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师:我们的中华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打开一座美丽的大门,一起来欣赏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谁能谈谈对“名扬中外”的理解?
生:名扬中外就是名气很大,中国和外国都知道。

从名扬中外这个词当中,我们足以看出这幅画的分量。

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找到第20课,我们根据阅读提示来读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请看大屏幕,我请一名同学来读“阅读提示”。

(出示阅读提示,一生读阅读提示)
师: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老师觉得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
师:谁来读?(一生读)
老师随机纠正读音,重点读准多音字、轻声。

提示停顿、节奏感。

师:看来,同学们对字词已经掌握得不错了。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一)学习第一、五段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通过读书,都有了哪些收获和认识?
首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

师:哦,你了解到了作者。

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画的是北宋的内容,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的大小。

师:你来说说。

生:长528厘米,高24.8厘米。

师:真会读书,还了解到了大小。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张择端画的这幅画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风貌……
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老师想请你再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下。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生读)
师:通过画还能看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当时──
生: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其实这一小节告诉我们这一幅画的历史价值。

(板书:历史价值)
(二)学习第二三四段
师:从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们知道了这么多信息,除了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2、3、4自然段,一会我们来交流。

(生默读2、3、4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师:读了234自然面,你又知道了什么?
1.人多。

(板书)
生:我知道画上有很多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板书:人多)
生:读“光是画上的人就有五百多个……画在上面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段。

(出示第二段,打红“光是……画在上面了”)
师:(引读)“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____有____有____有____有____有____”
师:仅仅只有这些人吗?
生:不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后面的省略号看出来的。

师: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____这个省略号告诉我们不仅仅只有这些人,那大家想想,还会有哪些人呢?
生:还有卖鱼的。

生:还有耍猴的。

……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也就是说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出示街市图片)人多吗?而这只是这幅画其中一个地点出现的人物。

师: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
2.热闹。

师:除了人多,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街市很热闹。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街上又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生:“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师:这里有个描写人物的词用的特别好,知道是那个词吗?
生:形态各异。

师:哪几句具体写了形态各异的人?
生:有的骑着马……溜达。

师:你能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词语,你真会学习。

师:是啊,各种各样的招牌,琳琅满目的店铺,来来往往的行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怎么会不热闹呢!而这样的画面,正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据资料记载,北宋年间的汴梁非常兴盛,城内有四河流过,道路通畅发达,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人口达100多万,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有各种店铺,甚至还出现了夜市呢?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而《清明上河图》正是描绘了北宋汴梁太平盛世的热闹、繁荣的景象。

师:这么多人,这么热闹的街市,画家都把它们浓缩在一张画上呈现出来。

(出示句子)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关注到了哪几个词语?
生:不到一寸。

生:黄豆。

生:清清楚楚。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老师在读这段话时也关注到了这几个词语(打红词语),那么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觉得张择端的画技很高超。

生:我感觉到他下了很大功夫。

……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去体会张择端那高超的画技。

(指名读)
师:是呀,正是画家有这么高超的技艺,我们才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3.情景:
师:让我们继续来交流,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一个有意思的情景。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下吗?
生:有个骑马人差点撞到了轿子上。

师:你讲得真好,语言简洁却概括出了故事的大体意思。

这个情景真有意思,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有意思的故事。

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想象故事中的画面。

(音乐起,教师读“最有意思的是……赶小毛驴”)
师:同学们,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3到4人)
生:我看见了……听见了……
师:你看,张择端把类似于现在的一个小小的交通意外的这件小事,描绘在他的画面上,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身临其境,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_____”(引读)
生:(齐)“传神啊!”
师:正是因为张择端画的画如此传神,我们才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四、拓展延伸(视频):
师:是啊!《清明上河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历史价值,而且还充满了传奇色彩。

想不想来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呢?(放视频)从大家专注的神情我能看出你们被这幅画深深吸引了,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为我们国家有这种样的名画,感到自豪。

生:我很佩服张择端。

师:同学们,清明上河图的确是一件画中瑰宝,让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化,《清明上河图》只是打开这座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作为一名小学生,你们是祖国文化的传承人,希望你们能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亲近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伴我们健康成长。

最后,让我们在诗人热情的赞叹中记住这一幅让我们骄傲的、(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