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搜索与个人信息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搜索与个人信息保护

126
储、分析的数据。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数 据也日益增多。如前文所述,网络社会中,所有行 为都处于实时监视之中,在网络中发生的行为会留 下痕迹,而这些痕迹又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信息系 统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计算和处理资源可以更 有针对性地应对个人信息安全威胁,使得恶意的网 络搜索甚至攻击行为无所遁形。实际上,大数据带 来的隐忧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大数据本身的缺陷,而 是我们滥用数据所导致的结果。研究表明,“大数 据正在为安全分析提供新的可能性,对于海量数据 的分析有助于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更好的刻画网络 异常行为,从而找出数据中的风险点。”⑨也就是说, 在妥善、有效利用数据的前提下,大数据可以为个 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带来新的机遇。
的全新阶段——大数据时代。所谓“大数据”(Big
Data),即数据规模庞大之意,“指无法在一定时间 内运用常规软件对相关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的数据集合群,具有数据海量、种类繁多和更替迅 速等特点”④。 大数据时代,信息和数据成为至关重要的竞争 资源,大数据成为继传统“IT”产业之后下一个创 新、竞争、生产力的前沿②。信息和数据不仅被金 融、国防、公共事业管理等数据密集领域重视,成 为促进相关领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同时它们还渗 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现 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由此,也使得个人信息安全 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人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 的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受到威胁,许多因网 络搜索而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重视和担忧。
现代传播2014年第5期(总第214期)
万方数据
报道和关注的焦点。其间,一些人通过网络搜索获取 了另一位当事人“赵红霞”的个人信息,并在网上 肆意传播,事件影响力不断飙升,以致当事人家人请 求警方出面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又如,在最近的 南京男生埃及神庙题字风波中,不仅事件主人公的学 校、班级等个人信息被人肉搜索,母校南京市游府西 街小学官网也无辜被黑,打开主页即弹出“丁锦吴到 此一游”的窗口,更有网友曝光出甘肃敦煌壁画也惨 遭“留言”的图片。我们在感叹“人肉搜索”巨大 的信息挖掘能力的同时,也应提防这种搜索方式对个 人信息及隐私的侵犯。 2.立法滞后,监管乏力 “在信息化时代的早期,有一些政策专家就看到 了信息化给人们带来的威胁,社会也已经建立起了庞 大的规则体系来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但是在大数据 时代,这些规则都成了马其诺防线。”@大数据时代, 哪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个人隐私被侵犯后应如何追 责?哪些信息可以公开,且如何公开?这些问题都颇 具争议性,缺乏相应的道德标杆和法律准则。 事实上,我国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并非一 片空白。“据统计,我国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 法规不在少数,其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发布的 有将近40部,国务院发布的有30部左右,另外,工 信部、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发布了近200部的规章 制度。”④然而,“这些法律规范更多是从事后救济的 角度对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保护,公民需要支付的维权 成本非常高,难以从根本上防范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 的行为。”⑧目前,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更多依靠的是 行业自律和数据控制者与数据主体之间的合同约定。 一般来说,公众如果因个人信息遭泄露而诉诸法律, 按照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且大数 据环境下搜索和滥用个人信息的主体众多、渠道隐 蔽,导致举证难度极大,即便举证成功,也很难保证 胜算和评估损失。总体而言,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对 个人信息的保护是相对落后的。 3.信息和数据传播的动态、交互、匿名化 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中的数据来源范围非常广 阔,由于数据的大量汇集和集中存储,包括大量的企 业运营数据、客户信息、个人的隐私以及各种行为的 细节记录等,在无形中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从近 年来发生的一些网络公司用户信息的失窃情况来看,
三、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大数据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个人信息安全问 题,在深入剖析网络搜索引发个人信息安全危机成因 的基础上,下文重点从意识培养、立法监管、技术应 用等三方面提出构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想。 1.培养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自律意识 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既需要相关 企业和部门强化自律,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也 需要公众整体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 力,一旦发现个人信息遭到泄露,要积极向信息 管理部门提出投诉。 同时,为了遏制“人肉搜索”产生的信息失控 和价值乱序现象,需要大力加强文化传播和道德培养 的力度,将保护个人隐私且不窥探他人隐私作为一种 社会美德进行推广。 2.加大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监管力度 面对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信息数据的几何级数增 长,政府立法和监管的步伐必须紧跟甚至超过技术的 发展。总的来说,一方面,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 上,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规 范并协调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同时更加具体和 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法律依 据。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立法和监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提高微媒体舆论引导管理能力研究”(项目编号:13cGLl44)的研究成果。 现代传播2014年第5期(总第214期)
