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实践与思考丰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邹凤国、杨志远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
实现公平正义就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就是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是依法治安的题中之义,能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有助于形成和谐法治社会。
结合当前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些思考举措。
一、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牢固树立执法意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是各级安监部门的法定职责,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灵魂。
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就要做到加强执法工作领导,落实执法责任,充实执法力量,完善执法机制,提高执法能力,创新执法方式,规范执法程序,这对于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制止和纠正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稳定安全生产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坚持执法必严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安全生产法》、《江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权威,关键在于依法行政,程序化执行。
一是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对守法者切实依法予以维护,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敢抓、敢管,铁腕依法行政。
强化程序意识,依法完善有关执法程序的制度和规则,加大对程序违法行为的追究力度,同时公开行政执法,保障当事人和利益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确保程序正当、合法。
二是明确行政执法责任。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江西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三是要强化执法监督。
建立健全规范性的内部监督制度,完善定期执法分析制度,全面掌握执法动态,评估执法效果,调整执法工作的重点,做出正确的执法决策,减少执法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对年度、季度和月执法工作超前做出决策,有计划、按步骤开展执法工作,不定期自查自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强化严格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就要从执法行为下手严格按程序执法,是实现依法执法的重中之重。
一是严格立案审批规定。
对从上级转办、同级移送、下级报送、执法检查发现和举报受理掌握和发现的案件线索,应当予以立案的,严格执行立案规定,履行审批程序,遵守审批时限规定。
二是依法进行调查取证。
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相关要求组织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名,必须向被调查单位和被调查人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调查取证既要收集能够证明被调查当事人有违纪行为的证据,也要收集能够证明被调查当事人无违纪行为的证据,特别要注意收集物证、书证、视听材料等客观性强的证据;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严格遵守案件调查时限规定。
三是严格处理和执行程序。
加强执法监督,建立执法行为审议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依法规范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
研究决定案件处理时,要听取案件审理部门和案件检查部门两方面的意见,慎重对待有分歧的意见。
不得以个人或少数人意见代替集体研究决定。
重视处罚决定执行工作。
严格执行处罚决定宣布和执行的时限要求。
加强对处罚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处罚决定执行不及时、不到位。
对同类安全生产执法案件按不低于10%的比例,召集相关企业进行公开裁定。
四是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行政处罚执法文书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他的法定送达人。
行政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各类行政处罚执法文书送达时,履行告知义务,及时准确地告诉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五是规范案件线索报送和转办工作。
对应由上级机关办理的,及时报送上级机关;对应由下级机关办理的,及时转交下级机关;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及时移送有关机关和部门,对转交下级机关办理的重要案件线索,加强检查,跟踪督办。
规范案件材料移送审理工作。
案件调查结束,案件检查部门按规定将证据和程序两方面的材料,全部移送案件审理部门。
四、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强化监管执法协调联动、统筹沟通配合规范行政执法,切实实现监管执法协调,就要将年度监管工作计划和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工作对象有交叉的要统一组织,合并实施。
实行教育培训、安全标准化、应急管理、隐患排查、职业卫生等方面综合监管执法。
执法检查活动中,各监管股室和执法大队,要依据拟检查对象的特点共同研究检查的重点内容和重点环节,共同制定检查方案、标准和处罚细则。
日常工作中,各监管、执法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监管股室在行政许可、“三同时”审查、专项督导等工作中,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的,应及时移交执法支大队立案处罚;执法大队专项执法活动或阶段性执法检查结束后,应将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通报有关监管股室,并提出加强安全监管的建议。
各监管股室要对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对监管工作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
规范行政执法,强化监管执法统筹沟通配合,各级安监部门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稳步推进执法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要进一步明确执法检查内容,依法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逐步统一执法和处罚尺度,有效解决各级执法不一致的问题。
县安监局要做好县、乡执法计划的衔接工作,避免重复检查,统筹优化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效果。
同时,县安监局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安监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相配合的信息通报、协同调查、联动执法等机制,制定部门间执法信息共享办法,打破“信息孤岛”。
重点加强与发改、国土、城建、工信等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违法违规开工建设、擅自生产等信息,提高“打非治违”实效。
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准确掌握各类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通过执法检查督促企业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切实避免由恶劣天气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建立完善执法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对发现职责范围外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五、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加强对举报投诉的核查执法、建立执法监督制度进一步畅通“12350”、电话、网络、书信等举报投诉渠道,广泛收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信息。
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举报投诉查处工作机制,规范受理、核查、处理、结案等程序,坚持“接报必查、查必有果、有果必复”。
经核查属实的案件,遵照“谁核查、谁处罚、谁反馈”的原则,由组织查处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处罚程序实施处罚。
实名举报的,要将调查核实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投诉人。
同时,要建立健全执法案卷评查和监督抽查制度,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各级安监法制机构要进一步完善评查标准,制定评查细则,并于每年联合执法部门组织开展至少一次执法案卷评查,对处罚案件法律法规适用正确性、证据收集充分性、执法程序合法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每次评查结果要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
对于普遍性问题,要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要求,并作为下一次案卷评查的重点内容。
实行监督抽查制度,各级安监法制、纪检机构要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执法计划中3%的企业进行联合监督抽查,重点调查了解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并严格依法依纪实施问责。
六、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建立执法约谈和定期督导考核制度每次执法检查,都要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方式,对检查复查、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采取合法、适当、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跟踪记录,并按要求归档、备案、使用,进一步促进执法行为的严格、规范、公正和文明。
要依据“提高意识、促进工作”的原则建立执法约谈制度。
针对日常执法检查和执法督导发现的重大或普遍性问题和隐患,县局将视情况约谈属地政府、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了解情况,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和要求,提高执法实效。
建立定期督导制度,县局每季度对各乡镇安监部门开展一次执法工作督导,重点检查执法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依据是否正确,执法文书是否规范,实施处罚是否得当,对参加观摩执法企业巡查、抽查执法是否落实,企业隐患整改是否到位等,及时发现、纠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七、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提升执法人员素质、严格执法工作纪律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新形势下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
要选拔政治思想坚定、守规矩、懂法律、精业务、有担当的人员充实行政执法一线,形成执法优势,保障执法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建立并落实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执法人员安心一线工作,对依法行政意识强、善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现实矛盾和纠纷的优秀执法干部,应优先提拔使用。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实践锻炼,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多岗位执法工作需要。
各级安监部门要严格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研究制定具体廉洁执法行为规范,强化廉洁执法纪律约束。
要加强执法检查廉政风险控制,从执法检查工作的细节着手,分析、预判执法检查各个环节、步骤、执行方式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从制度、程序、监督机制上实施有效控制。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执法人员的廉政教育,要求执法人员严格遵守廉政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制度、工作纪律。
要加强执法检查的过程监督,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督促执法人员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做到规范、公正、阳光、廉洁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