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电极极化练习题?一、判断题:1.用Pt电极电解CuCl2水溶液,阳极上放出Cl2 。
2.电化学中用电流密度i来表示电极反应速率。
3.分解电压就是能够使电解质在两极上持续不断进行分解所需要的最小外加电压。
4.凡是可以阻止局部电池放电,降低腐蚀电流的因素都能使腐蚀加剧。
5.测量阳极过电位用恒电流法。
6.恒电流法采用三电极体系。
7.交换电流密度越大的电极,可逆性越好。
8.用Pt电极电解CuSO4水溶液时,溶液的pH值升高。
9.极化和过电位是同一个概念。
10.双电层方程式不适用有特性吸附的体系。
11.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的是按能斯特方程计算的还原电势最大者。
?二、单选题:1.298K,p下,试图电解HCl溶液(a = 1)制备H2和Cl2,若以Pt作电极,当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时,外加电压与电极电位关系:(A) V (外) = φ(Cl -/Cl 2) -φ(H +/H 2) ; (B) V (外) > φ(Cl -/Cl 2) -φ(H +/H 2) ;(C) V (外)≥φ(Cl 2,析) -φ(H 2,析) ; (D) V (外)≥φ(Cl -/Cl 2) -φ(H +/H 2) 。
?2.25℃时,用Pt 作电极电解a (H +) = 1的H 2SO 4溶液,当i = 52 × 10-4A·cm -2时,2H η= 0,2O η= . 已知 φ(O 2/H 2O) = ,那么分解电压是:(A) V ; (B) V ; (C) V ; (D) V 。
?3.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 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A) 1、4; (B) 1、3; (C) 2、3; (D) 2、4。
?4.已知反应H 2(g) + ?O 2(g)H 2O(l) 的m r G ∆= kJ·mol -1,则在25℃时极稀硫酸的分解电压(V)为:(A) ; (B) ; (C) > ; (D) > 。
?5.电池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放电,电压分别为:(a)电流i →0,(V 0);(b)一定大小电流,(V i );(c)短路i →∞,(V ∞)。
这三种电压的关系:(A) V 0 < V i < V ∞ ; (B) V 0 > V i > V ∞ ;(C) V0 = V i < V∞;(D) V0 = V i > V∞。
?6.电极极化时,随着电流密度由小到大增加,说法(1):正极电位越来越大,负极的电位越来越小;说法(2):阳极电位越来越正,阴极电位越来越负。
分析以上两种说法时,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无论对原电池或电解池,说法(2)都正确;(B) 对电解池,说法(1)与(2)都正确;(C) 对原电池,说法(1)与(2)都正确;(D) 对原电池,说法(2)正确。
?7.随着电流密度由小到大增加,电解池的实际分解电压V(分) 与原电池的端电压V(端) 将:(A) V(分) 递增,V(端) 递减;(B) V(分) 递减,V(端) 递增;(C) V(分)、V(端) 递增;(D) V(分)、V(端) 递减。
?8.在极化曲线的测定中,参比电极的作用是:(A) 与待测电极构成闭合回路,使电流通过电解池;(B) 作为理想的极化电极;(C) 具有较小的交换电流密度和良好的电势稳定性;(D) 近似为理想不极化电极,与被测电极构成可逆原电池 .?9.Tafel公式η = a + b lg i中,i的物理意义是:(A) 交换电流密度;(B) 极限电流密度;(C) 电极表面在还原方向的电流密度;(D) 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的净电流密度。
?10.分别用(1)铂黑电极,(2)光亮铂电极,(3)铁电极,(4)汞电极,电解硫酸溶液,若电极极片的大小和外加电压相同,则反应速度次序是:(A) (4) > (3) > (2) > (1) ;(B) (2) > (1) >(3) > (4) ;(C) (1) > (2) > (3) > (4) ;(D) (4) > (2) >(3) > (1) 。
?11.在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电解池中,随着通过的电流加大,那么:(A) 阴极的电势向负方向变化;(B) 阴极附近银离子浓度增加;(C) 电解池电阻减小;(D) 两极之间的电势差减少。
?12.当原电池放电,在外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其电极电势的变化规律是:(A) 负极电势高于正极电势;(B) 阳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C) 正极可逆电势比不可逆电势更正;(D) 阴极不可逆电势比可逆电势更正。
?13.电极电势φ的改变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速度,其直接的原因是改变了:(A) 反应的活化能;(B) 电极过程的超电势;(C) 电极与溶液界面双电层的厚度; (D) 溶液的电阻。
?14.氢超电势(η)与电流密度(j)之间的塔菲尔经验式η= a+ b ln j 只适用于:(A) 氢气析出的电极极化过程;(B) 有气体析出的电极过程;(C) 电化学步骤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的过程;(D) 浓差步骤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的过程。
