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三篇篇一:篇一由于组织的信任和关心,我被调到刚刚成立的维扬区疾控中心工作。
7年多来,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奋斗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一线。
以保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为己任,以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求实创新精神,忠实履行一名疾控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在默默无私的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年,我被单位评为优秀医生光荣称号。
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实际工作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我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忠实履行工作职责,并得到了服务对象的称赞。
作为传防科副科长,我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在科内起到网模范带头作用,尽心竭力带领和团结同事做好各项工作。
二、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学风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把业务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实践所学的知识。
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获得了江苏职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大专学历,并取得了疾病控制中级职称。
作为一名疾控技术人员,我利用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来应对日新月异的疾控工作。
通过自学、摸索,我掌握了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在领导的信任下,我兼任单位的网络管理员。
单位的电脑、网络出了故障,我总是随叫随到,不辞辛苦,尽力帮助解决。
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始终奋斗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一线作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业务骨干,我始终战斗在疾控工作的第一线。
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疾控中心任务重,人员少,我所分管的工作项目多,要求高。
把领导分配的所有工作当作对自己的信任,考验和锻炼,尽职尽责,加班加点,努力使各项工作争先创优。
遇到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暴发疫情时,我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调查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把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
,在那场抗击“非典”斗争中,我舍小家顾大家,把不满4岁的儿子送回了老家,以解决我工作的后顾之忧。
作为疫情现场处置人员,我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深入现场,参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为我区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始终把关心艾滋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放在首位,以疾控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主动去贴近他们。
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与他们沟通,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担忧与惧怕,使患者从痛苦和沮丧中摆脱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我主动承担责任,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被扬州市卫生局授予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今年4月起,甲型hln1流感疫情肆虐全球,我认真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工作,参加多次的业务培训和演练。
每当接到疫情命令时,我作为一线应急队员,首当其冲赶到现场开展工作。
我想,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总之,在组织的关怀下,在领导的帮助下和同事的支持下,我在我热爱的疾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成绩面前,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无怨无悔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崇高而平凡的疾控事业中,做一个守护人们健康的忠实卫士。
篇二**,男,现年47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9年7月毕业后在农村卫生院从事医疗工作至今,先后在**镇中心卫生院、**乡卫生院、**镇中心卫生院**分院从事中西医外科、中西医内儿科临床工作,现任**镇中心卫生院**分院院长,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从医27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高标准、严要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以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娴熟的专业技术服务于每一位患者,深得广大的职工和患者的好评。
先后荣获**市第一届十杰百佳青年医务工作者、**区医德医风标兵,**区医德医风建设标兵、**区医疗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和**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自古有道未学医,先学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始终把学好医德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课,行医27年,他本着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患者满腔热忱,以良心、良知和对患者高度的责任感,踏实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被农村的患者视为生命的守护神。
在农村卫生院,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和全能型人才,急诊急救、手术、麻醉他能操作,急诊急救、手术、麻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样样精通,心电图、B超、放射拍片操作娴熟。
