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业的教学设计

中国农业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我们已经复习了中国的气候、地形,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因此,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复杂多样,在这样一个复杂多样的自然背景下,会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复习中国的农业,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2)土地
地形
数量:地广人稀,适于发展大规模机械化
(3)土壤
(4)灌溉水源:邻近河流、湖泊灌溉便利,利于农业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对农业区位产生宏观影响
(3)交通、科技、劳动等
3、练习
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知识迁移
四、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畜牧业:西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四大牧区)
林业:东北、西南、东南丘陵
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2、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图明确我国种植
业的差异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比较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二、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目标2)
1、粮食作物:
水稻:南方地区
小麦:北方地区???
玉米:分布较广,东北松嫩平原—中国玉米带
九大商品粮基地
2、糖料作物:北菜南蔗
3、油料作物:
花生: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油菜:中温带地区
4、棉花:
?? 长江流域产棉区、黄河流域产棉区、
?西北内陆产棉区(长绒棉)
课堂练习:
通过分类、比较明确农作物的分布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反馈知识
案例分析及评价东北区域发展的农业地理条件
归纳、小结
案例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
展示我国农业景观图
分析各种农业类型的分布
提出问题: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吗?为什么?
由于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适宜发展不同的农业,因此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一、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目标1)
1、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种植业: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丘陵;
思??? 考:东北发展大规模商品粮生产的优势条件及限制因素
三、影响农业的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候
光照:光照好,光合作用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光照不足,不利于作物成熟
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种类、熟制、与种植方式
降水:数量影响农业的类型
水热配合: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南北差异
2、牢记我国主要农作物类型及其分布。
3、掌握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评价的方法
教学重点:农业分析评价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农业区位的分析评价方法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复习过程:
五、布置作业:P143-12、13.
六、课后反思:根据课堂实效性,结合课题进行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