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问题也随之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现阶段住房不公平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
最近几年来,我国廉租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本文在了解廉租房制度现状的基础上,以“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廉租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对此尽享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强调要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缩小贫富差距就必须有效地解决群众住房消费这一民生问题;通过对对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我国可借鉴的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廉租房制度的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进而促进我国廉租房制度的全面发展,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廉租房制度,公共政策,分析引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拉动经济、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措施,其中关于廉租房建设的一系列决策尤其引人关注。
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首次提出“廉租房”的概念,规定“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用由政府或单位提供廉租住房”。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城市廉租房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2010年底前,全国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都要纳入保障X围。
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廉租房制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改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房条件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一、定义(一)什么是廉租房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
与其他房产相比,廉租房具有很强的福利性,它体现了社会公平,对于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证市场机制的良性运作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廉租房实行只出租不售出,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对国民,具有公共福利和以及社会保障性质。
其以两种形式居多,一是由政府出资建好后,低租金给住房困难户。
二是由政府发放租金补贴给住房困难户,由他们租赁社会房屋居住。
廉租房一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中重要的住房制度之一,虽然建立时间不短,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发展程度有限,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关健问题之一。
(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三)中国廉租房的制度廉租房制度就是政府为了解决群众住房消费这一民生问题而制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适用房制度一样,是国家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城镇住房新制度的重要环节。
二、中国廉租房制度公共政策的意义(一)改善中下等收入的住房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98年12月1日,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实物房的分配,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性的货币分配住房,政府这一政策促进购房的发展,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政府以人为本,针对低收入家庭,提租赁性廉租房,廉租房的形成,体现了政府的民生方针,改善中下等收入的住房条件,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具有保障基本生活,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国住房的基本国情,低收入者无力购房,住房的结构情况严重制约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廉租房的推进和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必然要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住房保障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廉租房保障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理需求,是社会保障完善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的健全。
(三)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公平相结合的要求加强住房保障工作,解决住房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正是体现了发展为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也体现了社会公平,对于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证市场机制的良性运作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四)平衡地产经济,促进经济合理发展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1998房改后,1999年至2003期间快速发展,2003年达到高峰,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出现房价过高、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引发收入差距的社会矛盾,泡沫势头明显,房地产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4年我国政府实行有形之手的宏观调控,2004至2011年间,房地产业过热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等特点使地产经济矛盾突出中发展。
住房难成为经济中最关注的问题,低收入者得住房形势不容乐观。
为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政府实行廉租制度,通过货币,行政等宏观调控的手段弥补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缺点。
使我国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廉租房制度平衡地产经济,有助于减轻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的阵痛。
使我国经济合理的发展。
(五)弥补市场机制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现象,尤其是在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组合的转型与优化,效率的作用,必然形成失业人群。
而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只依靠市场是难以解决的。
我们知道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自身的缺陷。
目前我国政府采取的廉租房制度,通过行政、法律、资金及政策等多种手段,解决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保证市场机制的良性运作。
三、我国廉租房制度政策的现状分析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最近,中央提出的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加快建设廉租住房排在首位,足见廉租房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上的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当前廉租房制度存在较大缺陷,健全廉租房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一)分析我国廉租房制度的发展现状1、廉租房保障方式我国廉租房保障方式包括实物配租、租金补贴和租金减免三种方式。
实物配租即由政府直接向被保障家庭提供符合基本居住功能要求和面积标准的住房;租金补贴方式即政府为符合条件的廉租家庭按其家庭的配租标准发放补贴租金,由其到市场上自行租赁房屋或选择廉租住房管理部门推荐的合适房源,租住双方签订廉租住房合同后,出租方定期到指定银行提取补贴部分租金;租金减免方式即由产权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现已承租公有住房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给予租金核减。
2、我国廉租房制度各省发展状况至2006 年底,全国657 个城市中,已经有512 个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占城市总数的77.9%。
其中,287 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83 个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占地级以上城市的98.6%;370 个县级市中,有229 个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占县级市的61.9%。
XX、XX、XX、XX、XX、XX、XX、XX等8 个省的90%以上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
2006年至2011年,各省在廉租房上加大力度,扩大规模,占城市总数的高达83%,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了保障。
3、廉租房制度的发展成效情况随着廉租房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了解逐渐深入,在认识到廉租房政策在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基本住房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效,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657个城市中,已有512个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占总数的77.9%;全国累计有54.7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房政策改善了住房条件,其中,领取租赁住房补贴的家庭16.7万户,实物配租的家庭7. 7万户,租金核减的家庭27.9万户,其他方式改善居住条件的家庭2.4万户。
同样,以2006年年底为限,全国累计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为70.8亿元,仅当年一年就达到23.4亿元,占1999年以来累计筹集资金的1 /3。
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从1993年的17.8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8平方米,截至到2008 年底,已经有253 万户得到了解决。
4、廉租房制度的市场效应廉租房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将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局面。
由于改革中受到冲击最大又最脆弱的阶层得到了保障,因而政府可以出台更为激进的市场改革举措,改革成效也会更大。
在明确了继续享受社会福利型住房保障的特定对象之后,将有更多的家庭转向市场寻求自身住房问题的解决,也将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把房地产市场作为改善住房条件的基本选择,这将大大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5、廉租房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尚没有相关立法。
政府只是下发了一些相关办法或意见。
以2007年建设部、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签署公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为典型。
《办法》对我国廉租房保障方式、保障资金及房屋来源、廉租房申请与核准、廉租房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
(二)廉租房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廉租房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了解逐渐深入,在认识到廉租房政策在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基本住房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1、廉租房保障对象具有局限性我国廉租房有确定的保障对象。
即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或城镇"双困家庭"。
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各个地方的城镇最低收入标准和最低住房标准不会完全相同。
目前我国各城市出台的廉租房政策,其事实上的保障对象大多限定在具有城市户口的低保住房困难户。
2、廉租房融资面小,配套金融缺失住房金融是围绕住房再生产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融通及其相应服务活动的总称。
而廉租房的福利性特点决定了其与一般商品房的开发与运作的明显不同,其利润空间的微小,再加上廉租房的资金回收缓慢的固有属性,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导致了住房金融的缺失,其中最明显的是住房金融工具的缺失,决定了我国目前廉租房的融资都寄予财政篱下。
从我国廉租房建设资金来源看,目前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收益净值、社会保障和社会捐赠等。
3、廉租政策操作过程不规X,政府积极性不高由于政策性廉租住房的供给不足,并且为了避免出现类似国外“贫民窟”现象,我国廉租房制度确定了以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为主的形式,这样,一定程度上虽达到了分散效果,但实践中这一政策却使一些非廉租对象通过不当手段获取住房租赁补贴有机可乘。
操作过程的不规X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方政府对廉租房政策的投入明显不足,政策的实施却缺乏相应的有效监督手段。
各地政府对廉租房制度建设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实施力度很小,不少地方所需建设资金并未按中央要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特别是由于廉租房在利益和政绩方面都无利于地方政府和财政,在缺乏严格的监督情况下,往往会很难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4、廉租房修购资金无制度性保障众所周知,廉租房的供给需要可持续的资金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