?15.阴极电流密度与浓差超电势η的关系是:?16.对于活化过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活化过电势的产生是当有电流通过时,由电化学反应进行的迟缓性所引起的;(B) 活化过电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活化过电势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D) 电解时阴极析出金属时(Fe、CO、Ni除外)活化过电势很小,若电极上有气体析出时则活化过电势很大。
?17.对于塔菲尔公式η = a + b lg i,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适用于氢、氧等气体在金属电极(阴极和阳极)上的析出;(B) a为单位电流密度的过电势,与电极材料有很大关系;(C) 对大多数金属来说,b = ~ V ;(D) 气体析出的过电势与温度无关。
?18.氢在金属Pb上析出反应的机理是:(A) 复合脱附机理;(B) 电化脱附机理;(C) 迟缓放电机理;(D) 以上三种机理都可能。
?19.已知:氢在某金属M上的交换电流密度i0 = 10-2A·cm-2,其过电位为,那么该过电位主要是:(A) 电阻过电位;(B) 浓差过电位;(C) 电化学过电位;(D) 活化过电位。
?20.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滴汞电极上:(A) 电阻小,电流密度大;(B) 形成浓差极化;(C) 氢超电势大;(D) 易生成汞齐。
?21.用Pt电极电解CdSO4溶液时,决定在阴极上是否发生浓差极化(A) 在电极上的反应速率(如果不存在浓差极化现象) ;(B) Cd2+ 从溶液本体迁移到电极附近的速率;(C) 氧气从SO42- 溶液本体到电极附近的速率;(D) OH- 从电极附近扩散到本体溶液中的速率 .?22.分别测量两节用过一些时候的干电池的电压,其起始电压都在伏以上。
将此两节电池放入一支完好的手电筒内,灯泡却不发亮,究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 电池电压降低;(B) 电筒电阻太大;(C) 电池内阻太大;(D) 电池内发生了严重的电化学反应。
?23.对于浓差过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浓差过电势的产生在于电极反应速率大于离子迁移速率;(B) 可用升温或搅拌的方法减小或消除浓差过电势;(C) 浓差过电势的大小与电流密度无关;(D) 浓差过电势的大小是电极极化程度的量度。
?24.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在溶液中加入阳极缓蚀剂,其作用是:(A) 降低阳极极化程度;(B) 增加阳极极化程度;(C) 降低阴极极化程度;(D) 增加阴极极化程?25.碳钢(为阳极)在碳铵溶液中的腐蚀属于:[已知:φ(OH-,H2) = V,φ(OH,O2) = V](A) 析氢腐蚀; (B) 化学腐蚀; (C) 吸氧腐蚀;(D)浓差腐蚀。
?26.室温下,用铂作两极,电解1M NaOH溶液,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 Na+ + e Na ;(B) H2O + ?O2+ 2e ─→2OH-;(C) 2H+ + 2e H2;(D) 2OH-H2O + ?O2+ 2e 。
?27.已知:φ(O2/OH-) = V,φ(Cl2/Cl-) = V,φ(Pb2+/Pb) = V,φ(PbCl2/Pb,Cl-) = V。
当用两个Pb电极电解mol·dm-3 NaCl 水溶液时,若不考虑超电势的影响,则阳极反应为:(A) Pb Pb2+ + 2e ;(B) Pb + 2Cl -PbCl2 + 2e ;(C) 2Cl-Cl2(g) + 2e ;(D) 4OH-O2+ 2H2O(l) + 4e 。
?28.Na + 、H + 的还原电势分别为和,但用Hg作阴极电解NaCl 溶液时,阴极产物是Na-Hg齐,这个现象的解释是:(A) Na和Hg形成液体合金;(B) 还原电势预示Na更易析出;(C) 氢在汞电极上的超电势可能超过;(D) 上述原因都不是。
?29.已知氢在铜上的析出超电势为,φ(Cu2+,Cu) = ,电解·dm-3的CuSO4溶液,电极电势只有控制在大于下列哪个电势下,氢就不会析出:(A) + ;(B) ;(C) + ;(D) 。
?30.已知φ(Ag+ ,Ag) = ,φ(Pb2+,Pb) = ,在298K、p下,电解含Ag+ 、Pb2+ 活度各为1的溶液,当Pb2+ 离子开始析出时,Ag+ 的浓度是:(A) 10-7 mol·dm-3 ;(B) 1mol·dm-3 ;(C) 10-16 mol·dm-3 ;(D) 无法计算。
?31.已知25℃时φ(Zn2+/Zn) = ,H2在Zn和光亮Pt上的超电压分别约为和,若分别以Zn和光亮Pt为阴极电解1mol·kg-1 ZnSO4溶液(设为中性),在阴极上首先析出的物质将分别为:(A) 均为H2;(B) 均为Zn ;(C) Zn和H2;(D)H2和Zn 。
?32.燃烧电池的效率mr mr m r m r -1==H S T H G ∆∆∆∆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η小于1 ; (B) η可以大于1 ; (C) η等于1 ; (D) η不可能大于1 。
?三、多选题:1.电解时理论分解电压V (理)、实际分解电压V (实)和电解产物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E的关系应是:(A) V (实) = E > V (理) ; (B) V (理) > E > V (实) ; (C) V (理) > V (实) > E ;(D) V (实) > E > V (理) ; (E) V (实) > V (理)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