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企业文化
一汽-大众奉行“竞争、和谐、创新、发展”的精神
学习是人员素质提高的源动力,超强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能使管理不断的向深层次发展。
合作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之中,中德文化的交融,良好的团队建设是工作目标得以完成的保证。
一汽-大众实践“追求卓越品质,真诚面向用户”的理念
公司坚持“内部用户原则”,贯彻“成本是第一信号”的理念,实施“面向未来工程”,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
“以人为本”,“培训优先”,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树立人赢则赢的意识,为员工搭建成才的平台,打造优秀的团队。
公司用卓越的品质赢得用户,用真诚赢得忠诚的用户。
企业宗旨:打造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
用户的满意和期望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严格的质量过程控制,标准的操作工艺,高尚的职业道德,贯穿于生产经营之中。
连续不断的改进。
流程再造,以创新应万变,在低成本、高效益中求发展。
用户的需求是产品战略的依据,多品种、宽系列、满足用户、成就自己。
严谨就是关爱
公司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推行用户服务核心流程,打造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以准确的信息,快速的反应,让用户感到没有等待,让用户放心。
大众企业文化建设调研
2012年暑期,我们一行5人来到了长春一汽大众汽车公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
在刚进公司那天,人事部的老师就先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史和最近几年公司在汽车行业上获得的成功。
在闲暇时间我通过参观公司车间和网上查资料对公司进行了简单的调研。
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扩展自己的能力,我决定调研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管理手段和精神力量。
同时又担负着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任务。
通过参观,一汽-大众公司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企业环境建设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的确确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他们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一汽-大众公司的基本情况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中国)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于1991年成立,1996年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
项目总投资111.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
本37.1亿元人民币。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制造当今世界名牌产品-捷达、宝来、高尔夫、奥迪系列轿车。
她的建成,使我国轿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新时期。
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确认一汽大众为“技术先进企业”,国家统计局授予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制造名优企业”,国家机械局授予一汽-大众为“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者”一等奖。
1998年,一汽-大众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一汽-大众通过iso9001(2002版)标准认证。
经过快速发展,一汽大众生产、销售每年都以30%—50%的速度递增,累计向国家上交的税金已大大超过建厂投资。
2011年12月22日,一汽-大众第100万辆整车在长春下线。
目前,一汽—大众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1.6辆/人年,达到国际汽车工业劳动生产率水平。
二、一汽-大众企业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一汽大众在建设伊始,双方股东就确定了“派最优秀的人才到一汽-大众公司,全力以赴建设轿车基地”的方针,并且确定了在重视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的同时,更要重视人才及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
对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采取国内国外两种途径使其继续深造,增长才干,成为一汽-大众技术,管理骨干。
目前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仅29岁。
纵观公司各个岗位,没有技校以下的文化程度的员工。
汽车工业是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结合最完美的行业,技术人才没有在公司10年的磨练很难有所建树。
因此,人才在一汽-大众的长期发展成为公司和个人的双赢的发展方向。
目前,一汽-大众在60000名员工中间,几乎没有员工主动离开公司。
一汽大众公司靠什么留住人才呢?归纳起来由五条措施:(一)建立良好的成才环境(二)良好的学习培训机制(三)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四)良好的激励机制(五)向员工提供最好的“舞台”。
就这一点来讲,对我触动很大,煤炭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才,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
三、关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职工的心是企业的根。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这方面,国有企业特别是行业垄断性的国有煤炭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必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研究的课题。
首先,要认真学习好企业文化理论。
在着手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对什么是企业文化,本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成什么思路,搞个什么样的规划、拿出多大的人财物,作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首先要有个统一的认识。
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整理、分析,并理出进一步提升的思路。
必要时聘请专家进行加工、指导、提升。
在上述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计划进行修订,拿出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
动员职工广泛参与,对职工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培训,形成员工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要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性职工”有机结合。
让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的生活意义,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这是学习创新型组织的真谛。
企业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企业间伦理观念的竞争,企业文化的竞争,用人机制的竞争,经营策略的竞争。
以人为本,学习、创新、创造价值,培育共同的价值观,这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建设共同的目标,二者是有机结合的,不能机械割裂的。
第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思维创新。
创新是以人为载体、知识为动力的高智力投入的创造性活动。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改革实际紧密结合,根据上级和本单位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部署,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第四,要建设一套科学的干部和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人的脑袋(知识)比金钱资本更重要,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殖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殖的目标,人力资源开发不好,就不能吸取最优秀的人才,就开发不出更新换代的产品。
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潜
力,是比学历更重要的评价能力的公正标准;依靠工作和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依靠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满足自己的成就愿望;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置换,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激活沉淀层,并使人适合于职务,使职务适合于人;下属人员才干的发挥与对优秀人才的举荐,是决定管理者的待遇与人事待遇的重要因素。
第五,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和升华企业文化,使其永保生机和活力。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广泛,成果富有哲理、高雅,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除单位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动员职工全员参与外,尚应予以必要的资金投入,并聘请专家对企业文化的丰厚积淀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新的创意。
与此同时,还必须通过培育员工树立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和作风习俗,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员工在文化建塑的具体实践中,不仅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而且在精神上感到自豪感、荣誉感,从而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宿感与日俱增,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上为我对长春一汽大众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通过此次的调研,让我受益匪浅,了解了一个公司如何做强、做大,也了解到了我们企业文化真正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