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限空间安全职责

有限空间安全职责

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安全职责
1.按照规范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

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危害防护控制计划、
有限空间作业进入许可程序和安全作业规程,并保证相关人员能随时得到计划、程序和规程;
2.确定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进入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
职责;
3.在有限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有限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4.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培训;
5.当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须评估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有
限空间是否许可作业;
6.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允许的劳动者进入有限空间;
7.提供有限空间作业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器;
8.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作业负责人安全职责:
1、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确认作业者、监护者及气体检测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及上岗资格;
3、应完全掌握作业内容,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4、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者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5、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
立即终止作业;
6、对未经许可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7、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监护者安全职责
1、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的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与作业者
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3、检测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如实记录有毒有害气体数据;
4、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
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5、对未经许可靠近或者试图进入有限空间者予以警告并劝离,如果未经许可者
进入有限空间,应及时通知作业人员和作业负责人。

作业者安全职责
1、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
护用品;
3、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4、服从作业负责人安全管理,接收现场安全监督;
5、发现影响作业的异常情况或听到作业负责人、监护者撤出信号时立即撤离。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
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
紧急处置措施方案
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
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
经费保障
预案的更新----------样本见课本283页。

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本预案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试行)》、《公司应急预案》编制《公司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应急救援》
二、公司基本概况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运营部经理
成员:运营部成员
2 指挥部职责
事故发生后,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负责组织有关部室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训练。

四、单位紧急联系电话:
社会应急救援电话:119
120
110
五、有限空间的分类与分级
1、有限空间的范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伤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我公司的有限空间主要包括清水池、闸井、表井、消火栓井、检查井、下水井和地下管道等。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2、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类
1)缺氧危险作业环境:是指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9.5%的环境
2)有毒有害危险作业环境: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
环境。

3)易燃易爆危险作业环境:存在甲烷等易燃易爆物质的环境。

3、主要危险源(点)数量和种类
我公司共有
1)清水池4 个
2)自来水截门井个
3)供水管道米
4)检查井个
5)消火栓井6 个
6)水表井个
4、主要危险源(点)特性
检查井、表井、消防栓井、清水池等有限空间,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过程中,由于有限空间本身具有出口受限制、密闭狭窄、通风不良、潮湿等特点,其作业环境易出现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中毒或触电,且易导致火灾爆炸,在有限空间环境下作业是危险的。

作业人员进出及维修过程中,易受到中毒、窒息、中毒、触电的危险。

6、潜在的事故类型、影响的范围及后果
我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是:中毒事故和缺氧窒息事故。

1)中毒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主要有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物、苯系物等造成急性中毒。

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作业人员和防护不当的施救人员。

中毒者一般会出现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等。

引起全身各系统与组织(皮肤黏膜、呼吸、消化、循环、泌尿、血液、神经等)的损害,甚至造成中毒者死亡。

2)缺氧窒息事故
主要由于有限空间中空气含氧量低,造成作业人员缺氧窒息。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作业人员和防护不当的施救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人员昏迷、死亡(根据有限空间氧气含量及消耗量的不同,其后果有轻有重)。

3)燃爆事故
由于有限空间存在的可燃物质到达其爆炸极限范围,在助燃剂的帮助下,有明火、静电火花等外界能量共同引起燃爆事故的发生。

其危害范围不仅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及有限空间外人员。

其危害后果主要导致人员烧伤、遭受物体打击受伤以及直接死亡。

六、现场救援
原则:首先寻求专业救援队伍的帮助。

在具备现场救援设备及具有熟知救援知识的专业人员,才可实施主动性救援工作。

步骤包括:
1、有限空间外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

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
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2、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

3、发生人员昏倒、晕厥的,采取防爆型风机向事发有限空间输送新鲜空气。

有持续有毒
物质泄漏的,切断泄漏源。

4、发生燃爆事故的,使用就近的消防设施或自带便携式消防设施灭火。

有持续性可燃性
物质泄漏的,切断泄漏源。

5、受困人员自身带有安全带、安全绳的,监护人员迅速将其拉出有限空间。

6、无法通过有限空间外救援方式实施救援的,救援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7、环境昏暗的,应使用36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8、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为受困人员系好救生索,妥善提升,使受困人员脱离危险
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9、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救援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
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10、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送转医院。

七伤员现场救护
1、初步处理
1)由呼吸道中毒及缺氧窒息者,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视情况对
伤者输氧,或进行心肺复苏等。

2)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

3)经皮肤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4)眼、耳、鼻、咽喉黏膜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视刺激程度轻重,用清水或小
苏打水冲洗。

2、等待救护人员救治。

八、救援结束
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指挥中心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应急救援结束后,有关单位、部门应按照常规要求,积极修复设备,尽快恢复生产;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