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文件峄城区财政局峄城区农业局峄国土资发[2012]40号关于印发峄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峄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峄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主题词: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实施方案通知峄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3月28日印发峄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和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精神,按照《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和《枣庄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概述(一)工作的背景、要求和意义为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央2010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这不仅为今后的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提出:力争到2012年底把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做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
凡是到2012年底未按时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农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暂停,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不予立项。
同时规定,办理土地征收手续时,必须完成被征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并出具被征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在征地拆迁时,依据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进行补偿;依法进入市场流转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必须经过确权登记发证,做到产权明晰、四至清楚、无争议,没有经过确权登记发证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律禁止流转;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涉及宅基地调整的,必须以确权登记为前提。
开展农村土地登记,加快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伐,是保证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有序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不断提升土地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二)工作的主要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真实、准确、有效不仅是对登记结果的要求,也是对登记过程的要求。
否则,将会使登记结果与实际权利状况不符,不仅无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会给今后的农村土地权属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农村土地登记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实地实际状况为准开展权属调查,根据土地登记的规定进行确权登记;以对人民群众长远利益负责的态度,认真地组织开展工作。
2、统筹安排原则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土地权属调查不仅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村庄地籍调查等不同内容,而且调查的技术标准也不同;既有外业工作,又有内业工作;既有传统的实地权属调查、丈量,又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辅助调查;同时,还需要按照合法有效的程序办理土地登记。
因此,在工作的时间安排、工作程序、成果质量等方面都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3、承前启后原则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资料开展权属调查工作。
对于已有的权属资料,经实地核实无误,资料完整、有效的,可继续使用,以加快工作进度、节约工作成本,保证成果的连续性。
4、注重创新原则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要勇于创新,探索新机制、新方法,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成果质量和科技含量,建立成果数据库,实现管理信息化。
5、服务社会原则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要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将地籍档案数字化,实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起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动态更新机制,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确保土地登记结果的准确性,逐步实现土地登记资料网上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建立共享机制,全面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地籍工作的社会化服务程度。
(三)工作的目标任务按照土地总登记要求,对城镇建成区以外的所有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1、2012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40%以上。
2、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3、在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同时,将登记发证工作形成的图、表、卡、册和有关法律文书纳入数字化管理,建立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四)工作的基础标准1、工作范围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覆盖除城市、建制镇以外的全部农村土地。
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在城镇建成区范围外的国有土地应一并确权登记发证。
2、比例尺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图比例尺采用1:10000。
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成图比例尺统一采用1:500。
3、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二、工作依据(一)法律法规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主席令[2007]第6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5、《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6、《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 号);7、《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8、《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 号);9、《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0、《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省人大常委会2002年11月22日);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1995]第26号);1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二)技术规范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3、《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土籍字[1998]第36号);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6、《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7、《山东省城镇变更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8、《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9、《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10、《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11、《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12、《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13、《全国土地登记信息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4、《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15、《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16、《枣庄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
三、工作职责分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调查确定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界址调查,负责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权属界线的办法和措施,并具体负责落实;负责对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申请情况提出初审意见。
村委会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在指定时间内,充分利用已有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协商划定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间的界线,按规定完成指界人签字盖章手续,并组织完成村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牵头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推进工作落实;招标采购专业调查队伍和监理队伍,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进行修补测,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地籍调查等有关测绘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并监督资金使用。
农业部门负责协助确定集体土地地类、位置和面积。
公安、信访、法制、广播电视等部门、单位按职能协助开展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的有关工作。
调查队伍负责开展调查,对每一宗土地埋设界址标志,绘制界线走向草图,编制宗地图,生成权属调查表;负责协助土地权利人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协助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土地登记的基础性、事务性工作;负责按要求建设数据库。
监理队伍负责对各调查队伍的技术方案把关,对各调查队伍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理和检查。
四、工作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一)技术路线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正射影像图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和地籍勘丈的工作底图,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调查成果和无争议的权属资料,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获取农村每一块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等信息,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流程,在查清、确认权属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等规定进行土地登记发证。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在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野外数字测量法、解析法等,采用1:500比例尺,获取村庄内部每宗宅基地和其他土地以及独立于城市、建制镇、村庄以外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界址、用途、面积、分布及土地利用情况等信息。
掌握准确的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状况的各类基础数据,在查清、确认权属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等规定进行土地登记发证。
3、建立城乡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将调查成果上图入库,建设完善农村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数据库,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