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勘察和测绘技术方案前言从事土地整治项目的勘测工作,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辽宁省测绘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项目勘测所要求的测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权属界址线测量。
勘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项目勘测范围必须大于项目区面积的10%,测量范围应测至项目区界址线外10~50米,并要求把与项目区有关的河流、水库、道路、村屯及建(构)筑物等标示出相对位置。
勘测工作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划设计工作前进行,由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执业资格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
在土地整治项目勘测实施前,由规划设计人员和勘测人员共同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踏勘。
实行勘测成果的验收制度,对勘测成果的真实性负责。
1.1作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年2月发布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09年2月发布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发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4月发布的《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1-2005)。
1.2作业流程1.3前期工作a 1:1万地形图、最新变更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纸质和电子文档)、乡镇最新土地利用总规划图、最新的1:1万正射影像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b收集项目规划建设区内的基础控制点成果:Ⅱ、Ⅲ等三角点四个可以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以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上述成果可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呂格正射投影,按3度分带,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内如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以利用,需要经过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c按《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的规定,针对项目规划建设区实际情况及行业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
1.4控制测量a应在原有国家等级点的基础上布设一、二级导线点作为项目测区的首级控制,执行《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有关条款;当项目测区内高等级控制点稀少时,可采用GPS测量方式先加密高等级控制点,执行《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或同等级的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施测时,起算点的连测不应少于3个点。
一级店也可以用测距导线施测。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一级点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GPS作业时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观测时量取仪器高两次,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最后结果。
每个点观测均需用手簿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点名、点号、观测者、天气、日期、时间、天线高、时段、接收机编号,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
原始记录字迹清晰、整齐,无涂改。
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
数据处理满足《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第9条要求。
基线测量精度及所组成的异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闭合差符合以下式:式中:a=10mmb:为比例误差因子,对应四等、5″、8″时分别取10、10、20ppmd:为基线长度,单位为千米W X、W Y、W Z为坐标分量闭合差W:为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ΔS:为复测基线长度差b项目测区首级高程应采用等外水准的精度进行联测;当项目测区等外水准测量特困难时,应及时与业主及委托单位商定,并经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有特殊要求时, 项目测区首级高程应采用不低于四等水准的精度进行联测,执行《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四等点以四等水准精度连测,一级点以五等水准精度连测。
四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双面尺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四等高程导线边长的测定,应采用不低于Ⅱ级精度的测距仪往返各观测一测回,其边长不大于1KM,测距的各项限差和要求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2.4节的规定,每站应读取气压、温度。
垂直角观测应采用DJ2级经纬仪按中丝法观测三测回,垂直角测回差和指标差不应大于7″。
高差测定应采用对向观测,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不应大于±40√D(mm)。
