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西安) 李迎光
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西安) 李迎光
如胃肠X线钡餐、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
NSAID-溃疡:
1、以胃部多见,分布在胃窦、胃体、胃角等不同部位 2、溃疡形态多样,大小不一 3、常呈多发、浅表性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角溃疡
胃体溃疡
幽门管溃疡
胃窦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胃体溃疡基底可见血痂附着
PU的诊断
常规检测H.pylori:
H.pylori相关检查:
PU并发出血的治疗
对于溃疡出血患者,建议早期行H.pylori检查,根除治疗应在 出血停止后尽早开始。
对于急性期检测H.pylori阴性的溃疡出血患者,建议出血停止 4周后重复行H.pylori检测,根除治疗结束后应注意随访评估 根除的效果。
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二级预防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出血 时,我国专家共识( 2012年更新版)中提出:发生消化道损伤 后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需平衡患者血栓和出血的风险;出血 控制稳定后尽早恢复抗血小板治疗,但尚未给予具体恢复时间。
胃肠道溃疡病史;年龄;存在其他合并症(糖尿病、肝硬化、缺血 性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等);并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糖皮 质激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血 液透析;合并HP感染等。
NSAID使用类型、剂量、疗程
PU的治疗
NSAID-溃疡并发症预防建议(2009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
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 (2016西安)
李迎光 北京市第六医院 消化内科
2019.12.04
PU定义
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粘膜发生炎症反应与坏 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的粘膜坏死损伤穿透粘 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甚至更深。
病变部位: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 近,含有胃粘膜的迈克尔憩室内。
PU流行病学
近年来PU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是常见消 化系统疾病之一。
一生中约10%罹患PU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在20~50岁 男:女为2~5:1 DU:GU为3:1
PU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黏膜损害因素与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失衡
PU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H.pylori感染 NSAID和阿司匹林 胃酸、胃蛋白酶 其他药物:糖皮质激素、部分抗肿瘤药物、抗凝药、抗血
肠嗜铬样细胞(ECL)--释放组织胺—刺激壁细胞—胃酸分泌↑
胃体部-GU:壁细胞—炎症反应、萎缩—胃酸分泌↓--胃粘膜防御机制下降 HP感染者15%出现消化性溃疡--- H.pylori毒力、遗传易感性
PU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NSAID及阿司匹林:主要的病因之一,而且在消化道出 血中起重要作用
PU的复发和预防
复发因素:
主要原因: H.pylori感染、长期服用NASID和阿司匹林 其他原因: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 对复发性溃疡的治疗,首先分析其原因,做出相应处理。 对于非H.pylori感染、 H.pylori根除失败、其他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消化性 溃疡的预防:建议应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NSAID不能停药者,更换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同时 服用PPI预防PU(显著优于H2RA) 氯吡格雷和PPI联用利大于弊
对胃镜止血治疗后的高危患者,给予静脉大剂量PPI 72小时,并适当延 长大剂量PPI的疗程------标准剂量PPI静脉输注,每日2次,使用3~5 d-------口服标准剂量PPI直至溃疡愈合。
奥美拉唑80+8方案:奥美拉唑80mg小壶—8mg/h泵入3天----40mg bid 静脉滴注3-5天-----20mg bid口服----溃疡愈合。(泵入及静脉滴注时间 根据临床调整)
状态。
PU的诊断
主要症状:
典型症状:中上腹痛、反酸 上腹痛呈周期性与节律性。 腹痛发生与进餐时间的关系:鉴别GU与DU 症状不典型者日益增多 NSAID相关溃疡:无症状者居多,部分以上消化道出血为
首发表现,或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恶心、厌食、纳差、 腹胀等。
GU和DU腹痛鉴别
PU的诊断
PU的鉴别诊断
与其他疾病继发的上消化道溃疡鉴别:
胃癌 淋巴瘤 克罗恩病 结核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
PU的治疗
一般治疗
1、活动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避免刺激性饮食 3、戒烟 4、戒酒
PU的治疗
抑酸治疗
1、地位:是缓解症状、愈合溃疡的最主要措施,首选PPI 2、用法用量:标准剂量PPI,日1次,早餐前半小时服 3、疗程:DU 4-6周,GU 6-8周,巨大溃疡、高危因素者延长 4、HP阳性PU:抗HP结束后继续用PPI,直到疗程结束 5、治疗胃泌素瘤:双倍标准剂量或更大量PPI,分两次用; 胃泌素瘤根治术后,仍需采用抑酸治疗维持一段时期。 6、其他抑酸药与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标准剂量,日2次, 疗程DU 8周,GU更长。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学检测、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细菌性研究 血清抗体检测:人群普查