万方数据
览的一个网页或使用的一个手机应用程序。与信息闭 塞的时代相比,信息的开放非但没有赋予人们更多的 自由活动空间,反而大数据支持下的网络搜索,使监 控更加容易实现且更加隐蔽,监控成本亦越来越低。 由此,因大数据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全面爆发: “从2010年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遭遇‘泄密 门’,到2011年韩国社交网站‘赛我网’的3500万 用户资料被窃并最终导致韩国网络实名制的取消,以 及同年我国最大的程序员网站CSDN的600万个人用 户信息和邮箱密码被黑客公开进而引发的连锁泄密事 件”@再到近期曝光的中国人寿80万个人保单信息泄 露事件,这一系列动辄关系到几十万甚至上千万的个 人信息安全的事故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已经远远超 越个人范畴,成为全民共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关乎 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国家区域的安全稳定。 其次,个人的现实行为也被置于随时随地的“监 视”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网络搜索功能 被广泛使用,网络对个人行为的“监视”从线上延 伸到线下。网民通过网络数据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对 个人的现实行为进行曝光、披露,由此产生了“人肉 搜索”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网络现象。一方面,从天 涯“虐猫女”“华南虎照片”事件,到最牛房产局长 “周久耕”、微笑局长“杨达才”,再到网络炫富女 “郭美美”,以及“房叔”“房姐”等事件,“人肉搜 索”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威力和杀伤力,网民通过它 补全了在线“监视”、制度监督可能存在的信息空 白。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关法律规范,人肉搜索正 在成为网络非理性表达和个人隐私曝光的主要手段。 例如,广东校园艳照门当事人被人肉搜索,令其隐私 泄露,面临全社会围观;埃及神庙刻字儿童亦被人肉 搜索,牵连其所在学校,校方和当事人均承受来自网 络舆论的全面围攻,因此,有学者认为人肉搜索者 “他们以‘无名氏’的方式,躲藏在黑暗的数码丛林 里,高举话语暴力的武器,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 罪’的道德猎物”④。 2.大数据时代带来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机遇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在面临网络搜索带 来的安全风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随着网络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无论是政府、企业及其他 社会组织等机构的运行信息,还是个人的身份特 征、消费习惯和兴趣取向等信息,都变成了可被存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搜索与个人信息保护4

刘小霞
陈秋月
【内容摘要】
大数据时代,因网络搜索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担忧。如
何认识大数据时代网络搜索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症结,进而探索出科学可行的保护模式,是当前亟待解 决的难题。本文首先辩证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网络搜索对个人信息安全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并在分析大 数据时代网络搜索失范成因的基础上,重点从意识培养、立法监管、技术应用等三方面提出了构建个 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想。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搜索失范的成因 大数据时代网络搜索失范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和 人肉搜索主要是因为信息主体安全意识淡薄、立法规 范滞后以及信息和数据传播的动态、交互、匿名化等 原因导致。上述原因还引发了关于信息数据归属、传 播环境、分析使用权利和开发利用限度等问题的讨 论,进而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主体、范围、手段等 产生深刻影响。 1.信息主体安全意识淡薄 一般来说,信息主体包括数据主体和数据的控制 者。数据主体往往指普通大众,即使用者,而数据的 控制者则是指拥有数据的商家或政府等。在大数据时 代,这两者问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也就是说,数据的 控制权已越来越多地掌握在普通公众的手中。 一方面,公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经常无意问泄 露个人信息。如填写调查问卷或办理消费会员卡时留 下姓名、电话、职业、工作单位等真实详尽的个人信 息,这些信息都有可能因为商家的管理不善或第三方 的恶意攻击而泄露出去。有数据显示,近八成的个人 信息泄露源于信息所有者的内部作案。另据中国社会 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调查显示,面对日益严重的个人信 息滥用状况,仅有4%左右的公众进行过投诉或者提 起过诉讼,其中仅有8.1%的人通过投诉或者诉讼获 得了救济或者达到了目的。 另一方面,公众滥用网络搜索,导致信息管理失 控。2012年底,雷政富事件一度成为全国媒体争相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网络搜索;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的兴起,社交网络和电子 商务进入加速发展轨道,海量数据包围着人们的现 实生活,现代社会步人一个极度依赖网络信息系统
的参照系;而对于个人来说,与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既是个人网络行为的记录,同时也是应受保护的个人 隐私。大数据时代,网络搜索技术的发展令相关行业 能够利用信息和数据实现价值创造,但是此类技术一 旦滥用将会加大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当然,网络搜索 作为一项技术、一种工具,其本身是中性的,滥用积 聚的安全风险与善用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机遇 并存。 1.大数据网络搜索加大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网络搜索技术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也日益 显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 《2012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有84.8%的网民曾遇到过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每人 遇到2.4例信息安全事件。2叭2年3月15日,由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联合发布的《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调研报告》则 显示,超过60%的被访者遇到过个人信息被盗用的 情况。 首先,个人的网络行为正处于被随时随地的“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