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概述
道德经是二千多年前中国伟大哲学家,思想家老子留给后人的传世巨著。
古今无数学者都拜读过道德经,很多人也从道德经中领悟到了智慧的火种,并结合自身的思想和现实环境留下了更多地的智慧宝典照亮中华文明并不断辉煌前行。
当然,也有众多的人只知其表,不知其义,即便拜读多篇也不能理解道德经所讲述的根本思想。
这里通过我对道德经的学习和理解,简单描述一下道德经是一部怎么样的经典?主要在讲什么思想?我们又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学习应用道德经的思想?由于能力有限,有错误的地方也请批评指正,一起进步。
根据理解,道德经是老子以国家及圣人(伟人)为立足点,以“道”即自然平衡法则为其思想根本,通过其以往治理国家的经验所写的一篇治国及修身的传世巨著。
通过对“道”和“德”的不同表述,指导后人根据自然发展规律及当前所处的现实环境状态如何运用“无为而治”
和“有为得治”的方法去管理好其国家,民众及自身。
“道篇”的中心思想就是国家及管理者圣人因依照自然平衡法则,丢弃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种种作为,根据现实社会的情况,借助自然平衡法则的力量,以积极无为的管理方式管理国家,民众及自身,让社会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无为”是利用自然社会平衡法则为的基础的“有为”。
这里所讲的“道”就是指顺应自然平衡法则的无为,即抛弃种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有为,采用顺应自然平衡规律的无所作为。
“德篇”的中心思想就是国家及管理者圣人因依照自然平衡法则,以为而不争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作为,根据现实社会的情况,以符合自然平衡法则的规律,用主动有为的管理方式管理国家,民众及自身,让社会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有为”是顺应自然社会平衡法则为基础的“无为”。
这里所讲的“德”就是指顺应自然平衡法则的有为,即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采用符合自然又不破坏自然规律的种种积极作为。
由于老子智慧的渊博,道德经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但不管哪个论点都围绕着自然的平衡法则即”道”展开,其很多思想观点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值得当代人去思考学习,例如:“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治大国若烹小鲜”等等对当代人依旧具有开人智慧,指导行为的现实意义。
但由于老子所处环境时空与当代社会明显不同,有些思想已经不能适用与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例如:“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这种思想对于古代信息沟通不便社会治理能力弱而言,“愚民”对当时国家帝王来说是很有用的管理方法,但对当今信息瞬时共享物质富足的社会来说,愚民只能让这个国家失去创造力,最终会导致国家因失去社会竞争力而衰亡。
当然对于“民之难治,以其智多”的治国难题,如果单以国家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加以束缚,那就是下策,但如果国家在加强法律制度,道德规范的同时,通过宣扬并广开社会奉献的“善”的渠道,同时也使民众因付出奉献在社会中得到相应的地位,名誉,财富等不同的回报,必将激发社会的活力,国家社会必然也因为民多智广而强盛不衰。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学习道德经等其他经典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必须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及其思想核心,并通过领悟及根据自己现实社会环境加以灵活运用,这样也才能把他人的智慧变成为自己的智慧。
否则,任何的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只能让自己的思想更加的僵化愚昧,并自愚愚他祸害社会。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领悟自然平衡的智慧,就能看明白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对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并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平衡法则其实也就是因果思想的另外一种解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再需要提醒的是,平衡法则只是一种思想智慧工具,如何解开自身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用这种工具并结合自身的环境同时作用才能实现。
如果痴迷于思想而不去实践,任何伟大的智慧都不会产生现实作用,也往往因不平衡导致极端。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道德经”即是一部依照平衡规律指导后人如何根据现实环境通过“无为”和“有为”的方式治理国家,社会,民众及自身的传世巨著。
经典中所讲的众多思想智慧,希望大家自己去思考领悟,并在自身的环境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通过努力实践造福社会。
人生的意义在于作用,作用越大意义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