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
EKB-569 EGF受体特异性 Ⅰ期/Ⅱ期 晚期结肠癌
不可逆
PKI-166 EGF受体特异性 Ⅰ期 表达EGFR的各种肿瘤
可逆性
GW-2016 HER家族受体 Ⅱ期 转移性结肠癌、乳腺癌
可逆性
CI-1033 HER家族受体 Ⅱ期 NSCLC、皮肤鳞癌、乳腺癌
赫赛汀(Herceptin):是信号转导抑制剂的代表性 药物。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在相当
一部分的恶性肿瘤细胞转化上起了关键性作用。 人类乳腺癌中有25 % ~30 % 存在HER-2的过度表 达。研究表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平均生 存期为3年,而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平均生存 期为6~7年,并且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 对标准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反应差。因此,HER-2 过度表达常预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例如,一些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在我国临床上的应用效果都较满意,就拿易
瑞沙来说,给许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
来了福音;另一靶向治疗药物塔赛瓦,目前
正在全国数家肺癌中心进行临床扩展研究。
今明来30年内也许在更短 的时间内,靶向治疗将成为癌肿治疗的重要 有效手段之一。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暨首届肿瘤靶向治疗 东方国际论坛会议己于2006年8月在中国 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宗旨是推动现代肿 瘤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发展,促进肿瘤 的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综合治疗理念 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 与临床观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分子靶向治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抗肿瘤 药物特异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靶点, 而这些靶点正常细胞不表达或很少表达。 二是药物主要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 胞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该药是一 种糖蛋白的跨膜受体,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 制剂是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又一成 员。这些受体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上 有重要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相当一部分 肿瘤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如结肠癌、 直肠癌、头部和颈部的鳞癌、胰腺癌、肺癌、 乳腺癌、肾癌和脑胶质母细胞瘤等。这类药物 常可与化疗和放疗起到协同作用(表2)。
癌症病人的疼痛是目前WHO四项肿瘤重点研究 项目之一,他们希望我们开展应用针炙和中药 止痛的研究,提供可为世界范围参考的有效方 法。其他如增强食欲、减少或制止呕吐、控制 腹泻、治疗呃逆、口干以及康复治疗等课题, 也均列入了临床重点观察项目。有了中医中药 这一强大武器,和飞速发展的现代西医紧密结 合起来,必将创出一条防癌抗癌的新路,为肿 瘤根治性的内科综合治疗做出新的贡献。
三、进入新世纪的展望
当前,很多国家的学者都在讨论这样 一个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需要继续努 力的诸点外,21世纪临床肿瘤学主要的 发展趋势是什么,要着重解决哪些课题, 以及怎样做才能使病人最大程度的受益 等等。
1、循证医学:临床医学正在由经验医学向循 证医学转变。以前医生看病主要是凭借前人 和自已的经验,今后医生除要凭借这些经验 外,还要根据检查病人所获得的数据,和全 世界处理这一疾病的种种实验和临床研究的 数据相比照,从而做到把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用于患者,以期取得最佳疗效。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主张在当前的肿瘤防治研 究中应抓紧抓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原因。运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扶正培本祛邪,从 综合治疗的整体性、自主性、全程性、时效 性来看,确实能有效地恢复和增强病人的自 我康复能力,巩固和扩大肿瘤的治疗效果, 使机体由被动抗癌到主动抗癌,充分显示了 其治疗恶性肿瘤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如中科 院推出的灵芝系列产品)。
美罗华(MabThera, rituximab):针对B细胞CD20 抗原研制的高纯度单克隆抗体。美罗华进入人 体后,即和B细胞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导 致B细胞溶解,从而抑制B细胞增殖,诱导B细 胞凋亡。该药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这是它的优势所在。当前无论是对惰性还是进 展期淋巴瘤,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患者,与 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其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化 疗,其有效率可达90 %。目前该药已在我国上 市,成为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典范。
②内科治疗也要强调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③不断深化对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乃至肿瘤根
治概念的认识; ④加强对投放抗肿瘤药物的剂量强度、剂量密
度、给药途径和方法、以及间隔合理用药等的 临床观察和研究;
⑤注重给药个体化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⑥探讨克服耐药,以及利用细胞凋亡与分化诱 导作用以提高抗肿瘤的疗效;
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影响疗效的内在因素— —肿瘤细胞免疫和抑癌基因等的认识也越 来越深入,辅助治疗(如造血因子的输注以 及化疗所致严重呕吐的解决)等各方面取得 的成功,使肿瘤的内科治疗更为合理。进
入新世纪以来,根据肿瘤的基因、受体和
激酶而发展起来的靶向治疗,使肿瘤的治
疗效果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而且更具个体
