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500吨白酒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模板】

年产500吨白酒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模板】

XX市XX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吨白酒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建设单位:XX市XX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时间:2020年4月1.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概况XX市XX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酒业”)原名XX市贵宾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厂址位于XX县城西部,占地面积11998m2,总资产6000万元,现有职工100余人,年产优质白酒500t。

随着XX县县城的发展,XX酒业现有厂区所在区域已纳入规划的居住用地,现有厂区周围已被居民区、商业包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等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鉴于上述原因,XX市XX酒业有限公司决定投资3.1亿元,在河北XX县工业园区(食品园)实施“年产500吨白酒迁建项目”。

项目实行整体搬迁,总占地面积64605m2,主要建设勾储车间、酒库、包材库、成品库、粉碎车间、包装车间、发酵车间、原粮库等生产车间及办公楼、食堂、锅炉房、等配套附属用房,以及废气治理、废水处理、噪声防治、固废贮存等环保设施。

迁建后,新上生产及辅助设备289台(套),改进白酒酿造工艺,产能保持不变,年产优质白酒500t。

现有厂区将不再从事白酒的酿造、灌装等工作,改为其他用途。

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15年12月30日取得原XX市环境保护局批复(邢环字[2015]449号)。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原环评文件中生产工艺为固态法和固液法(外购白酒勾兑),迁建项目将生产工艺变更为固态法,发酵时间延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实施)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迁建项目性质、规模、地点未发生变化,生产工艺和防治污染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重新报批迁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项目变更后总占地面积64605m2,总建筑面积 72000 m2,项目总投资35000万元,分三期建设,年产白酒500t。

一期工程投资20000万元,主要建设勾储车间、酒库、包材库、成品库、粉碎车间、包装车间、1#发酵车间、原粮库、办公楼、食堂、锅炉房、污水处理站及消防等设施,配套建设厂区道路、绿化景观等,生产设备设施主要包括120口发酵窖池(9立方米/口)、3台粉碎设备、4台φ2100甑锅、1台晾茬机、1条自动灌装线、1台2t/h蒸汽锅炉、1台0.7MW热水锅炉、1台2h/t反渗透净水装置、1台5t/h反渗透净水装置等,一期建成后年产白酒166.66吨;二期工程投资10000万元,主要建设2#发酵车间,主要设备设施包括120口发酵窖池(9立方米/口)、2台粉碎设备、4台φ2100甑锅、1台晾茬机、1条自动灌装线、1台2t/h蒸汽锅炉、1台0.7MW热水锅炉、1台4t/h反渗透净水装置等,二期建成后新增白酒生产规模166.66吨/年;三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主要建设3#发酵车间,主要设备设施包括120口发酵窖池(9立方米/口)、4台φ2100甑锅、1台晾茬机、1台2t/h蒸汽锅炉、1台2t/h反渗透净水装置等,三期建成后新增白酒生产规模166.66吨/年。

该项目已由XX县发展改革局备案(2014-130523-15-03-000006)。

1.2 建设地点迁建项目位于河北XX县工业园区(食品园)。

1.3 基本概况迁建项目基本概况见表1。

占地面积 迁建项目总占地面积64605m 2,总建筑面积72000m 2劳动定员 迁建项目劳动定员94人,一期工程劳动定员50人,二期工程22人,三期工程22人 工作制度 采用白班工作制,工作8小时,年有效运行时间300天1.4 生产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炼焦工艺图2 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示意图 1.5 产业政策符合性迁建项目为白酒生产项目,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为允许类项目。

迁建项目为粮食及饲料加工类项目,位于河北内丘工业园区(食品园)内,不属于《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年版)》中规定的限制头段酒 中段酒 酒尾 分级 贮存 勾调 包装 入库储存 粉碎 生粮料 蒸馏 (母糟) 糊化 拌合 红糟 摊凉拌醅 入窖发酵 (60天) 清蒸 稻壳 晾晒 红糟 摊凉 面糟 面糟 蒸馏 (面糟) 糟酒 大曲 粉碎碾细 GNS GNS WS 分层起窖 W W GW GWN S N GWS GWS 大米、糯米、玉米 母糟高粱、小麦 GS 图 例 G 废气 N 噪声 S 固废 W 废水 排污节点类和淘汰类项目,项目不属于《XX市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2015年版)》中规定的项目。

