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教学目标:
(一)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
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 读课题,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

2、找同学认读生字。

3、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5、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

6、小组推荐同学分段读课文。

7、在文中找出如“亮晶晶”一类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意思。

8、理解词语
栉风沐雨:用风梳头,以雨洗发。

形容奔波劳碌,历经艰辛。

栉:梳头,梳理。

谦卑:谦虚而恭顺。

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体会表达含义的不同。

谦虚:有自知之明,不骄傲。

谦恭:谦虚而恭敬。

谦逊:谦虚恭谨,多指态度谦让、有礼貌。

佝偻:脊背弯曲
9、组内分叫色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10、小组推荐读课文三、作业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每个一编组三个词,任选两个组词。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亮晶晶热烘烘黑漆漆笑呵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毽子里的铜钱》(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再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剥开、崭新、好心肠、背脊、空落落、栉风沐雨、谦卑、慈和。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空落落”这个词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ABB式的词语,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用△表示。

(生浏览课文,画出词语)
二、学文。

1、生汇报词语:(出示,齐读)黑漆漆、亮晶晶、笑呵呵、香喷喷、热烘烘、空落落。

这些ABB式词语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过渡:看似普通的词语就像一个个无声语言,给我们传达着感情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这篇课文,通过品析这些词语,感受“我”和“老人”之间的真情故事。

2、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并填空,再读一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黑漆漆的()亮晶晶的()热烘烘的()笑呵呵地()香喷喷的()空落落的()说说对“黑漆漆”的体会:
师相机点拨(1)黑漆漆什么意思?
(2)为什么这双手会黑漆漆?
(3)一天两天会黑漆漆吗?用一个词语形容(天长日久,日积月累)
(4)这样一位长年累月走街串巷的老人,会让你想到什么?用书中的一个词。

(栉风沐雨)经历过栉风沐雨的老人,会是个什么模样?(生从文中找外貌描写的句子)
(5)对这样的一位老人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
(6)再来看这一双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生填空(出示):这是一双()的手。

(勤劳,粗糙,养家糊口,责任重大……)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双手成为了作者永远的回忆,就让这双手也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吧!
再看第二个词——笑呵呵
4、说说对“笑呵呵”的体会:
(1)从“笑呵呵”你体会出什么?(对小孩子的疼爱,善良,有爱心)生答时出示句子:A老人一声不响,却……(读对孩子疼爱,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这位善良的老人仿佛就在眼前。


(2)老人给我烤山薯时是笑呵呵的,而对买他烤山薯的二婶呢?(师点拨:从文中找句子,重点词是哪一个?)出示句子:B老人愣愣地望着……。

欠他一个铜板却是很不快乐的样子?为什么?生答,分角色读对话,师过渡:老人家境贫寒,就靠着小本生意养家糊口,二婶不理解老人反而占小便宜,这无疑是给老人雪上加霜。

老人无可奈何,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他在想什么呢?(出示句子):他也许想到了(),也许想到了(),也许想到了()……(读出老人的无奈与不快乐。

师评:不但读得好,表情也带的很好。


5、合作探究:同学们,这一双黑漆漆的手和一张笑呵呵的面容构成了这样一位慈祥、善良、和蔼、有爱心的老人的形象,一个深入我心、让我记忆至今的形象。

刚才我们大家针对这一个个词语,借助一个个问题,探究了人物丰富内心世界。

下面请大家针对这两个词:亮晶晶、空落落,联系句子和上下文,同桌互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出示):抓住“亮晶晶”“空落落”,联系句子和上下文,同桌互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可以在书上作出标记并有感情读一读。

6、汇报交流:相信大家通过学习肯定提了很多有质量的问题,谁来给大家说一说?问题真不少,老师把大家的问题汇总了一下(出示):
(1)为什么说这是两枚亮晶晶的铜钱?(生答:代表我的心意)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读出句子(出示):我越发觉得
心里不安---------递到老人手心里说:“老伯伯,给您。

”(指名读,师评:我感受到了你的善良。

)师引:从这段中,你还有什么体会?点拨:抓关键词“撕开、挖空、递到”。

(体会我的善良、懂事)②追问:小女孩子明知道钱不够,为什么还要给老人?(安慰、体谅、同情老人)③对这样一个急需金钱的人来说,为什么不要小女孩子的钱?(生:我感动了老人,老人明白了我的心意。

师:为了感谢我的这份心意,老人又给了我一小山薯。

)④那么这两枚亮晶晶的铜钱,还是怎样的铜钱?
(2)“我”的心里为什么空落落的?①生:她觉得老人受了委屈,老人没有挣到钱,老人不被尊重,老人给了我慈爱关心,而我却不能为老人做什么。

(指名读,师评:你读得真投入。

)②追问:如果当时这个小女孩就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生答,齐读。

师评:你们也是个善良的好孩子。


7、师小结:(看板书)同学们,这黑漆漆的手告诉我们“手不干净心善良”,这两枚亮晶晶的铜钱告诉我们“钱不可贵情可贵”。

8、还有两个词语“香喷喷”“热烘”。

想想,这两个词语该怎样读?(1)读词:香喷喷的()热烘烘的()①生读,为什么这样读?②放入句中再读,你读出了什么?
(2)同学们,老师发现大家都能设身处地去想去读,把自己的心放入课文,把自己的情和文中人物联系在一起。

让我们把内心的情感汇成这句话(出示齐读):他没有接受我的……心中。

(3)热烘烘的烤山薯不仅是老人送给我的温暖,其实也代表着我送给老人的温暖。

读出我们的情意。

齐读
(4)这热烘烘的烤山薯不仅温暖了作者,温暖了老人,也温暖了所有有爱心的人。

读出我们的赞美。

齐读
9、故事到这也就结束了,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课文的开头,再和这段结尾比较一下,你会有什么新发现?(首尾呼应)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在今后的写作中,大家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同学们,这个故事的开头因烤山薯而起,结尾又以烤山薯而结束。

为什么不以“烤山薯”为题而以“毽子里的铜钱”为题呢?
10、同学们说得好。

小小的铜钱包含着老人和我之间的关爱与体谅,这种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真挚的情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万分珍贵的。

烤山薯可以吃完,温暖却没有结束,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却买不到最真的情意。

(出示):钱能买到钟表,但是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书籍,但是买不到知识;钱能买到礼品,但是买不到朋友;钱能买到……但是买不到……
三、过渡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比金钱更珍贵的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们能够好好珍惜,就像文中的作者一样,把他永远地留在记忆的深处。

最后让我们拿起笔来,摘抄文中你感触最深的词句,把它们留在本上,记在心里。

生活中的亲情、友情、时间、健康……都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就让我们一起珍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感恩,用我们的笔把它们记录下来,成为我们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而文中的我就是这样一个懂得感恩的女孩,珍惜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关爱,并且将这种感动记在自己的书中,使每一个读到她作品的人都被这种爱所感动,琦君的作品还有:《橘子红了》《素心》等等,推荐给大家下去以后读一读,相信你会收获更多的温暖和感动!
四、作业:
1.积累文中ABB的词语,自己再从课外书中积累类似的词
2.(小练笔)展开想像:二婶还铜板了吗?怎么还的?(请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
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愣愣的热烘烘、栉风沐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