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物理内能试题经典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B.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D. 物体的温度升高,他的内能一定会增加【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A 不符合题意;B、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B不符合题意;C、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C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2.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答案】A【解析】【解答】解:A、甲图表示的是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确;B、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B错误;C、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图中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该冲程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D错误.故选A.【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3)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当气门都关闭,并且活塞向上运动时是压缩冲程;活塞向下运动时是做功冲程.3.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D【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故选D.【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判断清楚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即可;(4)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4.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B. 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C. 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慢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D. 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答案】 C【解析】【解答】解:A、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A错误;B、食用油吸热升温快,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水的吸热能力强,B错误;C、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慢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水的吸热能力强,C正确;D、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慢,故将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时间长,水吸收的热量多相,D错误.故选C.【分析】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1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2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5.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答案】D【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C不合题意;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解答本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6.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抱热水袋取暖B. 冬天双手互搓C. 摩擦燃着火柴D. 铁丝弯折发热【答案】 A【解析】【解答】A.抱热水袋取暖,温度不同会发生热量转移,利用了热传递,A符合题意;B.双手互搓取暖,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B不符合题意;C.摩擦燃着火柴,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C不符合题意;D.铁丝弯折时,做功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7.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J/(kg•℃)物质水酒精煤油水银冰砂石铝铜比热容4.22.4 2.10.142.10.920.880.39B.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热量是2.1×103J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比如:冰比水银的比热容大。
A不符合题意;B、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2.1×103J.B不符合题意;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根据公式△t=知,煤油的温度变化大。
C 不符合题意;D、由表中数据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
质量相等的铜和铝,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吸热公式Q=cm△t知,铝吸收的热量多。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表格数据,利用吸热公式Q=cm△t分析理解.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 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 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答案】B【解析】【解答】 A、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A不合题意;B、液体很难被压缩,因为液体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B符合题意;C、捏海绵使得它的体积变小,海绵中的空隙不属于分子间的空隙,C符合题意;D、电子的尺度比质子小,质子又比原子小,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B、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分子间存在着间隙;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 .9.镇江山清水秀,文化底蕴丰厚,以下描绘能说明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的是()A. 塔影湖,湖面波光闪烁B. 南山林,林中雾霭弥漫C. 恒顺醋,醋香阵阵扑鼻D. 锅盖面,面汤上下翻滚【答案】 C【解析】【解答】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B、雾霭不是分子,B不符合题意.C、正确,是分子运动形成的现象,C符合题意.D、这是沸腾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的体积很小,用肉眼无法看到.10.厨房中的物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炒菜时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B. 利用煤气煮饭是因为煤气热值较高、污染小C. 筷子夹食物,筷子是省力杠杆D. 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来冷却食物【答案】C【解析】【解答】解:A、炒菜时,菜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而四处飘逸,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B、煤气热值高,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烟尘等,也有少量的污染物形成,只不过污染较小,故B正确;C、用筷子夹菜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C错误;D、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用水冷却食物效果好,故D 正确.故选C.【分析】(1)判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根据煤气的热值和燃烧产物判断.(3)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4)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11.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内能不变,比热容变大B.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B【解析】【解答】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 (/kg•℃),冰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冰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12.关于分子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虽小,但可以用肉眼看见B. 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D. 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答案】 B【解析】【解答】解:A、分子的体积很小,量度单位是10﹣10m,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