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花夕拾》读书报告会

《朝花夕拾》读书报告会

读书报告会赏读《朝花夕拾》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您们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

在赏析名著前,我想先与同学们分享一句话“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不寂寞,不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都不知所措。

”这是一个浮躁喧嚣的年代,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能让心真正地安静下来,今天我就与同学们安安静静地坐下来,来赏读一位名家的作品。

一、走进鲁迅今天我们来赏读哪位作家的作品呢?这位作家有什么特点呢?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这个人就是鲁迅。

鲁迅的胡子最有特点,他的胡子刚开始的时候是向上翻翘的,别人嘲笑他崇洋媚外,鲁迅哪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于是取出镜子,剪刀,即刻剪成一平,使他既不上翘,也难拖下,如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静下来心来好好想一想,我们对鲁迅了解多少?在谈及鲁迅的时候,可能更多的学生停留在对鲁迅的评价上,他犀利的笔锋,他严肃的面容,他嫉恶如仇的豪迈。

在这我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话,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鲁迅真的像传说中那样需要我们仰视吗?我们有没有想过:鲁迅在童年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吗?鲁迅到底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在他的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回忆,走进一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去找寻鲁迅平凡且真实的童年生活,也许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了解最真实最平凡的鲁迅.二、解读题目《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题》,为什么要改成《朝花夕拾》呢? 鲁迅是个要求完美的人,旧事重提太直白,而朝花夕拾则婉约而蕴涵诗意。

我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一幅画面:早晨,初升的太阳散发着柔和温暖的光,繁花从树枝上轻盈飘落,洒满一地,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清香,晚上,夕阳的余晖映衬着这一美景,一位老人来到树下,俯身拾起一朵朵花。

那是花吗?那是花。

那单纯是花吗?不是,那是寂寞,是寂寞中的回忆。

“一朝一夕”,并不是一天之内的事,已经相隔了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重提,以及对所处的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他将回忆与现实交织起来,真切地宣示自己的瞬间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流程,于是,那些在鲁迅生活历程中曾留下印记的人和事都一一流泻于笔端。

三、赏析《朝花夕拾》鲁迅在童年都遇到了哪些事呢和哪些人呢?请跟随老师的脚步和我一起做一次时光穿越,请闭上眼睛。

好的,打开。

我们一起回到了1881年9月25日,浙江省绍兴府城东周家新台门诞生了一个男孩,阖家欢喜。

鲁迅在这里开始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

鲁迅的童年。

(一)童年的事快乐的事鲁迅的童年生活是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因为鲁迅的家境好,不是家财万贯,但也算得上小康水平,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衣食无忧。

鲁迅小时候有个小小的心愿,想养个宠物,他父亲说在中国的某城市有这样的一种动物,墨猴。

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跪在砚台旁边,先用前爪捧墨,然后慢慢地磨。

直到主人叫它住“手”为止。

有趣的是,主人写字时,它一直趴在砚台旁静候,有时发现桌上出现蚊、蝇、蚂蚁一类的小昆虫,它即奋力扑去,捉住吃掉,待到主人离去,它又伸舌将砚中余墨舔个精光,然后跳入笔筒里睡大觉。

墨猴是中国古代文人都喜欢的宠物,鲁迅也喜欢,但不知道去哪里买,终于没有得到墨猴。

但上天对鲁迅还是很眷顾的,有一天鲁迅在一间房子里捡到了一只小隐鼠,嘴角流着血,被蛇咬伤了,小小的鲁迅自然产生了怜悯之心,把小隐鼠放进了盒子里,第二天隐鼠痊愈了,但并没有离去,就天天跟在鲁迅身边,鲁迅写字的时候,隐鼠就在旁边看着,但不是等鲁迅写完字再舔干净,而是想吃就吃,鲁迅一边写字,隐鼠就在边上吃墨,捣乱,但对于鲁迅来说,童年的时候能有这样的一个小动物为伴,也真是很快乐的事情吧。

鲁迅的童年并不神秘,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喜欢小动物,也是普通人。

鲁迅也喜欢看热闹,看迎神赛会中的“五猖”神和“梅姑”神,还有看戏,画画,在雪天捕鸟,绣像,看神话故事,尤其爱看带图案的故事书,也就是我们小时候都喜欢的小人书。

鲁迅最大的快乐在哪里呢?——百草园。

百草园其实一个长满草的一个乐园,可是童年的鲁迅却有本事让它变成一个乐园。

这种本事就是童心。

它可以令单调无趣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起来。

在童年的鲁迅的眼里,油蛉是个歌手,而蟋蟀是会弹琴的,一旦听说何首乌长得像人形,吃了便可以成仙,我就非要拨出它的根来看看,有一次,鲁迅真的在墙角下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何首乌,他好奇啊,想拔出来看看,究竟有没有人形的根,他走过去,用力一拔,出大事了,泥墙倒了。

这是夏天的百草园,充满了乐趣,那冬天呢。

就算到了无味的冬天,只要一下雪,就可以兴致勃勃地捕鸟了,鲁迅是怎样捕鸟的呢。

“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子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进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境,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体会着鲁迅雪后捕鸟的快乐。

