汽流使活塞及拉杆反弹蹦出,手柄与拉杆分离,拉杆将张清眼部三角带击伤,当即满脸是血,瘫倒在地。
虽经医院多次手术救治,但张清仍神智昏迷,昏迷评分为7.8分,已成植物人。
张清使用的高压汽筒买自北京隆福大厦,由山东省潍坊市气管厂生产。
张清家属于2001年12月向东城区人民法院民庭起诉,要求山东潍坊气管厂、北京隆福大厦赔偿各种损失39.1万元。
东城区人民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及有关检验机构对高压气筒检测的鉴定意见,判决山东潍坊气管厂、北京隆福大厦一次性赔偿张清伤残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等38万元。
请问:
1、本案中张清家属依据的是什么法律起诉的?
2、本案中两被告承担的是什么责任?
3、法院判决根据民事责任归责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作出?
案例3、王某于2008年12月20日到某超级市场购物,在化妆品货架上拿了几瓶化妆品看了一会儿,觉得不太满意,就放回货架。
王某在离开超市时被超市保安人员拦住。
保安对王某说:"你跟我来。
" 王某随其到治安室。
保安人员问:"你是否拿了化妆品?" 王某说:"没拿。
" 保安人员又说:"我们商场有规定,本商场保留检查顾客袋包及搜查之权利。
这个规定已经贴在商场内。
因此,凡被认为有偷窃嫌疑的人我们都有权进行搜查。
" 王某不同意保安人员对其搜查,保安人员就不让王某离开,双方僵持了近两个小时,王某只好把手包及外衣让保安人员检查,结果未查出化妆品。
王某感到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该超市的法律责任。
请问:该超市的保安人员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应如何承担责任?
第十三章
案例题
案例1、某制药厂与王某于2006年10月15日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劳动合同。
同时,该厂选派王某去国外学习一项制药工艺技术,共花费人民币十万元。
劳动合同约定,在合同期内,王某不得调离本企业,如违约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时,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2008年11月10日某合资企业以高薪聘用王某,签订了两年的劳动合同。
王某擅自离开该制药厂后,由于其他技术人员尚未掌握这种制药技术,使产品质量下降,在半年时间内造成大量产品积压,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人民币。
为此,该制药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王某及合资企业赔偿其全部经济损失,并要求王某回厂履行劳动合同。
试分析:
(1)该制药厂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依据是什么?
第十四章
案例分析题
案例1、陈某曾在赵某经营的商场任会计,后因工作不力被赵某解雇。
陈某怀恨在心,离去前趁机窃取赵某的支票一张,并盗盖赵某的印章后填上出票日期及票据金额20万元。
陈某持该支票向林某购物。
林某再背书转让给徐某以清偿借款。
徐某持该支票向赵某的开户行提示付款时,因存款不足而未获付款。
徐某于是向赵某、陈某及林某请求支付票款。
问:
(1)赵某应负何责任?
(2)陈某应负何责任?
(3)林某应负何责任?
(4)徐某的损失应如何得到补偿?
案例2、天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共3500万元人民币。
起初,因经营管理不善,连年亏损,致使公司净资产额仅为2000万元,后来公司股东大会决定更换公司的董事长、经理,结果使公司扭亏为盈,连续两年出现盈利,现公司净资产额已经增至2800万元。
为抓住机遇,扩大公司规模,公司决定由董事会拟定向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申请发行公司债券,拟发行总额为2000万元,全部为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年利率6%,以后随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变化而同比例变化,公司债券在3年内必须全部转换为股票。
为节省发行费用,债券由公司专门成立的销售部门负责发行。
问:天恒公司的公司债券发行发行方案是否符合《证券法》的规定?有哪些问题?
第十五章
案例分析题
案例1、N电厂委托B研究所研发一种电力新设备,并提供研发经费80万元,双方签订的委托开发合同中未约定研发完成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即申请专利的权利)归谁享有。
B研究所将这一研发任务交给了本所白教授等三人组成的课题组,在该所内部的研发承包合同中约定,研发完成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归属白教授等三人。
一年后课题组如期完成了这一电力新设备的研发并准备申请专利,但在该享有专利申请权的问题上产生了纠纷。
B研究所认为该成果属于职务发明创造,上述B研究所内部研发的承包合同中,关于专利申请权归属白教授等三人的约定依法不能成立,应当由B 研究所单独享有专利申请权。
N电厂则认为这是其委托B研究所并提供80万元研发经费而完成的发明创造,所以应当由N电厂单独享有专利申请权。
白教授等三人认为B 研究所内部的研发承包合同明确约定专利申请权归属于他们,该合同的签订系双方自愿,所以专利申请权应当依约定归属他们三人。
请回答:
B研究所、N电厂、白教授等三人的观点,哪一个能够依法成立,为什么?
案例2、原告:杭州华侨建筑涂料厂
原告:陈家平,男,60岁,住杭州市建国路70号
被告:杭州运宝建材有限公司
陈家平早在1999年4月就研制出代号为587型的建筑防水胶。
该产品2001年被杭州科委授予成果合格证,2002年国家科委将成果编人《中国科技成果大全》,2004年8月22日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权。
被告单位现工作人员向见君原在原告华侨建筑涂料厂参
加过该产品的生产,掌握了产品技术和工艺,其伙同原告华侨建筑涂料厂原业务员李信能将技术带给被告。
被告获得此技术后建厂生产与原告相同的防水胶。
原告起诉认为,被告盗用了专利权人的生产工艺,大量生产和销售与原告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发明专利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向原告支付58万元赔偿金。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告是否已构成侵权行为?为什么?
2.在本案中是否侵权的事实应由谁举证?
第十九章
案例分析题
案例1、甲与乙在A市签定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在双方住所地以外的B市履行该合同。
后合同履行中双方即发生争议,协商未果甲要起诉。
问:甲应向何地法院起诉?为什么?
案例2、在杭州西湖区的A有限公司向位于下城区的C银行贷款300万元一年,年利率7%。
A有限公司以公司厂房抵押,同时位于拱墅区的B有限公司也向C银行为A有限公司的债务进行保证。
贷款到期后,A有限公司没有主动还贷。
C银行多次向该公司和B有限公司发出催收贷款的公函,A、B两有限公司均无回音。
2008年11月1日,C银行向人民法院起诉。
请问:(1)C银行可以向哪个人民法院起诉?为什么
(2)A、B两有限公司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