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无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无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一、单选题(★★) 1 .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以下有关利用海水的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是B.只有②④C.只有②D.①②④(★) 2 . 长期受电磁辐射可引起人头昏、头痛、失眠等症,科学家发现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具有较好的防辐射损伤功能。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油菜B.牛奶C.豆腐D.米饭(★) 3 . 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B.C.D.(★★) 4 . 分类放置物质可以保证物质存放的条理性,便于快速查找和利用物质下列物质存放和类别标签对应正确的是()A.有机物B.酸C.碱D.盐甲烷淀粉二氧化碳盐酸硫酸硫酸钠烧碱纯碱熟石灰食盐小苏打碳酸钙A.A B.B C.C D.D (★) 5 .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A.鸡蛋清7.6-8.0B.葡萄汁3.5-4.5C.番茄汁4.0-4.4D.苹果汁2.9-3.3(★) 6 .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 7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A.熟石灰用于粉刷墙壁B.铁桶用来盛氢氧化钠溶液C.酸碱指示剂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D.氢氧化钠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8 . 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混合物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降温(★★) 9 . 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A.B.C.D.(★★) 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C.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竭的能源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11 . 下列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是()A.B.C.D.(★★) 12 .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C.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D.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 13 . 下列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试剂不正确的一组是()A.Zn(NO3)2溶液、Cu、AgNO3溶液B.Zn、Ag、CuSO4溶液C.Zn、Cu、H2SO4、AgNO3溶液D.Zn、Cu、AgNO3溶液(★★) 14 . 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纯铜片留下明显划痕,说明硬度:黄铜片>纯铜片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D.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15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B.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b>a>c C.降低温度一定可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D.将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析出晶体质量a>b(★★) 16 . 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之最B.化学与生活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②最常用的溶剂是水③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①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除去②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③水壶中的水垢:可加盐水浸泡除去C.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D,化学与工农业①浓盐酸密封保存:防止吸水变稀②氢氧化钠密封保存:防止潮解、变质③白磷在冷水中保存:隔绝空气防止自燃①用二氧化碳与铁矿石反应炼铁②石油炼制可得汽油、煤油、柴油等③施用过量化肥、农药来增加粮食产量A.A B.B C.C D.D(★★) 17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A.酸中都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8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操作方法A CO2混有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B CuO混有碳粉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C NaCl溶液混有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D Cu(NO3)2溶液混有CuCl2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A.A B.B C.C D.D(★★★★)19 .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 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用足量的NaOH溶液来“捕捉CO 2,其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B.整个过程中,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反应室中主要涉及两个化学反应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20 . 某固体可能含有 CaCl 2、Na 2SO 4、CuSO 4、KNO 3、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透明溶液;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 Ba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可能有 KNO3、CuSO4、CaCl2B.一定有 Na2CO3,Na2SO4和 CuSO4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C.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不含 CaCl2,可能有 KNO3、CuSO4D.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不含 CuSO4和 CaCl2,可能有 KNO3二、简答题(★★★★) 21 .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_____(填字母)。

A 、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B 、用化学纤维制作毛绒玩具C 、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D 、用聚氯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2)化学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_____,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向溶质为AgNO 3、Cu (NO 3) 2、NaNO 3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则所得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探究铁和锌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状况,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

A 甲是锌,乙是铁B 甲是铁,乙是锌 C图1中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D 图2中金属乙与硫酸充分反应后,金属乙一定有剩余(★★★★) 22 . 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相同的粒子_____(填粒子符号)。

(2)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并测得溶液的pH 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b点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_____(写化学式)。

②写出c→d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某同学为了除去食盐水中的MgCl 2、CaCl 2,Na 2SO 4等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加入过量Na 2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②加适量稀盐酸后反应之一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实质为_____。

三、推断题(★) 23 . 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涉及反应为初中常见反应),其中 A 俗名为生石灰,C为常见的溶剂,C 与 E 元素组成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1)F 的化学式为______。

(2)B 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____(写一种)。

(3)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四、实验题(★★) 24 .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实验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实验中,观察到_____,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丙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的操作步骤为_____(填序号),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科学探究题(★★★★) 25 . 工业上制取烧碱的方法之一是电解食盐水法,在生成烧碱的同时还在两电极上产生两种气体(经检验均不是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某化学小组在化工商店购得某品牌的烧碱样品,准备用于化学实验。

当将其配制成溶液时,小刚同学观察包装袋标签发现了问题:根据生产日期,这包烧碱存放时间较长,会不会变质呢?于是对这包烧碱进行如下探究:(一)这包烧碱含有什么成分?(1)打开后发现样品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粉末,初步判断已经变质,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刚同学猜想:该包烧碱的成分可能是NaOH和Na 2CO 3也可能完全是Na 2CO 3。

(3)实验探究: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完全溶于水,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有Na2CO3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_____试液_____还含有NaOH反思1:小红同学在实验完成后提出个人质疑:化学反应中的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所以电解食盐水法制得的烧碱中往往会含有杂质_____(填化学式)。

所以需要进行再探究:另取上述实验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硝酸和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说明小红的质疑是正确的。

反思2:小亮认为,小红的实验设计有缺陷,理由是_____。

(二)成分含量测定a.取样品mg放入如图装置中加水完全溶解,后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为m 1gb.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硝酸溶液,待反应停止再试样称量为m 2g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表达式即可,Na 2CO 3、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6、44)六、计算题(★★) 26 . 硫酸铵(化学式为(NH 4)2SO 4)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的氮肥施肥浓度过高,会造成烧苗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