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阅读促写作”读书活动方案

“用阅读促写作”读书活动方案

牛营子初中“用阅读促写作”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2017—2018学年度)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

在我校,很多教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来做,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来分析、讲解,学生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不强,中考成绩不高。

为了响应教育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喀喇沁教育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号召,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提出“用阅读促写作”的构想,让语文组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师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这说明读书得多,材料积聚就多,写作就有了内容与功底,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又可带动阅读。

二、实施目标与内容
1、阅读:养成默读习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学生在校三年能读完三十本名著,能积累“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中大部分篇目。

2、写作: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日记、随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主体性原则。

要始终坚持以师生的实际需要、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全员参与、以校为本、师生共读、辐射父母”的基本思路,坚持重在平时、利于终身和有益于师生育德、励志、启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坚持“三贴近”原则。

我校要针对本校实际,根据贴近师生、贴近教材、贴近生活的“三贴近”要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长处和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坚持分类指导原则。

要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学期教材的内容、要求和课程目标,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必读经典与课外推荐好书为主,指导写作等。

4.坚持分层推进原则。

要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教师推荐阅读、指导写作与学生自主阅读、写作相结合,加大引导、指导和辅导力度,不断优化校内、教室环境,把学生的情趣引导到读书写作上来,将丰富多彩的读书写作活动作为教室教学的延伸、补充,努力形成教室教学向课外延伸的开放性模式。

四、课题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梁艳勃
副组长:钱堃
组员:各年级教导副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五、活动时间
2017年9月--2018年9月
六、活动实施过程
1.活动发起阶段(2017年9月)
九月中下旬,在我校召开“阅读伴我行、写作润才情”启动仪式,在全校师生中掀起读书的热潮。

同时向各年级推荐读书目录,下发倡议书,制定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的具体要求标准。

各教室建立图书角,开辟一块“读书交流园地”。

2.主动开展读书写作活动阶段(2017年9月-—2018年9月):
(1)9月起—11月下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必读名著与学校推荐的好书,利用每周的阅读写作课指导学生写好规定话题的大小作文。

学生每天充分利用晨会时间背诵“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当周内容,课余时间进行读书积累写作(诵读心得、日记、随笔等)。

(2)“书香班级”要求:教室图书角的书能在学生中进行流动,使教室里充满书香。

学生能够根据学校的安排及时借阅图书、准时归还图书(不缺少、不损坏),认真写出质量与数量俱佳的诵读心得、日记与随笔,有电子版与纸质版的作文集,在学校组织的与读书有关的竞赛活动中获集体奖。

(3)“书香家庭”要求:读书的孩子真棒,读书的父母真美,读书的家庭真好。

家庭内藏书达到一定数量,平时父母能和孩子一起读书,并且每学期能以文章形式完成一份亲子共读的感想和体会。

(4)“读书之星”要求:成绩优秀,平时能坚持读书,并认真写读书摘记、心得体会,有自己的作文集,并有文章在校以上刊物发表,在学校组织的与读书有关的竞赛活动中获个人奖。

(5)教师读书要求。

全体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新教材,准确把握阅读名著与每单元后写作指导的要求,写好阅读指导教案、作文指导教案,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写作课,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反思与收集资料(包括学生写的优秀的诵读心得、日记、随笔、作文等),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鼓励学生将佳作打成电子版,制作班级优秀作文集。

3、总结表彰阶段(2018年9月)
2017年12月和2018年4月为我校读书节活动月,届时将进行总结表彰前一阶段涌现出的“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教师读书先进个人,发放奖品原则是“以书代奖”,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

七、活动要求与工作实施
1、读书阵地建设
学校要加强图书室建设,定期更新书籍,并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开放阅览室;每年定期组织购书、赠书、捐书等活动;教室建好教室图
书角,组织好“捐一本好书”、“读一本好书”活动;家庭建设家庭小书房,培养优良的读书习惯,合理进行家庭教育投资,主动参与学校读书活动。

2.开展《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诵读活动
七年级:上学期应熟读七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上册“弟子规”内容与15首古诗,下学期应熟读七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下册“大学”内容与12首古诗与名言43条,并且能够背诵其中大部分经典。

八年级:上学期应熟读八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上册中《诗经》之“国风”内容与10首古诗词,下学期应熟读八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下册中《诗经》之“小雅”内容与14首古诗词,并且能够背诵其中大部分经典。

九年级:上学期应熟读《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九年级上册中《论语》内容与28首古诗词,下学期应能够背诵《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九年级下册所有经典。

各年级均有:每学期写10篇诵读心得。

3、读书内容与要求:
现在已有的新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册,旧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要求必读书目依次有《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培根随笔》、《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

这些名著要求学生精读,学校推荐的其余好书(见附表一)可以略读。

(具体读书目录见附表二)
具体要求:
(1)每班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图书长,负责每月月初到图书馆借书,月末还书。

提醒学生保护好图书,不丢失不损坏。

(2)每月读一本好书。

语文教师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指导学生读书,要有阅读指导教案;学生读后要每本书记读书笔记不少于10页,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有真情实感的读后体会;班级每月月末要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具体时间见附表三),要有读书交流材料及影像资料。

这些材料在月末要一并上交。

(3)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上学期:2017年12月中旬,下学期:2018年4月下旬。

展示内容:一、经典诵读部分(各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中相应内容,要求全班学生参加);
二、读书交流内容可在已经读完的教材要求必读名著中任选其一,形式可多样,展示时间8—10分钟。

------
4、写作内容与要求: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写作课,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用阅读促写作,写好作文指导案,上好作文指导课,进行写作后有效地指导与修改。

每学期大作文指导不少于8篇,小作文指导不少于15篇。

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写作,写日记、随笔、大作文、读后感、诵读心得等。

把自己认为的佳作打成电子稿,可以自己单独成册,也可与班级其他学生的佳作集结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把本年级的佳作集结成册,把优秀作品推荐给上级刊物。

5.评价方式
我校将在开展读书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评选校级“书香教室”、“书香家庭”、“读书之星”、“优秀指导教师”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的工作热情,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读书的幸福。

附表二:各班借书一览表(2017年9月—2018年1月)
附表三:2017——2018学年读书交流展示课安排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