内儿科患者他能正确施治,就连妇产科手术、接生他都能单独操作,医院内的心电图他会,B超他会,放射拍片他会。
医院哪个仪器不正常了他去维修,就连下水道坏了、电路不通了、水龙头坏了、水管子断了他都能去修,甚至厕所满了,他也去掏……。
多年来,他累计开展外科手术5000多例,开展计划生育女性输卵管结扎术4500多例,收治住院患者2500多例,诊治门诊患者25万多例。
用广大患者和卫生院同事的话说,“**是一名全科医生”,卫生院没有拿不起来的工作,没有他还真不行。
记得2007年腊月三十,上游村患者徐玉梅因急性阑尾炎来到**中心卫生院,年终岁首医院只留值班医生,接医院电话通知他二话没说赶到医院,为患者进行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正准备回家过年,这时,坝庙村64岁陈明庭因右侧嵌顿疝急需要手术,他立刻安排进行手术前准备,由于患者害怕拒绝手术,他耐心细致做病人工作,术中发现患者肠管嵌顿时间较长已经破裂,他不顾大便异味,硬是把患者大便清理干净,为患者切除坏死肠管做了肠管吻合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
术后同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万一病人死了,病人家属讹你和医院怎么办?但是患者家属陈强国术后握着他的手说,吕大夫你辛苦了,我的父亲不做手术大年三十就是死人一个,你给做了手术,他还有活的希望,如果父亲死了,我们寝食难安。
2010年5月2日,一位宫外孕大出血病人入院,后急查血色素为,生命异常垂危,患者从市医院检查后转到**卫生院,其他同志都认定病情危险不能治,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从眼前消失,凭着一个为医的职业操守,没有放弃病人,带领大家立刻自体血液回输,从市血站买血800cc输液施救,硬是将病人从死亡线拉了回来,病人康复出院时热泪盈眶、跪膝长谢。
2012年冬天凌晨2点,一个急性阑尾炎病人需要手术,他从温暖被窝窜起,30分钟打的赶到乡镇卫生院为病人进行手术,为病人赢得最佳治疗时间,等病人病情平稳,已经是凌晨4点多钟,本该休息,门诊又来了一位重度农药中毒病人,他不顾自己身体身心劳累,立即安排给患者洗胃、注射阿托品、解磷定等急救措施,等病人安全返回病房,已是凌晨7点多钟。
2014年腊月二十八深夜,他刚准备休息,接到院部通知一位患者骨折后突现呼吸困难需要马上会诊,他马上打的赶赴医院会诊病情、正确抢救,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清晨后又为其他病人手术。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十多年来,只要病人需要他,他总是随叫随到,为病人精心服务,只要病人交给他手中,他总能让患者家属放心,给他们最满意的方案和服务。
他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不知道他放弃了多少个与家人团聚和朋友们聚会的机会,在妻子眼里,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在孩子眼里,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在朋友那里,他不是一个“好朋友”,但是他却是医院真正的顶梁柱和病人的贴心人,每每在患者和医院急需他的时刻,他总能闪身而出,用他那诚挚的热情、精湛的医术为患者减轻痛楚,给他们带来新生的快乐。
工作二十七年来,他扎根于基层,工作在临床医疗第一线,时刻把病人利益放到第一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提升医德素养,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每一位患者极端负责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排忧解难,成功救治无数患者。
能给病人治好病是他最快乐的事,能给病人减轻痛楚是他对本职工作热爱的体现。
多年来,他以自己高尚的医德、精通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
在临床工作中他能给患者提供最合理适当的就医方案,千方百计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减轻就医经济负担;在患者家属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病情医疗措施的时候,能勇于接受患者家属质疑并以事实说服患者及家属,赢得患者及家属理解支持,用自己在执业医德及从医的责任心和爱心让患者家庭提振信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他认为,无论医疗改革如何深化,形势怎样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道德观念不能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不能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诚信第一的责任感不变。
在工作中,他边实践边学习,积极参加医疗部门举办的各类业务技能培训,平时加大自身业务专业自学,先后在《医学信息》《健康之路》《**卫生》《**基层卫生》《**护理》等省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2016年10月,他的论文《针灸配合红外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临床观察》被市中医药学会、市针灸学会年会上评为优秀论文。
不知熬过了多少个深夜,也不知迎来了多少个黎明,他靠坚韧不拨的毅力,从一个中专毕业生逐步取得了本科学历,从最初的医士职称上升到了副主任医师,从一个普通的医生到了卫生院院长。
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他始终没有怨言,硬是凭着一颗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一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赤城的心,为家乡的老百姓默默无闻的发挥着救死扶伤的作用。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在他的身上,确实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
但他在细微中却抒写着无数的感动,抒写着平凡中的不平凡。
二十七年来,只要村民有所求他必有所应,不管是村民一个电话或捎个口信,风里雨里都随叫随到。
一次次的出诊,如同一场场及时雨,解了乡亲的急难,化了病人的痛苦,村里那些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困难群众尽管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只要提起他总是说:“好人啊,好人!正是这声声“好人”,让他的从医之路走得踏实、安心,也让他充满了自信。
在**镇及周围邻近乡镇的老百姓,没有不知道**医生的,提起他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医术精良,医德高尚。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妻子、儿子、儿媳妇都成了医疗卫生战线的医务工作者。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守护农村村民的健康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能做到的,就是让村民少花钱,治好病,用自己掌握的医术为更多病人解除痛苦。
这是他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像大山一样朴实。
当这样的心愿变成行动时,他就成了农民的健康守护神。
“当医生,不仅要有好医术,更要有好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