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教学设计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能就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讨论,表达自已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
说它像球不是球,它的身上啥都有。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动物植物和人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天天围着太阳转,你猜它是什么球。
2.出示地球的图片,引出“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聚焦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地球家园(3分24秒)2.聚焦提问,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3.逐一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学生看图回答,进一步丰富对地球家园的认识: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草地、森林、山脉、岩石、沙漠、海洋、大象、蜗牛、大雁、楼房、人……三、探索1.画一画:翻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在地球家园图上画出各种事物,用直观的形式表达和记录。
2.提问: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补充与地球家园密切相关、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比如白云、太阳、月亮、星星等。
3.补充完善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的地球家园图。
四、研讨1.过渡: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2.教师在黑板上完成“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班级记录表,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合并和分类。
3.提问: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让学生自由发表,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小结: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五、拓展1.提问: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我们还能在家园里找到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开展活动。
板书设计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动物、植物、人……土壤、空气、水、白云……楼房、公园……教学反思: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能力目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充分意识到观察能力对于学习科学十分重要,科学的观察方法会使我们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教学重点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教学难点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二、新知探究(一)、土壤上生活的动植物1、视频:土壤动植物的乐园2、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动植物。
(1)你认识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吗?你还知道哪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2)土壤中的植物花、草、树木(3)阅读资料生物与土壤的关系(二)活动探究1、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讲解观察区域、观察顺序、观察方法、注意事项等。
2、土壤里的动植物讲解观察后如何进行描述。
三、拓展延伸观察蚯蚓的活动讲解观察准备、观察过程、观察现象四、课堂小结1、土壤是地球家园中的重要(资源)。
2、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和(植物)。
3、一片土地生活着(多种)植物。
板书设计土壤动植物的乐园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动物的乐园植物的乐园教学反思: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太阳东升西落,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科学探究目标会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会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会举例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3.科学态度目标对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感兴趣。
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识方向。
教学难点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太阳示意牌,分别写着“东、南、西、北、清早、中午和傍晚”的7张大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
有位老公公,一副红面孔,天亮就出工,从东忙到西,傍晚才收工。
2.出示太阳的图片,引出探究主角“太阳”。
二、聚焦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日出日落钱塘江(1分03秒)2.聚焦提问:我们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太阳的认识。
3.小结: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吗?(出示课题: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三、探索1.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图片,指出“清早”、“中午”和“傍晚”时太阳所在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北”的位置。
2.提问:清早出来,面向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学生回答后出示:清早出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句式去说一说在中午和傍晚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3.介绍“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游戏步骤和注意事项①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找一块阳光能照到的地方;②小组根据当时上课的时间以及太阳的位置先确定“东”“南”“西”“北”方向;③小组商量分工,7张卡片让7名小组成员分别拿着,小组剩余的一名学生负责指挥卡片的摆放位置,大概是一个圆圈上的四个点的形状;④站在圆圈中的同学尝试面对不同时间的太阳所在的位置,辨别自己前后左右的方向;⑤小组成员轮流站在圆圈的中间辨别方向。
注意事项:不要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4.室外辨别方向:带上太阳示意牌和写着“东、南、西、北、清早、中午和傍晚”的7张大卡片,根据上课时间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三页的活动记录表。
四、研讨1.思考: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2.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回答,不一定要按顺序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太阳每天有规律的东升西落,人们根据它早上在东边、中午在南边、傍晚在西边来辨别方向的。
五、拓展1.提问: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吗?2.观察课件上的图片,学生从植物、动物和人类三个方面说说太阳对生物生活和生长的影响。
板书设计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影响植物、动物、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4、观察月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能力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长时间地观察月亮并用画图等方式记录月相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长时间地观察月亮并用画图等方式记录月相的变化。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故事导入二、讲授新课(一)聚焦一周内,月相是什么样的?1、月球是地球的好伙伴,时刻围绕在地球的身边转动着。
2、月相——月球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就像一束光照到一个皮球上,亮的区域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相”3、讲解月相并进行易错提示。
4、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一周内,月相是不断变化的。
(二)活动探究观察和描述月相1、月相像什么课件呈现2、几种常见的月相过渡:古人对月相长期的观察,给月相起了不同的名字。
课件呈现不同的月相。
新月与残月上弦月与下下弦月满月与凸月总结:记住不同月相的名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记录月相。
3、认一认不同的月相(三)研讨探究一月内,月相是什么样的?1、月相的形状变化是按一定顺序有规律地变化的,有圆有缺,一个月内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变化。
2、课堂点拨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四)活动探究观察和描述月相1、观察时间和方向2、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方法(五)研讨探究1、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西边)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东边)(六)拓展延伸古人与月相三、课堂小结观察月相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上半月月相亮面逐渐(变大)下半月月相亮面逐渐(变小)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板书设计观察月相月相——月球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西边)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东边)教学反思:5、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
2.降水、光照、风等天气要素会影响农业灌溉、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在内的人们的生产生活。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天气现象带来的影响感兴趣。
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天气的变化既能带来有利的影响,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体会到只有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难点懂得天气的变化既能带来有利的影响,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体会到只有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不同天气的图片、关于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及其产生的后果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我们一起看看窗外,请你们说说今天是什么天气?2.学生交流。
3.我们地球家园上每天的天气都一样吗?4.学生交流。
(并不一样)设计意图:从让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导入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迅速聚焦到本课的研究对象——天气。
同时,“我们地球家园上每天的天气一样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回忆以往经历过的天气,为后面认识到“天气是变化的”奠定基础。
二、探究活动1.我们地球家园上的天气是在变化的,请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天气。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记录学生说的关于天气的关键词。
3.我们如何区分这些天气呢?先来看看这些天气的图片。
4.全班交流区分不同天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