(D为测距边水平记录KM)。
符合路线闭合差限差同四等水准要求,符合线路长度不大于15KM。
仪器高、觇标高应在观测前后各测量一次,读至1mm,当较差不大于2mm时取中数。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3.6节的要求。
c图根控制点的施测可采用全站仪或GPS测量,直接测出三维坐标。
点位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GPS观测点位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º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
在GPS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RTK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测绘的依据,应在以上各等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图根点的密度满足测图需要。
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增加,空旷地区可适当减少。
图根点主要以光电测距导线布设,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导线长度短于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大于0.15m。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图根导线一般为符合导线,不超过两次符合。
当遇到较大单位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允许采用闭合导线。
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土基本等高距的1/10。
d必须保证项目规划建设区内每片区不少于三个埋石点(含首级点),埋石点必须均匀且互相通观。
在地面或山地埋设一般普通标石,其规格按《城市测量规范》附录C执行。
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格按《城市测量规范》附录C执行。
四等点编号前冠以Ⅳ,如Ⅵ01、Ⅵ02……,一级点以测区为单位全区统一编号,在点号前冠Ⅰ,如Ⅰ001、Ⅰ002……。
1.5地形测量a基本等高距:1:500、1:1000比例尺图形的平地基本等高距为0.5m,丘陵地的基本等高距为1.0m;1:2000比例尺图形的平地基本等高距为1.0m,丘陵地的基本等高距为2.0m。
b高程注记点的密度,根据项目规划建设区地形现状确定:图上方格注记点,平地不少于6个,丘陵地不少于12个,并注意地形变换点高程的记注。
c采用数字化成图方法及南方CASS7.0成图软件。
d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5mm (图上),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0.4mm(图上),高程注记点建筑区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m,其他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等高距。
隐蔽地区可放宽50%。
e用全站仪施测地物点,地形点时,测距一次读数,当经纬仪2C差小于40″时,水平角可测半测回;每一测站测完碎部点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不大于40″。
f测站定向后需用另一已知点进行定向检查。
检查精度平面小于0.15m,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3mm,仪器觇标高量到0.001m。
g输出的图纸一般应以项目规划建设区为单位整体输出,当整体输出图纸大于1.5米×2.0米时,应当缩小比例尺或分幅输出,缩小比例尺一般不应当小于测图比例尺的2倍。
h项目规划建设区范围的界址点,应标有坐标。
i其它要求按《1:500,1:1000,l:2000 地形图图式》要求执行。
j村庄居民点只施测外围,内部标注村庄名称,居民地内与项目规划建设区有关的沟、渠、路、桥、水井、水系、电力线、变压器等应绘出,实地全部测绘,线状或带状地物通过居民点内部的部分完整测绘。
k池塘、河道应测注塘底、河道底的高程;河道每隔30 米测注一个高程点,同时,要能反映塘、河的断面形状。
l所有水闸应测注闸顶高程并注明水闸的孔数及水闸的宽和高,用n×A米×B 米表示。
所有涵洞应测注涵洞底高程,并应表示涵洞的宽度及高度(即孔径),用A米×B 米表示(A为宽度,B为高度,A,B 都取小数点后1 位)。
m植被的类别和范围应认真施测表示,图上大于0.5cm2的空地、草地、荒地等均准确测绘,不综合。
n项目规划建设区内坟地、沟渠、空地、草地、双线田埂、双线道路等要素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比例测绘,不得取舍。
o项目规划建设区内各类道路及其附属物的位置、长度、宽度、路面高程、类型、路基、路面材料等属性应根据现状表示。
p现状渠(或水沟)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类型要明确。
q电线杆的位置要准确,线路方向按照《图式》要求表示。
r对于水井、独立树、涵洞、蓄水池、水闸、桥梁、变电站、信号塔、中转站、发射塔、输电铁塔、电线杆等重要的地物,测注其位置坐标点,并填写重要地物调查统计表。
s居民地、学校、机关、街道等地理名称和行政名称,按现有的名称调注,若其名称太长,图内注记困难时,按当地习惯的简称调注。
t图内各级界线应准确调绘出县(区)、乡(镇)、村,并用相应符号表示。
1.6工程测量a河道横纵断面测量b河道要求每隔250 米布设一个横断面,相邻两断面的底高程大于 2.5 米,要加测一个高程变化点的横断面。
在河道突然扩大、缩小的变化处、建筑物处等也应加测横断面。
c河道两岸有防洪堤的要在堤外20 米范围内加测地形高程点。
d纵断面测量:沿中心线每50 米测一个高程点,同时测水面高程。
水面高程要加注测量日期。
e拦河坝、水闸断面测量;拦河坝、水闸顶中心线高程及断面测量;拦河坝坝脚处断面测量;拦河坝坝脚下游河道每隔20 米加测一个断面;冲坑范围及高程测量。
f桥梁断面测量;桥梁断面处应施测一个断面,包括桥孔、桥墩的断面形状及尺寸,桥底地面高程,梁顶、底高程及桥型;堤防纵横断面测量;每50 米测一个堤防中心线高程;每50 米测一堤防横断面;堤防纵横断面位置要在地形图上标示出。
g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地物、地貌应按可研、规划设计需要进行施测。
1.7项目勘察a土地整治项目地质勘察为设计勘察。
对项目规划建设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进行调查,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