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最新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最新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

现今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并且经过多年的教育往往背负着社会和家庭的种种期望。

下面有整理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

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

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

有人说创业的结果多半是惨淡的,更有人说创业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吗?近日,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真实反映当前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大学生的想法与社会人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两相比较,展现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真切体会“创先争优谋发展,扶贫助困促和谐”这一XX年寒假的活动主题,同时为了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并进一步的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

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

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

%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

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 %的比例。

" 打工"要为"能"动而不为"利"动。

挣钱确实也是打工的一个目的,但这不应该只是唯一目的。

对大学生而言,如果能利用打工增加社会能力,这无疑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打工"最好能与自己所学专业的有关工作结合,例如一位中文系的师兄,在打工时有意识地去争取到报社杂志社打工实习的机会,毕业后,很轻松地就找到了对口的工作。

创业深入学子心基本村情现状。

大溪河村位于竹山县官渡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0公里,距县政府约88公里,是典型的偏远高山村。

版图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过去的4个村和1个林场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亩,水田32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

大溪河村村内主要资源有闪长岩、石煤、黑板石、魔芋、猕猴桃、蜂蜜和烟叶等。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

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

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

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创业目的多样化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

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个百分点。

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

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

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

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最近一项青年创业现状调查显示,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仅限于资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这些青年的创业知识是来自大学吗?青年创业的最关键因素,是创业资金的充足与否吗?四川成都高新区日前面向芳草街道等5个辖区街道、高新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等两个创业园区、四川大学等8所省内高校、中山大学等3所省外高校,发放了总共1000份“青年创业现状与成都高新区创业环境”调查问卷。

根据收回的912份有效问卷,成都高新区近日撰写出了《青年(大学生)眼中的创业、园区建设与政府服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

先就业、再创业是时下很多学生的选择。

毕业后,由于自己各方面阅历和经验都不够,能够到实体单位锻炼几年,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再创业也不迟。

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

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

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

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

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

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2%。

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

但7%的正在创业人数量清楚地表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地说还不具决定性。

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

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创业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和20%。

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

“专业知识”也有%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大学生创业是否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呢?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想法是什么呢?为此51job做了关于“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这个调查共收到1535份有效样本。

其中男性占到%;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58%;18岁以下有18%的受访者。

北京市的受访者居各省市之首,占%,上海市的受访者为%,广州市的受访者为11%; %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此篇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一至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38%的比例。

三年以上的受访者也达到了15%。

在受访者中外商独资本占到%,民营/私营企业达到31%,国营/上市公司也有近10%的比例。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

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个百分点。

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

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

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

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九成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上文提到了,大学生对于自身创业的冲动占到了九点五成以上。

而社会人对大学生创业是持何种态度呢?调查数据发现,观点是支持。

其中认为大学生在创业上确实有一定优势占到49%,将近一半。

而有%的受访者这表示“不反对,不识为一条出路”。

仅有余下%的受访者坚决反对,认为风险太大。

所以,从前两项数据叠加说明,起码九成多的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是倾向鼓励的。

众人眼里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及劣势。

相关主题