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刀设计(原创)

拉刀设计(原创)

一、设计题目1.1、要加工的工件零件图如图所示。

1.2、工件材料:45钢。

σ=0.65GPa1.3、使用拉床:卧式拉床L6110。

零件尺寸参数表工件材料组织状态 D d L 参数45钢调质200±0.1 50025.00 100二、设计步骤2.1、拉削方式选择拉刀从工件上把拉削余量切下来的顺序和方式,通常都用图形表达,称这种图形为“拉削图形”。

拉削图形分为分层式、分块式和综合式三大类。

综合式拉削集中了成形式拉削与轮切式拉削的特点,即粗切齿制成轮切式结构,精切齿则采用成形式结构。

这样,既缩短了拉刀长度,保证较高的生产率,又能获得较好的工件表面质量。

这里也使用综合式设计。

2.2拉刀工作部分设计2.2.1 刀具材料选取由于工件材料为45钢,且σb=0.65GPa ,那么刀具材料选择40Cr2.2.2 确定拉削余量δ由经验公式δ=0.005mm L D m )2.0~1.0(+式中L 为拉削长度(mm ),m D 为拉削后孔的直径(mm )代入数据δ=0.005×50﹢(0.1~0.2)100 =1.250~2.25mm,这里取δ为1.5mm2.2.3 齿升量的选取f a由《金属切削刀具》表5-1 采用综合式圆孔拉刀f a =0.05 mm2.2.4 选择几何角度由《金属切削刀具》表5-2切削齿前角选为︒±︒=2150γ切削齿后角:0α=03032'±'︒,刃带宽10.01=αb校准齿后角:0310'+︒=α, 刃带宽5.0~3.01=αb2.2.5 齿距与同时工作的齿数齿距p 是相邻两刀齿间的轴向距离,确定齿距的大小时,应考虑拉削的平稳性及足够的容屑空间,一般应有3~8个刀齿同时工作为好。

粗切齿的齿距按经验公式计算P=(1.25~1.5)l式中 l拉削长度 P 齿距,根据计算值,p 值取接近的标准值(mm )。

P=(1.25~1.5)100=(12.5~15)mm最时工作齿数e z 可按下式计算e z =p l +1 由《刀具设计手册》6-22得e z 取7 e z 值仅取整数部分。

e z =(7~9);过渡齿的齿距过p =p精切齿的齿距精p =(0.6~0.8)p=(7.5~12)取102.2.6 确定容屑槽形状和尺寸根据加工要求及由《刀具设计手册》6-16选为曲线齿背形,深槽形由《刀具设计手册》6-23生产中常用的容屑槽尺寸可得h=6mm ,g=5mm ,r=3mm ,R=10mm ⎪⎪⎭⎪⎪⎬⎫====h r p R p g P h 5.0)70.0~65.0()30.0~35.0()0.38~45.0( 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18查得拉刀刚度允许最大槽深mm h 9max =查表1.1-16选取容屑槽系数[]3=K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14知当p=14时h=6 代入公式L f h k z 82π=得 3026.310005.08614.32>=⨯⨯⨯=k 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14得到:粗切齿齿形 p=14, h=6, g=4, r=3, R=10精切齿及校准齿齿形 10=Z p , h=4.5 , g=3, r=2 3, R=72.2.7分屑的确定综合式圆拉刀粗切齿及过渡齿采用圆弧形分屑槽,精切齿采用角度形分屑槽 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0得粗切齿分屑槽: 槽数101=n , 槽宽mm b 51= ,弧形半径mm R 5.221=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19精齿分屑槽:222=n , 槽宽mm b 12=, 深度mm h 7.02= 圆弧半径3.0=r 槽形角︒︒=60~45ω2.2.8确定拉刀齿数和直径)5~3(2+=Zf A Z =)20~18()5~3(05.025.1=+⨯ 拉刀校准部起校准和修光作用,校准齿没有齿升量,其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都和最后一个精切齿相同。

