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育明教育独家提供】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育明教育独家首发】一、名词解释1、审美意象2、黄金分割率3、间离效果4、公共艺术5、汉字艺二简答1、什么是艺术真实2、简述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美学思想三、论述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
其主要内涵是什么2、怎么理解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3、结合具体文艺作品谈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4、举例论述电影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北京电影学院考研重点笔记资料汇编1、中国电影史部分:大陆、台湾、香港大陆:1、三四十年代黄金时期、左翼电影、战后电影;2、十七年电影;3、78年以后至今,新时期电影。
香港:1、五十年代邵氏电影的崛起;六十年代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2、78年~80年新浪潮以后,徐克、许鞍华等人的崛起;吴宇森的发展;台湾:1、六十年代健康、写实电影,琼瑶、武侠电影;2、八十年代初,侯孝贤、杨德昌新电影运动;3、蔡明亮的新新电影。
大陆部分一、概貌、中国电影史的第一(见材料)二、起步部分※1905年,丰泰照相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的历史意义1、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影戏)在中国生根并发展开来;2、影片已戏曲为内容,为影戏的传统的发展奠定了开端,并且为使电影的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商务印书馆1920年拍摄影片《天女散花》和《春香闹学》(梅兰芳)※郑正秋和张石川作为中国电影拓荒者对电影艺术的追求的异同钟书P121、郑正秋:认为戏剧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育,“文以载道”;2、张石川:更重视商业性。
※郑正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钟书P131、把原本隶属西方语言的电影引进中国,并力求本土化,做出贡献;2、开创电影现实生活从戏剧艺术吸取营养,补充电影的发展;3、把自己的戏剧经验和叙事传奇手段艺术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观众观看的家庭伦理剧叙事模式,善于虚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孤儿救祖记》作为开放性影片对中国史的意义钟书P121、本片中形成了自己的叙事语言体系,不像以前单出模仿外国;影片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方法,加以运用;2、吸取传奇、文明戏等形成自己的叙事方式,形成自己的语言方式;3、形成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规范;4、具有影戏风格;5、本片商业上的成功,刺激了电影商业性的发展。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4※影戏特点钟书P141、注重社会教化,郑正秋开创“文以载道”,以褒善贬恶为主题;2、依照戏剧原则、冲突叙事;3、舞台空间、平面展开人物调度;(多横向)4、镜头语言方面多以中近景为主,焦点载第三像部的中间,所谓“中近景语言体系”。
※明星公司的创作模式、特点陆书P151、通俗社会片模式上,取材家庭伦理故事为主;2、价值判断上,富于社会责任感的改良思想和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取向;3、在技术运用上,是以传统文艺的传奇手法和平俗流畅的叙事结构,峰回路转、有头有尾的创作方法为特点,争取了多数市民和观众的支持。
三、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不同风格、流派陆书P161、长城派创办于1921年,华侨李泽源承办;主要特点是拍摄问题剧,提出中心问题,直接面对当时社会现实,达到针砭时事的目的;重要的创作人员是侯曜,他坚信为人生而艺术;侯曜作品中提出一个社会问题和几个各式各样的人生问题,如妇女问题、战争和平问题等尖锐社会焦点。
影片:《弃夫》《春归梦里人》长城派受到社会舆论好评,认为他曲艺高尚,不失艺术趣味。
2、神州派1924.10汪煦昌创办,认为电影应该陶冶性情,给人潜移默化影响;反对粗制滥造、以牟利为单一目的,他希望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造社会。
代表作品注重艺术形式,多位家庭、婚姻、手足情为题材,宣扬人情和人性,希望通过情绪莱感染观众,最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影片:《难为了妹妹》《可怜天下父母心》《好儿子》神州派主要收到了知识分子的欢迎,认为他是当时出类拔萃的影片,但不为一般平民所接受,所以导致了他商业上的失败,于1927年结束。
3、上海影戏公司即上海派、上海群体,但杜宇极其家人为发起人,但杜宇画家出身,所以他认为“影戏是动的美术”,他把绘画经验带到创作中,作品具有追求形式感的唯美倾向。
影片:《海誓》4、欧化派以王元龙、史东山为代表的大中华百合影业公司,在内容上,欧化派表现对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认同;在造型上,中西风格相糅杂。
影片:《美人计》《王氏四侠》5、民粹派/稗史派天一影片公司为代表,以宣传传统(旧文化)为偏好,从历史传统中找题材,鼓吹传统道德、旧伦理;多拍摄民间故事片,以忠信和平、人类互助为伦理范畴。
6、明星公司见前面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5四、二十年代片种陆书P25三个概念: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1926年下半年开始1、古装片又称“稗史片”,多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为题材,采用人物和故事原型主要来源于评弹数目和演义小说,多直接扮演“才子佳人”或“英雄美人”等传统叙事母题。