2、个体化治疗:近年来,肿瘤生物治疗随着分 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以及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 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人类对癌症的 研究,已跨入分子领域,目前已有很多新技术、 新方法可以检测癌细胞中的基因改变,这些检测 方法既灵活又特异,在早期诊断、预测转移复发、 提高疗效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肿瘤的治疗 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临床治疗手段与药 物研制越来越趋向针对性很强的个体化,例如以 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靶向治 疗即为其中之一。
至于肿瘤内科治疗的基本原则,归根到底就是 一句话:想方设法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回顾近 半个世纪肿瘤治疗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出,最初 被治愈的肿瘤是那些相对来说比较局限、分化 较好、较少转移的皮肤癌、子宫颈癌和早期乳 腺癌。有播散甚至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在当时 都被认为比较难治,而多处转移则意味着不治。 对于一些恶性度高、未分化或低分化的肿瘤, 如骨肉瘤、绒毛膜上皮癌、小细胞肺癌的治愈 主要应归功于手术和放射治疗。
中医认为正虚是疾病的重要内因,“邪之所 凑,其气必虚”。中医更重视整体、重视病 理生理的调整,重视个体化治疗,做到有其 证,用其方;有其方,用其药。灵芝制剂的 研发并应用于临床多年,作用神奇,备受关 注和好评。它继承祖国医学之精华,创新中 药之妙用,是传统医学现代化与现代医学的 汇通。将其应用于肿瘤的防治,促进了肿瘤 综合治疗的发展和创新,起到生物免疫调节 的作用。
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那就是采用中西医结合 治疗肿瘤,这是我国肿瘤防治战线上的一大特 色!中医的“证”多数是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 和疾病发展导致的病理生理异常。
例如气虚、阴虚的人容易发生肿瘤,同时肿 瘤到了一定时期也会导致气虚和阴虚。而阴 虚比阳虚、气虚更为难治。西医治疗如放疗、 化疗又均可导致或加重阴虚。我们从内分泌、 免疫学、细胞因子和抑癌基因入手,对中医 “证”的认识就可能进一步深入,而通过对 气虚、阴虚和气阴两虚的中药治疗,可以观 察到这些中药对内分泌、细胞免疫功能、细 胞因子和基因具有调控作用。
对于一些在明确诊断时就属于全身性的肿瘤, 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等,近年来 有很多病例己获治愈,这是由于对肿瘤生物学 特别是播散规律和微小转移认识的提高,以及 内科治疗的不断发展而实现的。这些积累起来 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必然会向目前尚未涉 及的肿瘤扩展,并最终使大多数的肿瘤患者获 得治愈。总之,将内科治疗作为肿瘤的根治手 段之一,这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进展。
二、内科治疗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鉴于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以 及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局限 性,内科治疗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可以说, 肿瘤的内科治疗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学科, 因此,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合理用药,以及处理 好在整个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内科治疗的基本策略包括:
①在肿瘤整体综合治疗中内科治疗扮演一定的 角色;
这些研究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 (EGFR)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 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遗传学标 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以及抗肿瘤 疫苗和基因治疗等。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具 有非细胞毒性和靶向性;具有调节作用和细胞稳 定性作用;毒性的作用谱和临床表现与现在常用 的细胞毒类药物有很大区别;而与常规治疗(化 疗、放疗)合用有更好的效果。下面,仅举目前 相当看好的几种以资说明。
大量临床资料证实,赫赛汀单用于乳腺癌的有 效率为21 %~25 %,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 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用赫赛汀治疗 30例HER-2高表达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满 意。同样,本药可以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使部分原来应用化疗无效的患者再次获得缓解。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赫赛汀治疗HER-2强阳 性的乳腺癌,有效率可达80 %。赫赛汀目前已 在我国上市。
⑦关爱病人,邦助他们解决沉重的思想负担和 心理死结。
对肿瘤患者来说,肿瘤本身所造成危害当 然是重要的,但不良心态同样可以成为引 发肿瘤的始动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利条件, 需要医生和病人共同努力。
据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格里尔医生对一些
癌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查后发现:凡 充满了对癌症斗争决心的,有75 % 的病人 可存活5年以上;而那些认为没有希望了、 失去信心的患者,则仅有35 % 存活5年以 上。这进一步说明了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 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换的重要性。
标准化则是本节要涉及的另一课题。学术 界最大的共识是通过规范性综合治疗可以提 高很多常见肿瘤的治愈率。外科手术、放射 治疗、内科治疗的临床应用的指征和目的不 同,只有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提高治愈率和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这就需要强调诊 断治疗的高度规范,符合公认的应有的标准。
病人应客观地如实地告知自已的病情, 医生则要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 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向,合理、 有计划地选择和安排现有的治疗手段。 采长补短,疗效互补,达到最好临床治 疗效果。
表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单克隆抗体
种类 药名
特征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