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古镇的介绍_和顺古镇有什么旅游景点和顺古镇的介绍_和顺古镇有什么旅游景点和顺古镇的介绍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
居民以内地迁来的汉民族为主,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
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
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
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是国内第一魅力名镇和顺古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源于和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
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走进和顺恍惚中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一泓碧水绕村而过,民国代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
和顺古镇内依然保有传统的文化和建筑,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古镇,整个古镇也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未曾改变,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和顺古镇景点陷河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
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
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
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
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龙潭和顺龙潭为地下涌泉形成,潭方数十亩,碧波荡漾,水体澄澈,游鱼可数,潭周边以精美石栏饰之,潭中石亭翼然,潭畔古木苍天。
元龙古阁临潭而建,阁身倒映潭中,如诗如画,为和顺侨乡一胜景。
传说古时和顺有龙为患。
和顺先民修潭敬龙,因此风调雨顺。
双杉生长於和顺魁阁的两棵秃杉,已被云南《名木古树》列入保护名录。
这两棵有着500余年树龄的杉树,一豪绅欲将其伐做棺木,激怒乡民。
当时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的李曰垓,率众护树,写下《双杉行》长诗,诗末一句有敢伐者头可斫,表现了和顺先辈保护自然环境的强烈意识,而双杉也因《双杉行》而名闻天下。
魁阁和顺乡西南的石头山中林木葱郁,怪石嶙峋。
魁阁隐藏期间,供奉魁星,民国代李根源曾在其中居住半年,留下了大量碑刻、诗文。
蔡锷秘书长李曰垓为保护魁阁的古树而写的双杉行至今被人传颂。
洗衣亭继续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
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
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间)。
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
双虹桥和顺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据传建于清道光年间。
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高原水乡的恬美风光。
元龙阁元龙阁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重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
元龙阁前面为碧波荡漾,水体澄澈的龙潭,背后是名木古树参天的黑龙山。
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人间仙境。
阁内许多名家名联,愈加增添了元龙阁的高古气氛。
中天寺中天寺是腾冲著名的寺庙之一,始建于明代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清代扩建修葺,文革时拆毁数殿,仅存花园、厢楼二处。
乡人按其旧置重新修复,现已较具规模,香火旺盛。
中天寺匾额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
弯楼子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
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
弯楼子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
永茂和商号是经商致富的代表,在腾冲商界有东董西董弯楼子之称誉。
清道光年间商号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商号,总号设在缅甸曼德勒,国内上海、拉萨、昆明、下关、保山、腾冲等地设有分号,商号历经五代人,有100多年的辉煌历史。
和顺古镇华侨之乡和顺是西南最大的侨乡,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
由于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还有远走印度(此地离印度400公里)、美国、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他们衣锦还乡之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全乡有八大宗祠,都风格各异。
由于受外来文化浸染,和顺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宅院里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和现代化用品。
由于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和顺又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安徽、南京的都有,所以这里的民居还有徽派的建筑风格。
各种建筑风格,竟然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
腾冲,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和顺,就在官马大道之旁。
所以,和顺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著名的侨乡,全乡侨居国外的人口,为国内人口的100.2%。
加上侨眷,为国内人口的167.6%。
华侨分布在缅甸、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十多个国家。
现状历经多少沧桑巨变,和顺人以自己超常的智慧使古建筑和文物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改革开放后,和顺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为基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展文化旅游,一跃成为云南著名的旅游圣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云南省最为重要的文化生态村示范点。
2003年,和顺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
:1.云南和顺古镇导游词2.腾冲两天半旅游攻略3.腾冲瑞丽旅游攻略4.大理腾冲旅游攻略5.基层单位党建半年工作总结和顺古镇的景点介绍和顺古镇的简介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中的古镇,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虽然和顺古镇都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兰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
(《明史太祖本纪》)和顺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傅有德、兰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的。
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
如刘继宗授总旗官;尹图功授指挥,赠武略;寸庆领卫指挥职兼随军参赞;李波、贾受春亦授指挥。
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于是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
作为沐氏部下之和顺五姓祖人,亦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
《刘氏家谱》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阳,最后发现此地,啧啧称赞说: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一两人心甚慕,不忍舍去。
接踵而到的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来自河南的许姓。
张、赵、钏、杨到腾冲时间约在明洪武末年,许姓则是正统年随王骥征麓川而来。
之前尚有曾、蒋、丘、番、冯姓,可能迁居他处。
和顺古镇的景点介绍陷河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
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
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
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
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艾思奇纪念馆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
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艾思奇纪念馆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
环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
陷河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
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
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
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
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艾思奇纪念馆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
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艾思奇纪念馆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
环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
洗衣亭继续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
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
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间)。
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
双虹桥和顺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据传建于清道光年间。
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高原水乡的恬美风光。
洗衣亭继续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
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
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间)。
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
双虹桥和顺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据传建于清道光年间。
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高原水乡的恬美风光。
魁阁和顺乡西南的石头山中林木葱郁,怪石嶙峋。
魁阁隐藏期间,供奉魁星,民国代李根源曾在其中居住半年,留下了大量碑刻、诗文。
蔡锷秘书长李曰垓为保护魁阁的古树而写的双杉行至今被人传颂。
和顺文昌宫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
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
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
现被辟为腾冲神马艺术馆、魅力名镇展厅。
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
和顺古镇的美食介绍和顺里有本地特色的菜品不少,一般都不贵。
菜品首推黄焖鸡和木瓜鸡。
糖粑粑是和顺当地的特色小吃,味道不错,首选邮局旁边那家小吃店的,要趁热吃。
腾冲特色小吃:大救驾、和顺三滴水、煮饵丝、坛子鸡、稀豆粉、撒撇、土锅子、大簿片、和顺头脑、粑粑、松花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