当精切齿重磨后尺寸变小时,校准齿将逐步参加切削。

是精切齿的后备刀齿。

校准齿不开分屑槽。

校准齿直径∆=+-max D d z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4得扩量为0z d =50.025 校准齿直径公差为00625.0)(41=δ 校准齿齿数6=z z 孔的精度为IT7~IT8精切齿的齿距z p =(0.6~0.8)p=(7.5~12)取10 校准部长度z z z z p l *==60校准齿前角由《刀具设计手册》6-32得o ae 5=γ校准齿后角由《刀具设计手册》6-30得03001+=o az α;2.01=a b ;三.拉刀光滑部分设计3.1柄部的设计,451mm D = mm D 342= ,,5.44mm D ='mm l 901=, mm c 8=, mm l 20=', mm l 32=''3.2颈部长度由《刀具设计手册》式6-12)(21'3110l l l l h H H l c --++++=0l ---------颈部长度(包括过渡锥长度)(mm );H-------- L6110拉床床壁厚为60mm ;1H ------ L6110花盘厚度为30mm ;1h ------ L6110衬套厚度为8mm ;c l ------ L6110卡头与机床床壁间隙为5mm ;21'3l l l -- ---------L6110为20mm0l 为123mm ;颈部直径颈D =49mm过渡锥直径锥l 在L6110拉床为10mm3.3前导部与后导部由《刀具设计手册》6-37得500==D D 前导前导L =100;查表6-38得偏差为17.012.0--查表6-39得500==D D 后导;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 1.1-30得后导L =45;3.4拉刀总长度总长L =1l +0l +前导L +后导L +z l +切削L =90+123+100+98+60+45=516mm四.拉刀强度及拉床拉力校验4.1 拉削力综合式圆孔拉刀的最大拉削力为max F =e m z z d F 2'π'z F 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35得18.1*9.8=177.38N代入数据m d =50;e z =7;max F =97470.31N4.2拉刀强度校验[]σσ≤=minmax A F []σ--------拉刀材料的许用应力;min A -------拉刀的危险面面积,拉刀设计用的是10Cr ,因此危险截面在柄部;min A =232)10*38(*44-=ππD =1.134*103-σ=m inm ax A F =85.95MPa<245MPa 4.3拉床拉力校验拉削时产生的最大拉削力m ax F 应小于拉床的实际拉力实际F ,即m ax F ≤实际F实际F = Km*Fm式中 Fm ——拉床额定拉力(N );Km ——拉床状态系数,新拉床 ,较好状态的旧拉床 ,不良状态的旧拉床 ,这里取 (《复杂刀具设计手册》附录); 为拉床状态系数,新拉床 =0.9,较好状态的旧拉床 =0.8,不良状态的旧拉床 =0.5~0.7. 这里取0.9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84,得L6110拉床的额定拉力为200KN ,Km*Fm=200000*0.9=180000N>m ax F故机床拉力满足条件。

小结通过对设计任务书的认真分析和理解,我们设计一完整的圆孔拉刀工作图,满足实际情况需要的工况。

这样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应用中去。

对刀具的设计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拉刀是一种多齿刀具,拉削时由于拉刀的后一个(或一组)刀齿高出前一个(或一组)刀齿,从而能够一层层地从共建上窃下多余金属,以获得较高精度和较好的表面质量。

分析任务书的工作简图,了解需要设计的圆孔拉刀的工作要求,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具体的细节问题很多,比如如何选择拉刀的拉削方式:拉刀从工件上把拉削余量切下来的顺序和方式,通常都用图形表达,称这种图形为“拉削图形”。

拉削图形分为分层式、分块式和综合式三大类。

综合式拉削集中了成形式拉削与轮切式拉削的特点,即粗切齿制成轮切式结构,精切齿则采用成形式结构。

这样,既缩短了拉刀长度,保证较高的生产率,又能获得较好的工件表面质量。

在这里也使用综合式拉刀设计。

如何确定拉刀的材料:经过参考许多资料信息我选定40Cr高速工具钢作为拉刀材料,通常使用整体制造,一般不焊接柄部。

也有整体硬质合金作为环齿,经过精磨后套装于9SiCr或40Cr刚作的刀体上。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许多问题,如何确定齿升量,如何选用容屑槽等等。

在设计拉刀工作图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很多画图的技巧,拉刀是一种多齿刀具,结构复杂,繁琐。

但是各个齿之间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省略的形式。

不过我们得表明刀具的整体形状和各个齿的不同之处,我们必须学会使用不同部位放大的移出断面图的叠加来显示刀齿之间的齿升量的变化情况。

因此在工作图中会包括很多放大视图和移出断面图等等。

作为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是必不可缺少的。

技能的熟练来自平时的培养与锻炼。

长时间的不去训练,在好的技能也会荒废掉。

所谓勤能补拙,知识的匮乏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的,来积累的。

但是,缺少了勤奋与专研的精神,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将会出现很多问题。

面临挫折,我们需要的是面对他的勇气,而不是畏缩的后退。

没有挫折的经历的人生本身算是个是失败的人生。

参考文献[1] 乐兑谦主编. 金属切削刀具. :机械工业,2012[2]袁哲俊、华明主编.刀具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1996[3]省机械工业局编.复杂刀具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1979[4]宏钧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机械工业,1997[5]费业主编.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机械工业,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