我小时候也尝试过像鲁迅一样捕鸟,但是从未成功过,挺遗憾的。

鲁迅能从那么简简单单的生活中发现乐趣。

或许是到了上学的年龄,7岁的鲁迅莫名其妙地被家人送进了私塾,而且是全城最严厉的三味书屋。

鲁迅在私塾里用的是从家里搬来的有抽屉的长方形书桌,父亲特意花了两块钱给他买了一把有扶手的木椅子。

三味书屋怎么严呢?坐得要直,书桌上书本要放端正,不许在墙上乱涂乱画,背书咬字要清楚,不许无故旷课,不许迟到早退,这都是小事,三味书屋的老师寿镜吾老师说了,学到一个月的时候,要把一个月学过的书背下来,学到半年时,要把半年的书从头到尾背下来,学完一年时,要把一年的书从头到尾背下来。

一向自由的鲁迅如今却要面对规矩甚多的三味书屋,要背一些不懂的文章,最初的时候真的适应不了。

可是鲁迅依然和伙伴们偷空过一种有趣的生活。

三味书屋也有一个小院子,可以让学生们在枯燥的学习之余换换口味,同学们趁着寿先生不注意,偷偷地溜进了院子,有的爬上树摘花,有的捉了苍蝇喂蚂蚁吃,但出去久了,被寿先生发现了,可不得了。

我们看这段文字:“三味书屋后面有个小园子,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偷着跑出去玩,到园子里的人太多,太久,被先生发现了,先生大叫:人都到哪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

为什么不能一同回去?怕先生发现,从这里能够看出已经上了学的鲁迅还透露着调皮贪玩。

先生这个时候,瞪瞪眼睛,厉声说读书,于是书屋里又人声鼎沸。

孩子被叫回去之后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专心于各式各样的乐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总而言之,他们想法设法地找到自己的快乐。

我们发现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也是一个普通的人,鲁迅的童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单调,甚至好像比我们的童年还丰富多彩。

鲁迅的童年与我们的距离是如此的近,我们的童年也有很多的乐趣,玩过家家,下河捉鱼,养小动物,玩玩具,捉迷藏,每个人在回忆童年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快乐。

我们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悲伤的事:鲁迅对往事的回忆都是快乐的吗?鲁迅自己也说“回忆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

细细品读鲁迅的散文,我们似乎还能读到萦绕在鲁迅内心的对童年生活的阴暗的回忆:自己幼时自己心爱的小隐鼠死掉了,可爱的小白兔被猫吃掉了,充满了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卖给了别人,渴望去看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有机会读书学校却是乌烟瘴气,学了知识什么都做不成,在日本遇到了藤野先生,却为了医治国人的精神病苦而与之离别,朋友范爱农穷困潦倒,落水而逝……我们在读到这些的时候,知道了鲁迅的童年不仅仅都是快乐,还有一些感伤,甚至我们在读到感伤之处,还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些发生在鲁迅童年的快乐的事、感伤的事都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鲁迅,最平凡的鲁迅。

(二)童年的人美好的人和事总是能长留心间的。

当一个人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最先想到的是哪些人呢?肯定是那些对他一生有着深远影响的人,比如说保姆长妈妈、老师藤野先生1《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保姆阿长是鲁迅最早接触的一位农村妇女,也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位农村妇女,鲁迅在好多篇文章中提到过她,无形中已为这位连名字都没有的小人物做了传,其实阿长并不是这个保姆的名字,而是鲁迅奶妈的名字,那个叫阿长的奶妈走了之后,雇了现在的这个保姆,打家懒得叫新名字,于是给新来的保姆叫阿长。

鲁迅最初的时候是厌恶长妈妈的,阿长睡觉的时候懒懒地摆了一个大字,会把鲁迅欺负到去床边睡。

喜欢饶舌地讲别人家的闲话,和鲁迅说一些规矩,比如死了人的房间时不能进去的,比如正月初一那天要鲁迅对她说恭喜,等等这些,但有一件事是让鲁迅最恼火的,因为长妈妈不小心踩死了鲁迅的小隐鼠,但是却说是被猫吃掉的,从这些看长妈妈着实是不被鲁迅喜欢的,但鲁迅对长妈妈的态度又是如何转变的呢?和一本书有关系。

经常借书给鲁迅看的玉田叔叔告诉他,有一种绘图的书叫《山海经》,上面有很多绘图,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会飞的鸟,他原来有一部,但是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也没有时间给他找。

鲁迅很想得到这样的一本书,然而没机会,压岁钱是有的,但一年只能去一次书店,离家小,年龄还小。

整天念叨,我想要《山海经》,我怎么没有《山海经》呢?长妈妈于是就问起了山海经的事。

长妈妈令鲁迅大为惊喜的事自然是个他买来了《山海经》,鲁迅还在文中提到这是她告假回家后带来的。

事实是这样的:长妈妈在乡下,有个过继的儿子,她把《山海经》的事告诉了她儿子,于是她儿子很快地把书买回来了。

在告假回家时,还惦记着鲁迅的心愿,她的爱的确是人世间最珍贵的爱。

《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笔调最温暖的一篇。

一句非常精彩的感慨: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一句最能让人感怀,年幼的鲁迅被善良朴实的长妈妈默默的爱震惊了,这是真爱的标志,尽管长妈妈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长得也实在不好看,但掩盖不了她的真诚和朴实,鲁迅对长妈妈既厌恶,又喜欢,但更多的是敬意。

也正因为如此,她的故去,足以令人怀念。

所以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周围人的人身上的闪光点。

2、对鲁迅一生有着重大影响的人还有另外一个人,是藤野先生。

他用他的爱影响着鲁迅,用爱感染着鲁迅。

鲁迅回国多年,还念念不忘藤野先生,这位他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可见他在鲁迅心目中所占的地位。

从文章中看来,鲁迅和他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作者在文章里回忆了几次他还记得的交往。

就是在那三言两语的叙说中,让我们感受到出自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