影响检测的因素:
1、应用抗菌药物或有抗菌作用的中药、铋剂----停药至少4周;抑酸剂----停药 至少2周。 2、尿素酶依赖试验假阴性:活动性出血、严重萎缩性胃炎、胃恶性肿瘤 3、肠化生组织中HP检出率低,病理提示有活动性炎症时高度提示HP感染 4、活动性PU排除NSAID-溃疡后HP感染率>95% 5、对策:不同时间,采用多种方法、非依赖尿素酶的方法
有溃疡病史但无并发症
合并应用NSAID和阿司匹林、 抗凝剂或糖皮质激素
低风险
无危险因素
可应用非选择性NSAID
PU的治疗
日本胃肠学会2015年PU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1、未行风险分层,认为对于即使无PU病史的患者也应行NSAID溃 疡的预防治疗。 2、将低剂量阿司匹林(LDA)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单独归为一类, 认为抑酸药可减少并预防低LDA相关性溃疡及其出血的发生,即 使患者既往无PU史,仍推荐抑酸治疗以减少并预防LDA相关性PU 的发生。
PU并发出血的治疗
尽可能早期应用PPI可改善出血灶在胃镜下的表现,减少内镜下止血的 需要。 Forret分级Ia至IIb的出血病例需行镜下止血治疗。
胃镜止血治疗后的高危患者:Forret分级Ia至IIb的患者,胃镜下止血困 难或内镜下止血效果不确定者,合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NSAID药物者。
PU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胃酸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无酸无溃疡” 胃酸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一般只有在正常粘膜防御
及修复功能遭受破坏时才发生。 DU多存在BAO、MAO、夜间酸分泌、十二指肠酸
负荷等增高 GU除了幽门前区溃疡外,其酸分泌量一般正常甚至
低于正常。 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呈高胃酸分泌
PU的治疗
NSAID-溃疡伴H.pylori感染行H.pylori根除治疗有争 议。
在接受长期NSAID和阿司匹林治疗前应检查并根除H.pylori, 可降低NSAID-溃疡的出血率。
2015年日本消化性溃疡诊治指南:已经使用NSAID的患者, 使用PPI预防溃疡发生的效果优于根除H.pylori治疗。且认为根除 H.pylori不加速NSAID-溃疡的愈合。
PU的治疗
根除H.pylori治疗
1、地位: H.pylori阳性PU的基本治疗,是溃疡愈合 和预防复发的有效防治措施。 2、抗菌药物耐药率:
克拉霉素(20-50%)、左氧氟沙星(20-50%)较 高,不可重复应用;
甲硝唑(40-70%)很高,足够剂量和疗程; 阿莫西林(0-5%)、四环素(0-5%)、呋喃唑酮 (0-1%)耐药率低,可重复应用。 3、《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 方案:铋剂+PPI+两种抗菌药物,14日疗程,根除率达 85-94%
PU的治疗
其他治疗
1、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
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 重点应用情形: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难治性溃疡、巨大溃疡、复发性溃疡
2、中医药治疗
PU的治疗
NSAID-溃疡的防治:
首选停用NSAID,用药首选PPI 胃黏膜保护剂有一定治疗作用 增加应用NSAID患者胃肠道损伤的危险因素:
主要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穿孔:多见于老年患者 幽门梗阻:少见 癌变
统计学:十二指肠溃疡不增加胃癌的发生,甚至两者呈负相关; 胃溃疡与胃癌(尤其非贲门部位)呈正相关
病理组织学:胃溃疡会否恶变尚无定论
PU的诊断
胃镜检查
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1、观察部位、形态、大小、深度、病期、周围黏膜情况 2、镜下溃疡的各种形态改变对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仅有参考价值 3、对胃溃疡应常规作活检,治疗后应复查胃镜直至溃疡愈合 4、对不典型或难愈合的溃疡进一步做相关检查
PU并发出血的治疗
怀疑PU并发急性出血时,应尽可能24小时内行急诊内镜检查, 有循环衰竭征象者应先迅速纠正循环衰竭后再行胃镜检查。
欧洲胃肠内镜协会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 南: 极早期(12小时内)胃镜检查: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血流 动力学不稳定,呕血及胃肠减压持续出血,存在中断抗凝治疗 反指征的患者。
小板药 吸烟、饮食因素、遗传、应激与心理因素、胃十二指肠运
动异常等
PU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H.pylori感染:为消化性溃疡重要的发病原因和复发因素之 一
消化性溃疡患者H.pylori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根除 H.pylori后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
不同部位HP感染引起溃疡机制不同: 胃窦部--DU :抑制D细胞活性—高促胃液素血症—胃酸分泌↑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PU的治疗
根除H.pylori治疗
4、方案的选择:根据当地的HP抗生素耐药率和个人用药史选择, 尽可能将疗效高的方案用于初次治疗。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作 为初次治疗方案,可作为补救备选方案,余方案不分一线、二线。 5、如果两次根除失败,仔细评估,行药物敏感试验,至少间隔36月再治疗。 6、抑酸剂很重要:选择作用稳定、疗效高、受CYP2C19基因多态 性影响小的PPI,如:雷贝拉唑。 7、HP根除治疗后需评估疗效: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非侵入性方 法: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 8、益生菌能否有助于根除HP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