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B. 乙实验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冲出管口,对应内燃机的做功冲程C. 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D. 丁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故A正确;B、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B正确;C、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C正确;D、由于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故选D.【分析】(1)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这样更安全;(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答案】C【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符合题意;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尘埃飞舞机械运动,人的肉眼看不到分子的运动;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海绵间的空隙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即机械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c水>c煤油、ρ水>ρ煤油)(不计热量损失)A. 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B. 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C. 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 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答案】 B【解析】【解答】AC、已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由公式m= 知:水的质量小于煤油,AC不符合题意;BD、已知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由于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由公式V= 知,水的体积小于煤油.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比热容表示物体的吸热能力,常见物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在吸热和质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较小.若吸热和温度变化相同,则质量不同.4.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J/(kg•℃)物质水酒精煤油水银冰砂石铝铜比热容4.22.4 2.10.142.10.920.880.39B.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热量是2.1×103J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比如:冰比水银的比热容大。
A不符合题意;B、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2.1×103J.B不符合题意;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根据公式△t=知,煤油的温度变化大。
C 不符合题意;D、由表中数据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
质量相等的铜和铝,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吸热公式Q=cm△t知,铝吸收的热量多。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表格数据,利用吸热公式Q=cm△t分析理解.5.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B. 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C.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 用热水相比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的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 D【解析】【解答】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D.物体体积缩小,是物体间有缝隙,不能反应分子间有缝隙,B不符合题意;C.吸烟时,看到的烟雾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C不符合题意;D.分子运动时,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的水一定比80℃的水含有的热量少B. 划燃火柴,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C. 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D. 质量相同的燃料燃烧,热值越大的,放出的热量越多【答案】 B【解析】【解答】A、热量是指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不能说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故A错误;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划燃火柴,故B正确;C、水的比热容较大,与质量相同的其他液体相比,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小,可以调节周围的气温,故C错误;D、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燃料完全燃烧,热值越大的,放出的热量越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单个物体是不含有热量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水的比热容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小;燃料燃烧所能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燃料的热值、燃料的质量和是否完全燃烧有关。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故内能不变C. 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 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含有的热量多【答案】C【解析】【解答】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B、水凝固成冰,温度不变,由于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不合题意;C、热水供暖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温度降低时能放出较多的热量,符合题意;D、含有热量说法不科学,采用液氢作为燃料,因为它的热值大,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消耗了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增大;B、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相同的物体,比热容越大,在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相同质量的燃料,热值越大,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8.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A. 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B. 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C. 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D. 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答案】C【解析】【解答】白天海水和沙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沙子的比热容小其温度升高得多,傍晚沙子和水放出热量,沙子的比热容小温度降低得多。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Q=cm△t知,当Q、m相同时c越大△t就越小,当Q、m相同时c越小△t 就越大。
9.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A. 5∶1B. 1∶ 5C. 1∶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故答案为:C.【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10.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是()A. 雪花纷扬B. 丹桂飘香C. 柳枝摇曳D. 秋叶飘零【答案】 B【解析】【解答】解:分子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比如:丹桂飘香;而机械运动是物体的运动,是看的见的,比如:雪花纷扬、柳枝摇曳、秋叶飘零.故选B.【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物体的运动.11.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 禽流感病毒H7N9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分子的热运动,能传染到人【答案】D【解析】【解答】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A不符合题意;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B不符合题意;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不符合题意;D、禽流感病毒通常在禽类体内,一般情况下是接触不到人体的,不会在空气中传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禽流感是病毒,不会在空气中传播.12.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泡茶时,杯口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B. 泡茶时,部分茶叶下沉﹣﹣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 茶水太烫,放一会茶水凉了﹣﹣此时茶水具有的热量较少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答案】 C【解析】【解答】解:A、泡茶时,杯口冒出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正确;B、泡茶时,部分茶叶下沉,是由于茶叶受到向上的浮力小于向下的重力,故B正确;C、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具有热量,故C错误;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C.【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作液化;(2)上浮的茶叶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所以茶叶上浮;(3)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4)从一侧看,玻璃杯中间后,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一个放大镜.13.目前,各地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值走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低于0℃时,PM2.5不具有内能B.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 PM2.5在空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D. PM2.5的颗粒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的【答案】 C【解析】【解答】解:A、环境温度低于0℃时,分子仍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PM2.5仍然具有内能,其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PM2.5在空气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错误;C、PM2.5在空中既不静止,又不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是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故C正确;D、PM2.5的颗粒物是固体小颗粒,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分析】(1)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统称为物体内能;(2)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3)受平衡力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否则物体不受平衡力作用;(4)PM2.5的颗粒物是固体小颗粒.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 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答案】C【解析】【解答】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错误,因为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都有关.故A不正确.B、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B不正确.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能量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故C正确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错误,内能的大小还与质量和体积有关.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2)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15.如图所示,几种热现象的实验中解释正确的是()A. 图甲所示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B. 图乙所示木塞被冲出时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的内能增加C. 图丙所示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图丁所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甲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不是只有引力,故A 错误;B、当加热试管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的内能足够大会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故B错误;C、根据图中冲程中火花塞点火和活塞向下移动的特点,可以判断这个冲程是做功冲程,此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结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2)木塞冲出过程也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的过程,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3)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做功、压缩和排气,其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还有压缩冲程有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6.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远处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 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就感到暖和,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C. 夏天在河岸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答案】C【解析】【解答】A. 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酒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B. 搓手时,我们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B不符合题意;C. 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C符合题意;D.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