迁建项目已由XX县发展改革局备案(2014-130523-15-03-000006)。

因此,迁建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评价范围根据迁建项目各环境要素确定的评价等级,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按“导则”中评价范围确定的相关规定,并综合迁建项目污染源排放特征,确定本评价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6。

表6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一览表2.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根据区域2018年例行监测数据统计结果,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不达标因子为PM10、PM2.5、NO X和03。

特征因子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地下水各监测点位各监测因子浓度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根据排污许可监测,厂界噪声现状监测值昼间和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要求,敏感点大都城村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厂区内采样点各监测因子监测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表1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污染源及治理措施(1)废气项目采取各项废气治理措施后,燃气锅炉烟气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的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同时满足《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治理工作的通知》(冀气领办[2018]177号)、《XX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治理工作的通知》(邢气领办[2018]91号)中规定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低于5mg/m3、10mg/m3、30mg/m3;原料粉碎废气和大曲粉碎碾细废气中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中颗粒物排放浓度和相应排放速率要求;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恶臭污染物排放限值;非甲烷总烃排放满足《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2中其他行业非甲烷总烃污染物排放限值;食堂油烟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小型排放标准要求;其它废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因此,迁建项目采用的废气治理措施可行。

(2)废水项目废水采用“格栅+调节+气浮+水解酸化+消化+缺氧+好氧+沉淀+MBR膜”工艺处理后,出水作为中水回用,回用水近期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道路清扫、城市绿化标准要求,远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二级标准要求,同时满足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3)噪声项目实施后,噪声设备主要为各生产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各类风机运行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产噪声级在80~85dB(A)。

通过采取合理布置产噪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及厂房隔声等措施控制机械噪声,降噪效果可达15dB(A)。

上述措施均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类比同类工程采取上述隔声降噪措施的运行情况,效果较好,同时噪声预测可知,项目实施后各主要产噪声源对各厂界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要求,对声环境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

因此,该项目各项降噪措施可行。

(4)固废该项目废包装袋、废酒瓶、废纸箱外售外售废旧物资回收单位;除尘灰混入曲粉中回用;起窖皮与黄泥踩揉和熟重新形成新的封窖泥;丟槽暂存于丢糟场,及时转运外售养殖场;废过滤膜由生产厂家回收再生。

生活垃圾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填埋处理。

综合分析,搬迁工程的固废物处置措施可行。

3.2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根据项目性质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大气评价范围内居住区等敏感点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内地下水以及居民饮用水井为地下水保护目标;以厂区边界外扩3km范围内的敏感点为环境风险保护目标。

3.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1)大气环境质量迁建项目实施后,采用导则推荐的AERMOD模式预测项目对预测点的影响,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SO2、NO2、PM10、PM2.5、甲醇、NH3、H2S、非甲烷总烃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均≤100%;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或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NO2、PM10、PM2.5、CO现状浓度超标,其所有网格点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均≤-20%,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SO2、NH3、H2S、苯、酚、非甲烷总烃、氰化氢、苯并芘现状浓度达标,预测浓度均符合相应环境质量标准。

迁建项目实施后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迁建项目位于环境质量不达标区,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颗粒物、SO2、NO X、NH3、H2S、甲醇、非甲烷总烃短期浓度贡献值较低,且出现距离较近,影响范围较小;项目废气污染源对厂区四周厂界的贡献浓度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迁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不需要进一步预测,因此迁建项目不再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综上分析,迁建项目的实施对大气环境影响可接受。

(2)水环境质量迁建项目废水包括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纯水制备及锅炉排污水、起窖黄水、设备清洗废水、锅底水、洗瓶废水、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及食堂废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