影片:《美人计》《西厢记》由于过于切近商业功利意图,并未得到当时舆论肯定;但个别杰出之作在技术创作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2、武侠片是继古装片后,商业电影竞争中的第二个浪潮,兴起原因主要直接来自市场的诱惑。
影片大多取材传统侠义小说和武侠小说,更有类型化特征:多种明确的冲突主题,如除霸型、复仇型等;角色设置吻合观众的想象;注重明星效应;影片:《大侠甘凤池》《儿女英雄传》某种程度影片也带有曲折隐晦的方式评价生活的意味,但由于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佳作很少。
3、神怪片是武侠片在二十年代的一个变种,用武侠片有一定渊源关系,但又有自己不同的创作特征:不注重武术较量,而热衷于武林门派间的法术争斗;在视觉形象上,依靠特技制造的视觉奇观;更注重连集片,往往一集成功后连续拍摄,直到观众看烦为止;影片:《火烧红莲寺》总结:当时起到很坏的社会作用,青少年走入山林不在少数,国民政府下令禁止,但他对特技的探求应予以肯定,他集中探讨了摄影机的无限可能性。
五、联华影业公司的早起创作风格陆书P25部分1931年商人罗明佑创办,提出复兴国片的主张。
制片口号: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拯救影业。
早期创作力量是孙瑜、朱石麟、黎民伟等人。
早期创作面貌较杂,编导创作人员大多是受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而不同于过去的优秀的鸳鸯蝴蝶派的文人和文明戏出身的电影工作者。
联华的创作未卷入武侠、神怪、古装影片的制作中,也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
联华创作突破了中国电影长期以来流水帐交代故事的陈规旧套,比较讲究导演技巧,注重电影艺术的特性,在当时给人新进的感觉。
其趣味受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学生的欢迎,成为明星、天一之外风格独特的一面大旗。
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钟书P171926创办了“南国电影社”,摄制《到民间去》《短笛余音》。
具有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号召到民间去寻找力量。
影片《到民间去》是代表作。
霸电影看作造梦的机器,强调电影是一个宣泄苦闷的工具,佑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6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育明教育独家首发】一、名词解释1、艺术形式2、意大利画派3、巴洛克艺术4、造型艺术5、形象思维二、简答1、形象思维的特征2、审美想象的特征3、艺术与科学的关系4、艺术家与社会责任5、艺术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关系三、论述1、从文化力与影响力的角度,谈谈艺术的价值观?2、论述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73、联系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统一?院系:美术系研究方向名称:实验影像艺术研究方向介绍:实验影像艺术是实验艺术中的一种艺术类型,注重影像艺术在观念媒介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实验与探索。
业务课二名称:命题创作业务课二介绍:考生根据“命题创作”给出的题目,进行现场考试。
注重考查考生对实验影像艺术和当代艺术创作的理解及表达方法。
考查考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育明教育考研笔记资料、考试重点总结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性与共性的统尸,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艺术形象首先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是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特性。
作为艺术形象,首先应是个别的、特殊的,应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8意义.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都是由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本质、规律,这种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共性。
艺术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就应体现出事物的这种特性,在特殊中显现普遍,以个别表现一般,往往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的。
艺术形象还应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有具体可感性,它是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或以线条、色彩、形状、体态等作用于视觉;或以旋律、节奏、和声等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或以动态的画面和丰富的音响效果等的综合运用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听感官;即使是在想像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也具有可感性,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能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的真切感受。
不过,艺术形象中还融合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还有抽象思维的参与和作用。
这些深层趵理性内容与具体的感性形式统一在一起,才使得艺术形象不仅表现现象、个别,也能反映普遍、一般,体现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