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学设计【课题】农业【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农业的狭义、广义概念;知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南北和东西的差异➢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说出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的重要性,列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事例(如山区、平原等的农业类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养殖业)分布的概况。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九大商品粮基地、四大牧区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树立和谐的人地发展观。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教学难点】➢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及其优良畜种【教具准备】【课堂时间分配】【教学流程】集体设计个性修改【问题导引】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自主学习】自学提示1.阅读课文,请注意以下核心词语和概念。
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产品出口基地畜牧业2.阅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4)我国各类农产品的分布如何?基础自测1.建国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但是,农业的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郊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2.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经济作物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4.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5. 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6.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7.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8.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9.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合作探究(互研)】读图1-6,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步骤完成:1.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
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
(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2.判断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3.课堂练习:在“图1-6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
读图1-7,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步骤完成: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2.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3.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读图1-10,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步骤完成:1.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分析我国西部、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2.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3.我国四大牧区的主要畜种分别是什么?探究1.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2. 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3.南方有一家制糖厂,设想在附近开辟一个甜菜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
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5.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交流展示评价点拨】【巩固训练】我国下列农产品中,居世界首位的有()A、谷物、甘蔗、油菜籽B、甘蔗、甜菜、棉花C、大豆、花生、甜菜D、猪、牛、羊【自我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解决策略】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教学目标: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指导: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
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
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
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学生回答: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
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1.学生活动: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
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
提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
)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答案:(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
机械。
纺织等。
)讲述“能源工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在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请举实例说明。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如何?将来趋势怎样?为此应怎么办?(开发与节约并举。
)(4)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2.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煤矿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煤矿和煤炭工业基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煤炭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则煤窑”的看法?4.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油田、天然气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油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大陆上的油气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提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不丰富。
)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水能。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讲述“钢铁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要点:为机械工业。
建筑业等提供原材料。
)2.让学生读教材P.14“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逐一了解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及位置。
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3.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14活动题。
引发思考: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和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相同吗?如若不同,它们的有利条件各是什么?(不同。
鞍山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资源;而上海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讲述“机械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阅读教材P.15~P.16的正文。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机械工业吗?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机械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如何?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学生读图:“中国机械工业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